本網頁所刊載之內容,若有提供或建置相關連結至第三方網頁,該(等)連結所指向之網頁或資料,均為被連結網站所提供,相關權利為該(等)網站或合法權利人所有,本網頁內容僅供參考,不擔保其正確性、即時性或完整性。
111年電子報
OECD第133屆工作造船小組會議(WP6)
第133次工作造船小組於臺灣時間2021年11月24至25號下午4點至晚上8點舉行。兩天會議總共討論11項議題,並由Mr. Per Egil SELVAAG大使邀請代表針對以下議題相互討論,並決定批准或公開各項議題的報告,以下針對會議摘錄重點: …read more
SEA-LNG:2021年液化天然氣雙燃料型船舶訂單正在加速成長
SEA-LNG,一為了推動液化天然氣發展而成立的產業聯盟,發佈了一份新船舶建造訂單的分析報告,並視之為聚焦液化天然氣(LNG)燃料船舶成長的機會。該集團強調 2021 年是新的 LNG 雙燃料型船舶訂單的指標年,表示深海領域的海運業正逐漸訂購雙燃料型新船作為近期解決方案,並保護其投資。…read more
國際級創業聚落「Startup Terrace亞灣新創園」 暨「5G AIoT創新園區專案辦公室」開幕儀式
「亞灣5G AIoT創新園區」於2021年12月6日舉行國際級創業聚落「Startup Terrace亞灣新創園」暨「5G AIoT創新園區專案辦公室」開幕儀式。亞灣5G AIoT創新園區是由行政院經濟部、交通部、國發會、通傳會(NCC)及文化部等各部會,攜手高雄市政府合力推動的大南方計畫,具體推動方案運用園區開發、智慧設施、新創鏈結、場域應用、人才培育及產業群聚六大推動做法,建構5G AIoT產業鏈,帶動高雄產業結構轉型。當日總統蔡英文、經濟部次長林全能、高雄市長陳其邁、立法委員李昆澤皆親臨會場,船舶中心周顯光執行長與其他產業界代表也獲邀出席開幕,開幕儀式由總統蔡英文授予象徵傳統船舶出航「擲瓶」旗子給高雄市長陳其邁,期許亞灣啟航、一帆風順,且進駐國際加速器與新創業者滿載而歸。…read more
菲律賓制定稅務優惠,吸引造船投資人
菲律賓正在推出一系列新政策,希望能重振該國飽受新冠疫情打擊的造船與船舶維修產業。根據《馬尼拉時報》(The Manila Times)刊載的一篇最新文章,菲律賓政府已將造船業定位為經濟復甦的策略性產業,並正在採取新行動來鼓勵投資。菲律賓擁有全球最興旺的造船市場之一,約有118 家造船廠的規模。近來的經濟衰退使該產業陷入癱瘓,造成材料交付延誤、疫情閉關下的勞動力瓦解,以及高漲的營運費用等,從而導致生產延誤以及嚴重的現金流問題。…read more
中國造船業LNG運輸船訂單 創下紀錄,展開 2022 年
中國造船業報告指出,2022年強勁展開,因為他們在重要的 LNG 運輸船領域中,訂單和成長率都創下歷史新高,正在尋求縮小他們跟韓國造船廠之間的差距。在這些新訂單消息之前,克拉克森研究服務公司(Clarkson Research)報告便已指出,中國在 2021 年從韓國手上重新奪回了造船業新訂單接單王。…read more
NKT公司使用 AIS 監測功能,降低外部因素引起的海底電纜故障風險
實現我們的能源目標 – 海底電纜對離岸風電場和網際電網的重要性。海底電力電纜是全球再生能源傳輸的關鍵基礎設施。由於對再生電力的需求不斷成長,導致歐洲和全球離岸風電場的數量呈指數型成長。歐盟委員會預測,到了 2030 年,離岸風電裝機容量至少有 60 GW;到 2050 年,該容量可望擴充到 300 GW。反過來說,這種需求的指數型成長意味著海底電力電纜的需求將大幅增加。另一個因素將會放大需求上升,也就是對網際用海底電纜的需求不斷增加,這些電纜係用於經由陸地或海洋而連接跨境電網,以確保提高電網可靠性,並使能源交易活絡。…read more
實證的天然氣儲存系統可改裝用於離岸氫氣生產
Tractebel 的離岸工程專家公佈一項新穎解決方案,可應付離岸環保氫氣生產作業上儲存與配送的挑戰。他們採用天然氣產業的一貫做法,提議打造出離岸平台,把新產出的氫氣灌入地下鹽穴,針對靠近該源頭的可變供應流,建立一個緩衝區。…read more
德國加速推動離岸風電場的開發
德國政府正在邁開第一步,目的是要支持該國離岸風電大規模擴展。這些努力受到新聯合政府的支持,於 2021 年 12 月初啟動電力;延宕多年後,該計畫的主管機關迅速採取行動,重新加速擴展離岸再生能源。…read more
併購案:歐盟委員會禁止現代重工控股公司收購大宇造船海洋株式會社
根據歐盟併購法規,歐盟委員會已經禁止了現代重工控股公司(HHIH)收購大宇造船與海洋工程(DSME)。若這兩家韓國造船廠之間合併成功,將使合購後的新公司佔有全球主導地位,並使大型液化天然氣(LNG)運輸船(LLNGCs)造船市場的競爭減少。雙方並未正式提出補救辦法來化解歐盟委員會的憂慮。…read more
IMB:2021 年全球海盜事件創下 28 年新低
根據國際商會(ICC)國際海事局 (IMB) 所發布的最新年度報告指出,海上的海盜及武裝搶劫攻擊事件創下 1994 年以來的最低記錄。該機構成立於 1991 年,是報告所有海上的海盜及武裝搶劫犯罪之單一聯絡點,該機構將去年海盜事件減少的原因歸功於當局採取了有力的行動,讓報告降至 28 年來的最低點。…read more
無鉛電纜:離岸風電場的未來
風力發電繼續嶄露頭角,成為德國的主要能源之一。離岸渦輪機的設計容量越來越大,這對渦輪機本身和離岸風電場的能量傳輸帶來了新挑戰。除了技術挑戰之外,健康和安全考量也是另一項重要因素。…read more
Vattenfall 在亞伯丁的離岸風電場進行氫能源示範專案
瑞典跨國電力公司Vattenfall 正在進行一項名為「氫渦輪一號機」(Hydrogen Turbine 1,HT1) 的氫能源示範專案,準備將氫氣生產設備安裝在蘇格蘭亞伯丁離岸風電場(歐洲離岸風力部署中心)其中一部風力渦輪機。…read more
2022 智慧城市論壇暨展覽
2022 智慧城市論壇暨展覽於3月24日至26日舉行,這是高雄首度列主場,以數位轉型再創智慧城市新高峰 ( Digital Transformation Takes Smart Cities to New Heights ) 主題,配合4大定位,如台灣最大5G/AIoT創新實驗場域、跨業結盟攜手在地產業、與新南向國家合作的前進基地、帶動高雄及南部地區的發展…read more
氫燃料零排放多用途貨船之概念
法國合作專案 Energy Observer曾推出了一艘完全自給自足的船舶作為示範實驗室,由再生能源和氫氣所驅動,而該集團將展示其多用途滾裝貨船概念,以液態氫為燃料,這種貨船將能快速推動航運業的零排放。Energy Observer 跟包含 CMA CGM 集團等業界領導地位的夥伴進行合作,並表示其技術可以實現零排放航行,同時可提供極高的運輸能力和自主能力。…read more
AST推出全球性、精密設計且多功能的海事通訊解決方案
應用衛星技術公司(AST)公司日前宣布開始提供 Intelsat 公司的 FlexMaritime 服務,一種可靠、安全、高速的全球連線解決方案。此服務專為全球海上貿易的商業航線所設計,還支援了多種天線尺寸和新伺服選項,以滿足漁業、休閒和工作船隻日益成長的全球頻寬需求。…read more
日本宣稱創下了最長最遠的自主導航記錄
據報導,一艘日本渡輪創下了最長且最遠自主導航的新記錄。此一消息來自於政府資助的一項專案下,一系列示範活動的一部分,目的是推進無人駕駛船舶的操作技術。日本商船三井株式會社(Mitsui O.S.K. Lines)參與該專案,並以專案領導者之一的身分宣布了此次與沿海渡輪合作的最新成果。一艘 Ro-Pax 渡輪和一艘貨櫃輪還進行了其他測試,這些試驗則是日本財團(Nippon Foundation) MEGURI2040 專案的一部分。…read more
DAVI iRoll eXtreme 控制系統:離岸基座建造的新標準
基座是任何離岸風電場的主要元素之一,而座落在像海洋這樣充滿動態且極具強度的環境中,基座地成本通常佔了設備總成本的四分之一以上。
基座必須支撐起風力渦輪機,吸收所有施力和負荷,並提供安全穩定的基礎:根據技術和經濟的需求(如海床深度和製造複雜性)不同的設計會被選用…read more
ESL Shipping成為瑞典Botnia 氫氣專案首家客戶
ESL Shipping正在使用液化天然氣(LNG),並將成為Botnia氫氣專案的客戶。
ESL Shipping是波羅的海地區主要的乾散貨運輸公司,也是Botnia Link H2 氫氣專案的第一家客戶。該航運公司表示,它之所以加入該專案,是為了實現營運脫碳的目標。…read more
Meyer Group:智慧IT系統乃綠色造船主要關鍵
在旗下新創公司 Alfred Maritime的協助下,德國造船業者Meyer Group盼能加速造船業數位化,並聰明運用數據促進產業脫碳。
「Meyer Group的目標是綠色航運與綠色造船。數位化和工業 4.0當然也屬於這些倡議的一環。」
2019 年時,Meyer Group成立了新創公司 Alfred Maritime,擔任該集團數位化主題的智庫。如今,這家年輕公司正開始成長茁壯。…read more
陽明海運規劃建造全台首艘液化天然氣(LNG)貨櫃船
總部位於台灣的遠洋運輸公司陽明海運宣布,董事會決議新建5艘1.5萬TEU級全貨櫃船案,將採LNG動力雙燃料規格。換言之,陽明海運不但會加入越來越流行的LNG貨櫃船行列,也將跟上業界採用大型船舶的趨勢。…read more
OECD第134次工作造船小組會議(WP6)
第134次工作造船小組於臺灣時間04月20至21號下午3點至晚上12點採虛實整合同時並行。兩天會議總共討論14項議題,由Mr. Per Egil SELVAAG大使邀請代表針對各議題相互討論,並決定批准或公開各項議題的報告。以下針對會議摘錄重點…read more
法國BRS:造船業「超級循環」榮景可期
法國船舶經紀業者BRS表示,造船業未來數年榮景可期,原因不外乎各界對於高階貨櫃船和液化天然氣運輸船(LNG carrier)的需求暢旺,以及要求繼續打造高效/雙燃料船舶的呼聲也再度湧現。換言之,造船業可望邁入一個新的「超級循環」,足以媲美2004至2006年間的大規模購船潮。事實上,BRS認為造船業可能已感受到這股氛圍。…read more
綠色氫能新設計:透過貨輪實現大規模運輸
挪威能源公司Gen2 Energy目前計劃針對氫能源,開發一套全球首見的大規模運輸方案。正在挪威興建大型氫氣生產設施的Gen2 Energy日前宣布,他們已與挪威船舶設計公司Sirius Design & Integration合作,目的是設計兩艘專門運輸氫氣的船舶。…read more
離岸風電:安能與德國航太中心聯手研究載客無人機可行性
安能集團和德國航太中心透過研究計劃,檢視離岸風電場採用物流與載客無人機是否可行。
德國安能集團(EnBW)表示,鑑於許多城市發展空中交通旨在擴展空中運輸系統,再加上物流公司對無人機技術的投資,因此將離岸風電場列為潛在應用並深入研究,非常合乎常理。…read more
全球穀物與肥料告急,聯合國促俄國解封烏克蘭碼頭
烏俄戰爭從2022年2月底爆發以來,直到6月初已進入百日,聯合國除了由秘書長再次對糧食危機表達憂心外,更試圖透過新一輪穿梭外交,盼能說服俄羅斯重新開放烏克蘭港口。聯合國先前曾推動在烏克蘭港口與黑海之間建立海上安全走廊,對此克里姆林宮重申,前提是西方國家解除對俄制裁。…read more
重振造船業雄風,英國著眼綠色航運技術
英國已承諾提供逾2億英鎊的種子資金,支持國內綠色海事技術部門,作為最新國家造船策略的一環。其目的係資助航運減排的研究與開發,並支持新創企業站穩腳步,能夠在由韓、日、中等國所主導的商業造船市場中進行全球性競爭。2億600萬英鎊融資方案反映出英國對高利潤技術的關注,而非重新奪回數十年前所棄守的全球商業造船領先地位。…read more
能源顧問集團Westwood預測 影響2022年離岸風電六大關鍵
離岸風電產業於2021年再創紀錄,約有 18.6 吉瓦(GW)的產能投入營運,在年度新增產能方面破新高。…read more
離岸風電:安能與德國航太中心聯手研究載客無人機可行性
國際海事組織(IMO)所屬的海洋環境保護委員會(MEPC)於2022年6月初進行線上會議,針對船用燃油碳定價的一系列重要提案進行討論。由於IMO尚未做出具有約束力的脫碳承諾,該機構的倡議漸被歐盟監管機構的行動所取代,而歐盟正致力於針對國內外航運制定嚴格的碳交易需求。6月初MEPC會議提出的一系列全新、充滿企圖心的排放法規,可能讓IMO重新掌握控制權,避免全球碳排放監管後續只能由區域性規定拼湊而成。…read more
2021-2025全球造船市場預測報告:海運貿易增加、 AI逐漸普及與海洋觀光加速發展
隨著2016至2019年全球造船市場大幅成長,業界預測未來4年(2021至2025年)市場需求將持續顯著增加。由於國民生產毛額成長、都市化比例提高、高效燃料貿易興起、海運貿易增加、人工智慧(AI)逐漸普及以及海洋觀光產業加速發展,造船市場的規模可望持續擴大。然而,隨著規模擴大,市場也面臨諸多挑戰,例如經濟放緩以及環境控制相關法規和政策。…read more
油氣平台船脫胎換骨, 投入離岸風電運維作業
儘管全球油氣業長期低迷,但隨著離岸風電近年來快速成長,油氣相關的離岸技術及船舶正迎來嶄新契機。以2021年成立的挪威新創公司Norwind Offshore為例,他們與新加坡Vard攜手合作,將一艘船齡7年的平台船改裝為離岸風電運維作業船(SoV)。…read more
美國石化港口穩定成長
2022年全球疫情與氣候變遷還不夠折騰人似的,如今又投下烏俄戰爭這顆震撼彈,令各國領導人不得不高度關注後續發展。而在大國們紛紛出手處理的同時,全球經濟自然也受到影響,迫使某些產業必須找到新出路。…read more
海運業女性從業比例調查, 顯示各領域的性別平等發展不均
根據國際海事組織(IMO)以及國際航運及貿易婦女協會(WISTA)首次進行的海洋產業女性調查,海洋產業相關職位中的女性比例仍然偏低,但某些岸上職位方面的女性比例則占多數。平均而言,目前女性佔業界總勞動力的29%,而其中有39%的女性擔任中階管理職位。…read more
美國海軍盼藉衛星射頻數據偵監船隻
美國海軍目前正與微衛星的新創業者合作,盼能借重他們的射頻(RF)發射技術,從太空追蹤船舶動向。
商用船舶追蹤服務可透過衛星從太空蒐集AIS收發器訊號(仍有部分限制)。然而,捏造AIS其實並不難…read more
氨燃料船舶之設計獲得進展
造船工業捷報頻傳,聲稱在以氨為主要燃料的未來船舶設計取得了穩健進展。設計師正致力於開發適用新燃料的各種主要船舶類型,讓船東擁有無痛邁入未來的途徑,透過目前的船舶投資就能獲得未來導向的設計。日本三菱造船(Mitsubishi Shipbuilding)和韓國三星重工(Samsung Heavy Industries)皆已證實批准追加生產以氨做為主要燃料的船舶。…read more
透過物聯網,海洋世界將會 更加緊密地連結
我們的世界正在越來越緊密地連結在一起。想想我們在手機、健身追蹤器、穿戴式裝置和車聯網上安裝的應用程式,它們都具備動態路線規劃的功能,甚至還能遠端進行軟體更新。在海洋產業的垂直結構中,物聯網正在促成數位化轉型、營運流程改良和自動化的 ESG 報告。數位化帶來許多令人振奮的可能性,也必然會讓未來的海洋產業徹底改頭換面。…read more
道達爾(TotalEnergies)為中遠貨船加油,燃起新加坡生物燃料的競爭
中遠休斯頓號(COSCO Houston)成為全球首艘在新加坡接受道達爾能源(TotalEnergies)生物燃料補給的貨櫃船。
道達爾能源船用燃料部門(TotalEnergies Marine Fuels)報告指出,全球航運業都正在持續擴大生物燃料的應用。該部門不僅是首次在新加坡以永續海洋生物燃料為中遠航運貨櫃船加油,也是第一次以該種燃料為貨櫃船加油。…read more
日本造船業的零排放船舶,期望東山再起
隨著市場日趨綠化,今治造船(Nihon Shipyard)與中韓兩國競爭對手展開角逐脫碳(decarbonization)興起,已是傳統排放量大的航運業之優先要務,日本今治造船公司打算在 2026 年前,推出一艘完全由氨燃料運轉的貨船。…read more
資料處理標準帶來了更強固的安全性和商機
眾所皆知,S-100 是國際海道測量組織 (IHO) 的新式通用海道測量資料模型。S-100 是根據 ISO 19100 系列地理資訊標準以及更廣泛的基礎而設計,最終將會取代現有的 IHO S-57 標準。S-100是設計用來快速輕鬆擴展,更佳順應數位海道測量資料的交換,以及其他未來的技術航海發展。…read more
墨西哥灣風電:潛在的下一波美國能源掏金熱
為氣候和能源方案帶來 3700 億美元經費的《降低通膨法案》(Inflation Reduction Act)日前已經通過。政策分析專家預期潔淨能源發電將大幅擴充,而離岸風電則是充滿發展潛力的能源之一。…read more
歷經舉步維艱的一年,造船工業不放過任何新契機
冠狀病毒、供應鏈停滯、員工離職、國際武裝衝突,作夢也想不到的所有糟糕狀況,在過去兩年都發生了。
雖然全球所有企業都陷入困境,但維繫著各國經濟、國防、商業和能源利益的海事產業遭受尤其嚴重的打擊,並也連帶影響了造船業。…read more
2022智慧船聯網產學研討會暨第二屆智慧物聯產學交流研討會
為了解產官學界對船聯網與物聯網領域人才、能力與研發能量需求,蒐集並彙整產學界需求,強化產學研介接合作網絡及實務能力發展,由財團法人船舶暨海洋產業研發中心委託主辦,於111年10月28日周五舉辦【2022智慧船聯網產學研討會】暨【第二屆智慧物聯產學交流研討會】…read more
NASA:國際海事組織正式通過低硫燃料可減少船舶造成的污染
根據美國航空暨太空總署(NASA)發佈的一份新報告指出,航運業正式通過了低硫燃料油法規,為減少污染雲體方面帶來正面影響。該報告指出,國際海事組織(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IMO)提出了限制船舶燃料硫含量的全球標準,在2020 年,將人為的「船舶軌跡」雲體減少到創紀錄的低水準,強調了解決船舶排放問題的重要性。…read more
WinGD 的 X-DF 引擎為 25 艘卡達能源公司的新船提供動力
WinGD 的 X72DF-2.1 引擎將為 25 艘船舶提供動力,這是卡達能源公司北部氣田東段擴建案(NFE)的一部分。這 50 具雙燃料引擎採用了排氣再循環智慧型控制 (iCER) 的新引擎附掛配置。這款新引擎由 WinGD 於 2022 年 5 月所發佈;跟第一代 X-DF相比,這款新引擎是設計用來改善燃氣與柴油雙模式下的燃油效率,並且減少了50%的甲烷不完全燃燒排放量。…read more
供應鏈問題持續延遲新郵輪建造進度
COVID-19 疫情導致供應鏈持續中斷,再加上烏克蘭戰爭的餘波盪漾,持續影響著郵輪建造。繼挪威郵輪公司(Norwegian Cruise Line)先前宣佈重新安排兩艘新郵輪首航時程之後,MSC 正在開發的新品牌「探索旅程」(Explora Journeys),2022年10月也宣布延後首航。…read more
實現零排放,紐約計劃推出高速電動渡輪
紐約港2022年11月宣布了第一艘高速零排放電動渡輪的計劃。數十年來,水上交通系統在紐約市政府的支持下再度復甦。它已成為通勤交通系統不可或缺的一環,也是遊客的熱門旅遊方式。…read more
新技術於海上風力推進裝置的 進一步發展
密西根大學商學教授 C. K. Prahalad 博士在 1980 年間,發表了題為「為未來而競爭(Competing for the Future)」的論文,著重於「技術的融合」。海上風力的推進裝置有潛力可結合最前沿的技術開發,達到更進一步的發展,而瑞典、日本、美國、德國和英國的技術都有可能達成。…read more
英國殼牌集團加入水下 3D列印修復計劃
英國能源巨擘殼牌集團(Shell)正在加入一個業界聯合計劃,致力於開發並測試先進的 3D 列印技術,以利海底資產的修復作業。據該計劃合作夥伴的說法,這將「徹底顛覆海底維修方式」,有可能延長現有和未來水下資產的使用壽命。該計劃已達成重要里程碑,預計將於2024年部署。…read more
BIMCO呼籲將CII責任轉讓給租船者
航運產業未解的一大爭議,就是如何管理船舶營運在碳強度指標(CII)評等上的潛在影響。與成員磋商和審議數月後,貿易組織波羅的海國際航運公會(BIMCO)採納了一部針對論時租船合約(Time Charter Parties)的 CII 營運條款,並在條款中站在船東的一方,在業界準備實施國際海事組織(IMO)的新要求時,將相關責任轉讓給論時租船者。…read more
110年電子報
新冠肺炎疫情(COVID-19)對修船業的衝擊效應
疫情不僅帶來了經濟、社會和物質上的破壞,更對科技造成衝擊。但這或許不是件壞事。「破壞」一詞經常被使用,且濫用到幾近陳腔濫調的地步,但到目前為止,海上產業其中一個領域似乎不能套用這個用詞,那就是修船業。如今卻好景不常,新科技終究也難以倖免,可被列入新冠肺炎疫情的受害者清單中。 …read more
英石油巨擘BP於10年內油氣產能降40%,轉投再生能源產業
BP公眾有限公司(BP plc,前稱英國石油、British Petroleum)在其能源展望發佈會中,由2020年2月新任首席執行官的Bernard Looney宣布未來公司展望。2050年之前,會實現在石油和天然氣生產時零碳排放,這使BP公眾有限公司成為能源轉型中最激進的國際石油公司之一。而其投資者也在等待其後續計畫,BP公眾有限公司也宣布接下來在探勘與生產的業務中,也將實現零碳排放規劃。 ...read more
亞洲離岸風電市場將在五年內將媲美歐洲
最新研究顯示,直到2025年亞洲的離岸風力發電裝機容量將增長六倍,預計達到52GW,中國將繼續占主導地位,但國外的開發商主要想推動台灣和越南的風電市場,且這趨勢是逐漸增長。 …read more
2021全球超級遊艇訂單榜出爐
國際著名遊艇行業權威媒體Boat International剛剛發佈了《2021 GLOBAL ORDER BOOK》(簡稱GOB)2021超級遊艇全球訂單榜,此年度排名列出了在建遊艇的總長度比較,展現更為高效的造船廠分布排名。 … read more
2021全球遊艇訂單與2020產值統計
2020年台灣遊艇產業,各主要出口大廠,例如東哥遊艇廠、嘉鴻遊艇廠、嘉信遊艇廠的遊艇訂單都有不錯表現,2021年有東哥遊艇及嘉鴻遊艇進入全球前10大巨型遊艇排名,臺灣全球排名為第4名。且因國內遊艇市場開放後,光是2016年度申請遊艇使用執照超過160艘次,2017年接近100艘次,2018年也有超過110艘次,至2019年因國內遊艇泊位已接近飽和才趨緩。顯示國人購買遊艇從事海域遊憩活動的風氣逐漸帶動下,台灣本地市場也有不錯的銷售成績。 …read more
蘇格蘭 Kincardine 浮式離岸風場
英國蘇格蘭正在建設的50MW Kincardine浮式離岸風場,在2020年投入使用,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浮動式離岸風場。蘇格蘭也是當前最大的Hywind 30MW浮動式離岸風場的所在地。
Maccardkill Associates和Renewable Energy Ventures的合資企業Pilot Offshore Renewables(PORL)的全資子公司Kincardine Offshore Wind(KOWL)正在開發Kincardine浮動式離岸風場。Kincardine浮動式離岸風場估計耗資3.5億英鎊(4.45億美元),使用壽命為25年。KOWL於2017年3月獲得蘇格蘭政府的最終批准,以建設和營運浮動式離岸風場。計畫於2020年達成50MW浮動式離岸風場,預計每年將產生218GWh的電力,足以為大約55,000個蘇格蘭家庭供電。 …read more
日本商船三井PBCF技術降低3至5%油耗,銷量高達3,500台
日本商船三井株式會社(MOL)宣布,旗下公司MOL Techno-Trade,Ltd.所銷售的螺旋槳轂帽鰭(Propeller Boss Cap Fins,PBCF)至今已嘉惠3,500艘船舶。
螺旋槳轂帽鰭是一款附在船舶螺旋槳上的節能裝置。它可打破旋轉中螺旋槳後面產生的槳轂渦旋,相較於未配備PBCF的相同船隻,可節省3至5%的能源。更高的燃油效率回過頭來又可減少了溫室氣體(GHGs)的排放,從而減少航運業對環境的影響。 …read more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海上輕快兵力,與濱海作戰精準打擊能力新選擇
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的聯合空對地飛彈(JAGM)及四聯裝發射器(JQL)提供了許多小艇和快速攻擊艇所缺乏的短程導引飛彈火力。
JAGM本質上是地獄火II型(Hellfire II) 精準反坦克飛彈(ATGM)的替代品。Hellfire II有多種彈頭和導引頭類型,通常是半主動雷射導引或毫米波雷達導引。JAGM可以同時使用兩種導引類型,並將其組合成一個尋標器,可以使用雷射指示器對目標進行“標定”,或者使用經由空中雷達導引(安裝在雷達頂部的桅杆式雷達),例如AH-64阿帕奇長弓攻擊直升機導引飛彈精準打擊目標。
JAGM的射程約為5英里/8公里,重量與Hellfire II大致相同,已於2019年達到初始作戰能力(IOC)。 …read more
離岸浮動風電場Kincardine 的新繫泊解決方案
First Subsea為世界上最大的離岸浮動風電場提供平台繫泊連接器(Platform Mooring Connectors, PMCs)。該公司是總部位於亞伯丁(Aberdeen)的First Tech Group的一部分,已確認已與西班牙開發商和建造公司Cobra Group簽訂了合同,為亞伯丁沿岸的Kincardine離岸風電場提供平台繫泊連接器。 …read more
船舶維修:一項財務平衡的作法
礙於船舶維修的資本密集性及可能對船廠構成財務風險,當船東們要維修船舶時,取得融資的選項甚為有限。典型作法是船東必須以自身現金來源支應船舶維修的全部資金成本,雖然在特殊情況下,船東可能自銀行或其他金融機構獲得短期貸款以確保維修順利進行。然那通常是因為銀行已取得該船舶的優先擔保抵押權,並且他們希望確保該船保持運轉,以保護其價值。 …read more
日本宣佈新成立日本造船 由今治造船以及日本海事聯合兩家合資
在2020年宣布打算成立一家新的合資公司9個月後,兩家日本最大的造船廠宣佈成立新公司,他們將其命名為Nihon Shipyard(NSY)。這項工作自2020年秋季以來一直被推遲,最終兩家公司努力獲得合資公司的相關監管機構同意。…read more
2021年IMO資安指南出爐, 惟海港安全尚待規範
新年度的到來總是令人對未來抱持新希望。2020年各界關注的重心,完全由冠狀病毒疫情所主導,許多人都期待在2021年能有一個新的起點。而對於某些海事行業廠商,特別是國際貿易商船的船東和營運商們而言,2021年出現了一套全新的船舶保護準則 – 那就是國際海事組織(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IMO)的海上網路風險管理指南。這套新準則堪稱海上安全與保障的里程碑,是航運界龍頭與IMO成員國間協同努力的成果。 …read more
日本商船三井(MOL)加強擴增實境導航系統,支援安全導航
2019年,日本商船三井為提升航海識別能力,於導航系統中導入擴增實境科技,如今更宣佈升級擴增實境技術,並擴大部署至旗下更多船隊,協助領航員避開危險的淺海區。…read more
油電混合動力漁船榮獲挪威年度最佳船舶獎
日本洋馬公司(Yanmar)為活魚運輸船Ro Vision提供了一種創新的油電混合動力解決方案,讓Ro Vision獲得了挪威年度最佳船舶獎的殊榮。…read more
環球航運集團與Miros JV公司解密海浪與天氣數據以減少氣體排放
Miros與環球航運集團(BW Group)共同研發了一款船舶性能平台,整合了即時海浪、天氣與水流速度等資訊,為船舶產業開創新局。
Miros Mocean是一款企業共同合資的性能平台,旨在透過計算中的海浪與天氣狀況,避免船舶效能提升的不確定性與不準確性。環球航運集團(BW Group)期望能利用更準確的性能數據,更有效的評估效能提升技術帶來的影響,提高合約條款的話語權。…read more
蘇格蘭啟動「Offshore Wind-to-Whisky」計畫
幾家蘇格蘭公司已啟動了一項計劃,在克羅馬蒂峽灣(Cromarty Firth)利用離岸風能生產綠色氫氣(Green hydrogen),然後將其中一部分送至高地的威士忌酒廠提供動力。該計劃是蘇格蘭北部氫計劃的一部分,該計劃旨在向蘇格蘭、英國和歐洲其他地區生產、儲存和分配氫氣。釀酒廠項目的可行性研究將於本月開始,並將於6月完成。…read more
Hywind Scotland浮式離岸風場
2017年10月完成建造的第一座商業化浮式離岸風場Hywind Scotland,直至目前為止已營運3年,根據近期2021年3月1日的英國離岸風能的容量因子(capacity factor)統計結果,Hywind Scotland已達到53.1%,此風場所屬的挪威開發商Equinor表示,更高的容量係數意味著更低的停歇時間,並且具有較高的價值,這個結果也顯示了浮式離岸風場的潛力。…read more
改善運輸可靠性和減少延誤的最初跡象
2021年數月以來,由於運輸量緊張,全球航運業出現了延誤和瓶頸的報導,最壞的情況似乎已經過去。根據分析公司Sea-Intelligence的最新數據,可靠性和延誤率仍然很普遍,但是船期可靠性有了顯著改善,並且有扭轉晚進船隻惡化趨勢的初步跡象。全球各地港口的海事報告也支持這些數據。
丹麥海事數據Sea-Intelligence公司發布了第116期全球定期航線績效(GLP)的報告,其船期可靠性數據一直持續至今包含2021年3月。該報告涵蓋了34個不同貿易航線和60多貨船的船期可靠性。…read more
淺析海底挖溝機
海底挖溝機是埋設海底管道和電纜的重要設備,主要可以分為三大類:沖射式挖溝機、犁式挖溝機、機械式挖溝機。沖射式挖溝機是利用高壓射流,對海底地層進行沖刷,從而開鑿出溝槽;犁式挖溝機是利用犁刀,在母船的拖動下,開出溝槽;機械式挖溝機是利用鏈鋸或切割頭,對海底地層切削,形成溝槽。沖射式挖溝機和犁式挖溝機,主要適用於黏土、淤泥和砂土工程地質狀況,對於堅硬的基岩,則無能為力,而機械式挖溝機可以很好地適用於岩石和硬土區域。…read more
勞斯萊斯公司為中華民國海巡署新造艦
勞斯萊斯公司(Rolls-Royce)已經完成交付的MTU 8000型中首批16缸主機。台灣國際造船股份有限公司(CSBC)將為海巡署新造1000噸級巡防艦安裝首兩部16V 8000 M71L型16缸主機。兩部主機各自提供7,280千瓦之功率,可將1000噸級巡防艦加速至最大24節,6艘同型艦均安裝此型MTU主機,並預訂於2022年底完成交付。…read more
創新安裝技術應用於德國Kaskasi離岸風場
距離德國外海的Kaskasi離岸風場將於2021年第三季開始進行建造,並預計在2022年的第四季開始商轉,其離岸風場的總發電量為342MW,期望可為40萬戶家庭用電帶來綠色電力。Kaskasi離岸風場在本次的施工計畫中,有別於過去以樁鎚進行打樁的方式,將利用振動打樁的方式進行支撐結構的安裝,並且將嘗試使用新開發的構件來增加結構穩定性,本次的安裝過程也將會與相對應的研究團隊合作,進行施工時的各式量測及研究。…read more
Ørsted Taiwan將首派本土離岸風電運維團隊10位遠赴英國受訓
沃旭能源(Ørsted Taiwan)將首批台灣本地風機維修工程師派駐至英國受訓。該公司從2019年便開始為離岸風場的運維階段超前部屬,關鍵進展包含展開沃旭能源亞太區首座運維中心建造工程、簽訂合約打造全球首艘台灣籍離岸風電運維船、招募在地人才成立台灣本地運維菁英團隊。…read more
淺談全球海上遇險和安全系統
海上遇險及安全系統最初於1906年引用了無線電通信後,國際海事組織IMO( INY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 )於是100多年後的今日,已將海上遇險及安全系統做了根本的改善,開始引用新式全世界通用之安全系統,此系統全名訂為”全球海上遇險及安全系統”( GLOBAL MARITIME DISTRESS AND SAFETY SYSTEM,簡稱GMDSS)。…read more
長榮史上最大貨櫃船七月交船
根據報導指出2021年長榮海運將有30艘船完成交船,顯示長榮海運在船隊規劃的企圖心。其中,由南韓三星重工打造的1.2萬TEU(20呎櫃)貨櫃新船,於2021年4月28日將彎靠台北港,正式航行運價創新高的美西航線;2021年7月長榮則將迎來史上最大的2.4萬TEU貨櫃船,未來將行駛歐洲線。…read more
Arup與Offshore Design Engineering(ODE)獲得韓國離岸風電220MW計畫
Hyundai現代工程公司已授予 Arup 和 Offshore Design Engineering (ODE) 一份在韓國 220 MW 離岸風電的合約。
Arup-ODE 團隊將評估當地條件,為所選場址決定最合適的基礎結構、風機技術和場址佈置,以促進進行早期計畫規劃工作。…read more
IMO 否決 ICOMIA 的替代 Tier III 排放標準 – 該提案旨在減輕 IMO 的 NOx Tier III 法規造成的影響
國際海洋工業協會理事會(ICOMIA) 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國際海事組織 (IMO)在2021年5月海洋環境保護委員會會議否決了土耳其和 國際海洋工業協會理事會(ICOMIA)提交的一項提案,該提案旨在減輕 IMO 的 NOx Tier III 法規造成的影響。…read more
方舟智造跨域新創基地揭牌儀式暨數位轉型大聯盟成立大會
財團法人船舶暨海洋產業研發中心產業推動辦公室(以下簡稱船舶中心產推辦公室),為配合數位轉型政策發展,帶動整體港灣科技環境串聯,催化智慧港灣的誕生,故於2021年4月17日假高雄軟體園區舉行方舟智造跨域新創基地揭牌儀式暨數位轉型大聯盟成立大會。…read more
船舶脫硫系統
脫硫塔用於去除船用柴油機燃燒過程產生的廢氣中的顆粒物和有害成分,如硫氧化物( SOx) 和氮氧化物( NOx) ,以實施污染控制。目前廢氣淨化系統已用於處理柴油機、輔助柴油機和鍋爐等之廢氣,這些法規將於 2020 年 1 月 1 日根據《防污公約》生效。…read more
海軍首艘具備區域防空火力小型艦船 塔江艦交艦
國防部長邱國正 2021年7月27日主持海軍高效能艦艇後續艦首艦「塔江軍艦」交艦儀式,邱國正表示,塔江軍艦兼具強大打擊火力及高機動性,可快速執行聯合火力攻擊任務外,另配備海劍二防空飛彈,不但是海軍首艘具備區域防空火力的小型艦船,也是國軍有效遂行「防衛固守,重層嚇阻」的關鍵戰力。…read more
全球第一艘氫動力貨船的氫氣供應商已拍板定案
即可能將是世界的第一艘正式投入營運的氫動力貨船,公布了其環保氫氣的供應商細節。該船的開發合作團隊,與挪威國營電力公司Statkraft以及電力輸送公司Skagerak Energi進行合作,選擇此二間公司做為其環保氫氣的供應商。此舉被視為最近挪威政府宣布氫氣供應站興建計劃的第一步,並將支援使用替代燃料的海上與陸上運輸。…read more
全球十大最速超級遊艇
儘管超級遊艇的尺寸很大,但仍可在水上達到令人讚嘆的速度 – 正如這份關於全球最速超級遊艇的正式清單所示。目前世界第一快超級遊艇是總長41.5 公尺的 Foners。她由 Izar 所打造,速度最高可達70 節 – 相當於每小時 80 英哩。儘管這艘遊艇已在業界稱霸 20 多年,但挑戰者們也不是省油的燈。如果您熱愛在速度上追求刺激,不妨參考這份最速超級遊艇清單,一起來血脈賁張一下吧。…read more
加州規劃浮動式風場以提高其電力供應
北加州在美國擁有豐富的離岸風力。但是有一個關鍵問題。其大陸棚迅速下降,直接在海床上建造傳統固定式風機成本很高。一但水深超過大約 200 英呎-大約是一棟18 層建築的高度-這些水下基礎單樁結構幾乎是不可能的。…read more
「第三十三屆中國造船暨輪機工程研討會暨科技部成果發表會(SNAME 2021)」
中國造船暨輪機工程師學會及國立成功大學系統及船舶機電工程學系,於110年8月28日至29日,假成功大學系統及船舶機電工程系館舉行「第三十三屆中國造船暨輪機工程研討會暨科技部成果發表會(SNAME 2021)」。兩天的活動包含學生論文競賽、產學論壇及中國造船暨輪機工程師學會第五十六屆會員代表大會。本次議程有各大學院校優秀論文發表,及產學論壇分成三大主題「先進船艦之設計與建造」、「智慧及環保之船舶機電系統」與「海洋能源之開發與利用」等三大主題,邀請來自財團法人船舶暨海洋產業研發中心(SOIC)…read more
DNV Energy Transition Outlook 2021能源轉型技術摘要點評
本報告為DNV 2021年發行刊物「能源轉型展望技術進展報告(Energy Transition Outlook 2021)」部分內容,探討未來五年主流能源轉換技術將如何發展並介紹10項領先能源應用技術。鑒於全球需要更快地過渡應對具深度去碳化之能源系統,以致力每年減少約 8% 的碳排放量,確保未來能源使用符合《巴黎協定》設定要求,達成限制全球氣溫升高幅度介於 1.5度~2度之目標。透過這份報告,DNV從世界主要能源公司的日常工作中包括生產端、運輸端和最終使用端得出見解。…read more
五家歐洲離岸風電基礎製造商組成聯盟
Bladt Industries、EEW Special Pipe Constructions、Sif Dutch、Smulders Projects Belgium和Steelwind Nordenham已組成離岸風電基座聯盟(Offshore Wind Foundations Alliance, OWFA)。該聯盟已經在布魯塞爾開始與歐盟政策制定者分享其專業知識,作為歐洲海上可再生能源和其他相關政策領域戰略的一部分。聯盟希望提高人們對離岸風電基座在歐洲離岸風電場可持續發展中的關鍵作用的認識,以及從一開始就完成基座投資的價值。…read more
綠色能源轉型如何重塑了港口
在實踐能源轉型時,海事政策是拉鋸的關鍵戰場之一。但是在許多港口,人們已經意識到它們在生態和經濟方面的脆弱性,因此各方已積極致力於布局永續發展策略。
根據最新的研究,海平面到了2100年將大幅上升(平均從 1.1 公尺上升到 2 公尺),使世界上大約 14% 的主要海港都面臨沿海水災與侵蝕的風險。法國的港口,包括了 66 座主要業務為海上貿易的海港,也都無法倖免於此威脅,因而必須重新調整其基礎設施。…read more
2021 年貨櫃船訂單創下歷史新高
在亞洲運費與運量皆創下紀錄新高的現狀下,船舶業者紛紛展開急速擴增容量的軍備競賽,使得單年訂購的貨櫃船總容量創下新紀錄。在進入 2021 年的短短八個月內,訂單量與年初相比已經幾乎翻倍,達到13年前創下的訂單量歷史紀錄的四分之三。…read more
REI NTJES 推出新一代更堅固、更輕量、 更小尺寸模組化 WF 系列船用減速機
世界知名減速機製造商 REI NTJES 基於以下五個關鍵創新因素,為開發新型 WF 系列減速機。
1.新型推進引擎
2.多元化燃料應用
3.新型混合動力推進系統
4.特殊客製化要求
5.縮短交貨期程…read more
自動駕駛船舶:自主航行船的崛起
根據Sam Fortescue 報導,自動駕駛船舶和自主航行技術有了最新發展。其中,自主航行技術正蓄勢待發,準備在天氣監測及航運等眾多領域派上用場。
隨著業界競相開發新一代搭載人工智慧(AI)技術的自駕船,「無人船」勢將獲得重新定義。然而,這對其他水上使用者又會有哪些影響呢?…read more
超級遊艇科技的發展趨勢將走向何方?
儘管智慧型手機和各種科技產品已經無所不在,遊艇過去在追逐陸上科技發展時卻舉步維艱。不過,這種局面正在發生變化,而且變得很快。我們邀請您跟著Risa Merl 發現超級遊艇設計業界的最新科技趨勢。…read more
三星重工關閉寧波造船廠
快速變化的造船產業促使韓國三星重工 (SHI) 關閉了其在中國的一家造船廠。
該公司一直處於虧損狀態,並希望在2023年實現扭虧為盈,它宣布將關閉位於中國的陳舊的三星重工寧波有限公司。做如此決定是由於該造船廠的陳舊條件導致生產力下降。…read more
中國超級遊艇市場發展強勁:後疫情時代將呈5大趨勢
根據報導據美國《福布斯》雜誌網站報導,萊坊房地產經紀公司(Knight Frank)發佈的《2021年財富報告》中列出了10個增長最快的國家,其中,中國的超高凈值人士增幅最大,達到16%。而另一份最近出版的《太平洋超級遊艇報告》(the Pacific Superyacht Report),則從買家的角度探討了當前中國超級遊艇市場的動態和潛力。…read more
2021年台灣印尼產業鏈結高峰論壇
台灣與印尼近年在產業經貿已建立良好的互動基礎與合作關係,為持續強化雙方產業合作,中華民國全國工業總會與印尼商工總會持續辦理第四屆「2021印尼-台灣產業鏈結高峰論壇」,並針對雙方關注船舶、物聯網及電子、食品生技、金屬加工等產業領域進行討論。…read more
離岸風電製氫聯盟
海上風能是大規模生產可再生氫的一種方式。現在還處於初期,但專案管道正在迅速增長,已宣布電解槽產能超過 17GW。Ørsted、RWE、西門子(Simens)和殼牌(Shell)都在籌備中。…read more
2021年度造船訂單持續成長,創下歷史新高
韓國主要造船廠八年來首次達成年度訂單目標
隨著2021年第三季度的結束,今年造船業的好轉持續創下紀錄,在經歷多年牛步後達成超出原本預期的績效。今年剩下的三個月中,業界仍然樂觀地認為 2021 年將為造船商提供數年之多的工作量。…read more
台灣首座離岸變電站安裝完成
由沃旭能源(Ørsted)進行開發的大彰化離岸風電計畫,位於台灣彰化外海約35至50公里處,總共包含了四個區塊,分別為東北、西北、東南、西南四個風場開發案,總裝置容量預計為2.4GW,預計於2022年起陸續運轉。…read more
全美第一艘全電動拖船將由 Corvus 能源電池供電
Corvus Energy 已被瑞士海事及港口公司(ABB Marine & Ports)選定,為克勞利海事公司(Crowley Maritime Corporation)的全電動拖船 eWolf 提供儲能系統。該船將安裝 6.2 MWh 的 Corvus Orca Energy 電池,而該電池在 ABB 所交付的完整整合電力推進系統中,將成為不可或缺的一部份。…read more
船舶中心參與臺灣港務公司優質港口論壇展示AI自動辨識與模擬駕駛等技術
2021年高雄港代表臺灣在國際上榮獲國際港埠協會(IAPH)-韌性基礎設施首獎殊榮,代表臺灣在國際上獲得世界肯定,為持續擘劃臺灣優質港口前瞻佈局與智慧港口永續發展願景。臺灣港務公司於2021年11月16日假高雄展覽館舉辦「2021優質港口論壇」,以「安全、效率、智慧、永續」為4大核心議題,探討數位轉型與低碳永續的前瞻發展趨勢,替港口超前部署擘劃良好基礎。此次論壇重要亮點之一為臺灣港務公司邀請大家共同見證臺灣港群開放5G-AIOT創新科技試驗場域的啟動儀式,象徵港口建立友善的試驗環境,歡迎國內外新創及科技業者於臺灣國際(內)商港進行技術測試與驗證之意。…read more
109年電子報
ERP締造數位船廠成功關鍵
數位船廠的崛起,對大牌船廠而言前景可期。數位船廠將員工、碼頭、工具和供應鏈相互串連,比傳統造船環境更能提供優質的資訊共享,提升實質效率。…read more
IMO 常見問題
2020年1月1日起,IMO對排放管制區外的船舶,實施燃油含硫量 0.50% m/m 的限制。此舉將大幅降低船舶的氧化硫排放量,並為全世界帶來重大的健康和環境效益,尤其是港口和沿海地帶居民。…read more
加拿大第二艘北極巡邏艦下水
2019年11月10日,加拿大皇家海軍未來的第二艘北極海面巡邏艦(AOPS)「Margaret Brooke」號,在哈利法克斯(Halifax)船廠正式下水。…read more
第129次 OECD 造船工作小組會議
第129次WP6工作造船小組會議分成研討會及會議,研討會於2019年12月12日舉行;正式的會議於12日13日舉辦。兩天於巴黎OECD總部的會議,皆由挪威常駐 OECD 主席– Mr. Per Egil Selvaag 大使主持,簡短致詞歡迎會員國以及非會員國代表參加此次研討會,隨即展開WP6 第129次之會議。…read more
義大利Faccin捲圓機再獲台灣鋼鐵結構與離岸基礎大廠青睞
近年來,離岸風電投資者已開始將主戰場從歐洲轉往亞洲。台灣因憑藉綠色政策成為亞洲的風電投資重鎮之一,及時跟上了這波風向變化。唯有設備齊全的台灣OEM大廠得以一展身手,從新的市場機會當中獲利。例如Faccin的合作夥伴榮聖機械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從一開始就走在綠能和風電新興產業的最前線。…read more
離岸風電發展與水下基礎之探討
依據市場調查顯示,2018年全球新的離岸風電裝機容量達到了創紀錄的5652 MW,如圖1所示。全球容量的增加可歸因於來自亞洲市場的強勁部署,中國大陸離岸風電新增裝機容量2652 MW,其次是英國的2120 MW,德國的835MW,丹麥的28 MW。截至2018年底,全球海上風電裝機容量增加到22592 MW,對於後續的預測,表示基於當前正在建設的項目,全球新產能將增加。全球離岸風電市場仍以歐洲為中心,累計裝機容量約為17,979 MW,亞洲是第二大區域市場,擁有4,639 MW,而北美是第三大市場。OWDB表示,未來的市場增長將轉向亞洲和美國市場。…read more
三菱造船交付天然燃料供應系統為日本建造的第一艘以液態天然氣為燃料的運輸船
三菱重工集團旗下三菱造船已在橫濱交付第一個雙燃料船用主機用的液化天然燃料供應系統,這套系統將安裝於日本製造首艘液化天然氣燃料汽車專用載運船上,目前承造於新倉島豐橋造船公司。…read more
深入觀點:Lateral公司邁向未來的超級遊艇計畫
本次摩納哥遊艇展上分別有兩艘環境友善技術創新超級遊艇首度公開亮相,分別是由Sinot Yacht Design & Architecture公司開發的112米長氫動力Aqua遊艇,以及透過引進新技術框架:未來學的68米長電池動力技術平台Inception。英國工程公司Lateral Naval Architects已將其公司定位在朝向產業中真正可持續發展的尖端。...read more
2020嘉信遊艇狂歡嘉年華
由於因應武漢肺炎疫情情勢,原定2020年3月12日~15日舉辦之台灣國際遊艇展延期舉辦,使許多國內遊艇同好相當失望,但是嘉信遊艇股份有限公司於原展期的 2020年3月14日~15日在嘉信22號碼頭舉辦「嘉信遊艇狂歡嘉年華」,以延續這兩年一度的遊艇盛事。 …read more
海上風能通過電解產生綠色氫體
歐洲的試驗項目正在考慮使用可再生能源推動發電。電解產生“綠色”氫氣的動力可幫助在使用現有海上基礎設施的同時對運輸和供熱進行脫碳處理。 …read more
義大利前兩大國防公司因新型冠狀病毒限制出差
(羅馬報導)義大利前兩大國防公司 – 李奧納多股份有限公司(Leonardo)和芬坎蒂尼集團(Fincantieri)– 已經取消了所有商務出差,並要求員工改為遠距辦公。由於新型冠狀病毒肆虐,該國為了因應防疫,實施為期一個月的封國措施。…read more
2020全球訂單統計
根據Boat international media 資料統計,2020全球超級遊艇銷售依舊守住八百多艘(807)銷售量,總長度累計32.3公里,累計全球170家船廠,訂單量與2018年(830)相比減少兩成。目前統計90至99英尺(27.4至30.1m)遊艇的訂單急遽成長;120至150英尺(36.6至45.7m)遊艇的訂單也有所成長;80至89英尺(24至27m)大幅下降到194艘;其他各尺寸都保持穩定的銷售量。 …read more
GE的電力推進皇家海軍航空母艦成功完成試航
二號伊麗莎白女王級航空母艦—HMS威爾斯親王號,近期在蘇格蘭水域成功完成海上試航。這是皇家海軍有史以來建造的最大型船艦,由GE的節能整合式全電力推進系統提供動力。 …read more
NREL推出參考用的15MW離岸風力發電機
美國國家可再生能源實驗室National Renewable Energy Laboratory(NREL),在2020年2月14日發布了國際能源署International Energy Agency(IEA)15MW參考用的海上風力發電機開源設計,以幫助製造商在開發原型之前評估性能和成本。…read more
盤點新艦十大重點試驗項目
新造船舶的試航,對於確保船舶、船員和貨物的整體安全來說至關重要。假設您與一間船廠簽下了一紙百萬美元的豪華遊輪訂造契約,在契約中載明你要求的技術規格,譬如船速、耗油量、承載人數等等。如果,您現在擁有這樣所費不貲的一艘船舶,肯定會希望交船時的狀態符合契約要求。不然,您為了獲利所做的可行性研究全是一場空,要用後半輩子償還百萬貸款。…read more
智慧型演算法應用於船舶電力系統
由於物聯網的盛行,許多的技術都朝向無人化、自動化等方面前進,如智能電網、無人載具等等,而這些技術都會利用到智慧型演算法,以電力系統為例,智慧電網中之機組排程常利用智慧型演算法,如:基因演算法(Genetic Algorithm)、蟻拓演算法(Ant Colony System)、模糊系統(Fuzzy System)、類神經網路(Neural-network)可以更快速地找出最佳化的電力調度,而同樣的此系統同樣也可以應用在船舶系統當中。…read more
台船與興達海基簽署沃旭大彰化案水下基礎轉接段鋼構供應合約
台灣國際造船公司(下稱台船)於2020年04月15日與興達海洋基礎公司(下稱興達海基公司)簽署沃旭大彰化案水下基礎轉接段(Transition Piece,下稱TP)鋼構供應合約。台船將供應TP鋼構給興達海基公司,以建造離岸風場需用之管架式水下基礎(Jacket Foundation)。…read more
歐洲正在計畫建造巨大浮式離岸風力發電機
西班牙的一間公司Iberdrola將領導一個國際團隊,該團隊包含來自西班牙、挪威、法國、丹麥和德國的公司和機構組成。其宗旨為降低浮式離岸風機生產成本,Iberdrola表示希望將浮式離岸風機的電均化成本(Levelized cost of energy, LCOE)降至每兆瓦時(MWh)40至60歐元(約44至66美元,約1301至1951新台幣)。2019年11月,Wood Mackenzie表示,歐洲用於海底固定式離岸風機的LCOE將從2019年的平均每兆瓦時133美元降至2028年的每兆瓦時51美元。…read more
自主超級遊艇搭載人工智慧優化所有船載系統
總部位於美國維吉尼亞州Chesapeake的DLBA Naval Architects,於2020年正在開發船身長達58公尺(約為190呎)的超級概念遊艇,並將其打造成一艘自主航行遊艇。TEMPO的研究將著重於所有可運用人工智慧的船舶系統。TEMPO這個名字是來自人工智慧(AI),透過強化可靠性及操作可用性,藉此讓運作節奏節節上升。換句話說,船主及賓客能在船上,盡情享受超級遊艇所提供的各式各樣娛樂。...read more
活用AI來設計遊艇的工作團隊「A.D.A.M專案」
2019年3月,Loftwork經營的FabCafe,透過社群組成工作團隊FabCafe Creative Acceleration Workgroup。並成立了名為「A.D.A.M(亞當)」的工作團隊,執行經手的第一個專案。主旨在於運用AI設計、大型3D列印機來挑戰設計自動駕駛遊艇。 …read more
2020年度船舶及遊艇獎
中國造船暨輪機工程師學會歷年來致力於國內船舶之設計建造技術,及海洋藝術與文化推廣,經濟部工業局特委託中國造船暨輪機工程師學會,設置年度船舶獎及特色船舶獎,年度遊艇獎及特色遊艇獎,選拔每年度在國內船艇廠完工的新造船舶遊艇中最架設計建造及具特色者,以彰顯該船艇建造相關團隊的傑出貢獻。「2020年度船舶獎及遊艇獎」經過經由初審與決選2階段,由國內造船學術專家推薦3艘船舶及3艘遊艇進入決選。最後選拔出本年度獲獎作品。…read more
海龍2號300MW離岸風場將為亞太區首座導入最新型SG14-222 DD風機風場
西門子歌美颯離岸風力再生能源與海龍離岸風電計畫2020年5月26日宣佈新型 SG 14222 DD 離岸風機將成為海龍 2 號 300MW 離岸風場的首選風機。除此之外,總裝置容量 1,044MW 的海龍離岸風電計畫,目前也正評估未來全面導入西門子歌美颯最新型風機的可能性。…read more
Concordia Damen受命為STC集團建造全新且永續的訓練船
經過一番競爭激烈的歐洲招標程序後,Concordia Damen最終脫穎而出,獲選為STC 集團(Shipping and Transport College Group)建造全新的訓練船,可用於學生海事教育訓練。STC 集團總部位於鹿特丹,為一專精於海事教育之訓練機構。目前由Concordia Damen所建造的新船,具節能環保設計,將取代兩艘已延用超過50年的訓練船—克里斯蒂娜公主號(the Princess Christina)和比阿特麗克斯公主號(the Princess Beatrix)。…read more
DNV GL與興達海基簽署技術合作協議,提供管架式水下基礎製造技術諮詢及協助服務
全球知名能源領域專業顧問和認證機構DNV GL 於2020年6月5日宣布與中鋼公司(CSC)的全資子公司興達海洋基礎股份有限公司(SDMS,下稱興達海基),簽署了一份合作案,以支持政府對於離岸風場開發的在地化政策,確實建立台灣在地供應鏈。…read more
OECD第130屆造船工作小組會議報告
第130屆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造船工作小組會議(OECD,WP6),原定2020年5月26至27日於法國巴黎舉行,因為新型冠狀疫情影響,改於4月23日遠端舉行。我國有來自法國代表處經濟組、台灣國際造船股份有限公司及船舶暨海洋產業研發中心等單位視訊參加。本次討論議題為2021跟2022年工作計畫及預算草案、2020年後續造船工作小組工作項目,以及下次造船工作小組會議時間,另特別針對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危機,及其影響工作項目與調查時間規劃,進行交流與討論。…read more
Pininfarina豪華遊艇:號稱配備四部勞斯萊斯1,500匹馬力引擎
Rossinavi是一家義大利豪華造船廠,以建造大膽特殊的超級遊艇聞名於世,例如眾所週知的「Attitude計畫」和「Tron」:以孕育自電影「創:光速戰記」靈感而生的I-Tron,這款在2019羅德岱堡國際遊艇展(Fort Lauderdale International Boat Show 2019)上展出的遊艇,是我們在該展所見到最大、最令人驚艷的遊艇概念作品之一。
ABS在業界中率先接受3D模型進行船級檢驗
(休斯頓)ABS於業界首創,已經成功地完成了一個先導專案,該項目使用三維數位模型進行船級檢驗。這個專案意味著ABS能夠完全支持三維模型整合到造船工程並進行測量。…read more
日企野馬與日本國立海洋研究開發機構 攜手為自駕船與自動靠泊系統奠基
2019年2月7日,日本大阪 – 在日本野馬株式會社(Yanmar Co., Ltd)致力開發的基礎科技中,機器人船舶與自動靠泊等技術可望在危險水域航行、海洋調查和智慧漁業等領域派上用場。儘管自動駕駛技術在道路與農耕等應用的發展如日中天,但在海上機器人的領域中,仍有龐大開發潛力。由於在機器人技術與IT的多項領域擁有長期研發經驗,野馬株式會社將旗下的造船與海洋休閒等硬體技術,結合IT與機器人科技的基本發展,致力打造機器人船舶,以便應用在海洋調查與基礎設施的巡查上。 …read more
台灣離岸風電施工安裝近況
台灣離岸風電施工安裝相關工作,隨著水下基礎的設計建造完成後,已開始逐步進行離岸風場的施工安裝作業。茲將近期台灣部份離岸風場的運輸與施工安裝近況整理如下。 …read more
產訓合一 臺灣造船產業再創競爭力
船舶中心自2018年起配合經濟部工業局工業技術人才培訓計畫辦理船舶產業人才培訓,推動迄今已屆滿3年,每一次的培訓課程皆獲得廣大的迴響,無論是課程安排與設計、講師、課程學習環境及綜合評價,學員均給予「非常滿意」的認可。 …read more
實現回收合規性的安全途徑:DNV-GL協助船東決策的新指南
世界領先的船級社DNV GL發布了有關船舶回收的新指南,幫助船東應對日益複雜的法規環境。 在尚未實施《 IMO香港公約》的情況下,嚴格執行《歐盟船舶回收條例》(EU SRR)和《歐盟廢物裝運條例》(EU WSR)意味著船東必須仔細計劃其船舶使用壽命。 …read more
大型商用遊艇法規介紹
紅旗集團(REG)開發了一種新的遊艇規範制度,名為紅旗集團遊艇守則。該守則合併了更新版本的大型遊艇規範(LY3)和最新版本的乘客遊艇規範(PYC)。該守則的目的是進一步發展公認的大型遊艇規範及乘用遊艇規範的行業標準(LY3 & PYC),結合自1997年的海岸警衛隊發布第一版大型遊艇規範以來,近20年紅旗集團成員監管大型遊艇行業的心得經驗。 …read more
台灣第一艘風場運維作業船(SOV)
SMST接受委託向第一艘在台灣水域運營的風場運維作業船(SOV)提供模組化任務設備的Access & Cargo Tower,SMST的系統軟體將支持船舶的運營,提供人員和貨物的轉移。越南的Vard Vung Tau造船廠接受SMST交貨合約為大三商航運公司新建SOV,大三商航運公司由日本船東MOL和台灣大同海洋公司合資成立,此SOV將設有SMST的Access & Cargo Tower設備,Access & Cargo Tower有著運動補償舷梯與3D運動補償起重機功能,SMST將在2021年第三季度交付其設備。…read more
向海致敬政策-廠商說明會
為落實我國「開放海洋」之政策目標,行政院提出「向海致敬」政策,以「淨海、知海、近海、進海」為整體概念主軸,盤點各部會海洋活動推動方式,進行權責分工、擬定相關執行計畫。
經濟部工業局配合國家政策推動,以協助國內遊艇相關業者為目標,振興台灣遊艇製造業之能量,委請台灣區遊艇工業同業公會 (以下簡稱遊艇公會) 邀集遊艇產業相關企業,於2020 年 6 月 11 日在高雄 舉辦「向海致敬」政策說明會。...read more
推進系統與螺槳轂結構
船舶航行所倚賴的推進系統非常複雜,通常靠產生大量推力的方式驅動船舶。平均而言,大多數遠洋船舶在滿載狀態下,可達10萬至50萬總載重噸(DWT),而小型船隻和遊艇則保持在1萬總載重噸以下。因此,推進系統必須配合各種船舶的重量和類型。 …read more
沃旭在台中港舉行大彰化1 和2a號離岸風場運維中心的動土儀式
大彰化離岸風場運維中心計劃於2022年及以後運營,是沃旭在台灣和整個亞太地區投資建設的同類基地中的第一個。開發商表示,一旦建成,它將成為台灣最大的運維基地。目前沃旭已與亞新工程顧問公司、同凱科技簽訂合同,負責運維中心的設計和建造。 …read more
船舶之船殼腐蝕與外加電流`’陰極防蝕(ICCP) - 建造和作業
船舶經常暴露於極惡劣的海洋環境中。它們的操作環境使船殼常受到環境腐蝕的侵害。海水一般對鋼的腐蝕性隨溫度、含氧量、水流速、腐蝕性污染物含量、侵蝕性微粒及電導率的升高而遞增。海水中鹽分與鐵(低碳鋼)製船殼形成完美電解質,並形成伽凡尼電池(galvanic cell)。 那什麼是伽凡尼電池?為什麼船殼會腐蝕呢? …read more
貨櫃船擦撞馬尼拉港口碼頭
一艘5,593噸的貨櫃船Ocean Abundance號擦撞馬尼拉碼頭,造成船殼和碼頭的嚴重損壞。據菲律賓海岸警衛隊(PCG)稱,由Oceanic Container Lines Incorporated公司所擁有的菲籍貨櫃船於8月10日凌晨3時10分左右擦撞馬尼拉北港口2號碼頭,造成該碼頭約5至10米長度的損壞。該船的船員告訴PCG,事件肇因於該船發動機故障,導致該艘124公尺長的船舶無法倒退行駛。菲律賓海岸警衛隊(PCG)表示將持續監控後續狀況,但到目前為止,該地區尚無人員傷亡或油漏相關事件的相關報導。…read more
關於螺絲、螺栓的應用問題
螺絲與螺栓屬常見的螺紋緊固件,是一種有內螺紋或是外螺紋的機械零件,一般會作為機構緊固使用,方便多個組件的組合,與銲接不同,固鎖機構的功能易於調整、易於拆卸。若一緊固件有外螺紋,無配合螺帽使用,則為螺絲(例如木螺絲、自攻螺絲),若配合螺帽使用,即為螺栓(例如扁圓頭螺栓、防滑螺栓)。…read more
EOWDC將為亞伯丁郡帶來兩個十年,每年550萬歐元的收益
根據牛津布魯克斯大學進行的一項新的社會經濟研究,離岸風電的運營和維護(operations and maintenance, O&M)作業將為當地帶來比最初預期更大的經濟效益。O&M將每年創造40到50個全職等效(Full Time Equivalent, FTE)職位,總計800到1000個工作職位,這遠高於專案早期開發期間所預估的660個新FTE職位。在亞伯丁離岸風電場的運營期內,與供應商簽訂的本地合同將為亞伯丁郡經濟帶來超過500萬英鎊的收入。 …read more
大型船用集成電力系統中的電壓穩定性
用於深海作業的海上油氣船在超深水域中需要更大更複雜的動力和控制系統,此需求在集成電力系統設計中帶來新的挑戰,尤其是針對平台/船隻的設計需要動態定位和高度冗餘。在孤島系統中,因應其運行狀態(相關發電量有限)及不斷變化的負載需求,電壓穩定性至關重要。尤其由於車載上安裝的用於為變頻驅動器和其他電子負載供電的功率電子轉換器數量增加可能會引起電壓穩定性問題,其中大多數具有受控的前端,前端的控制會影響網絡電壓。…read more
美國海軍授予L3Harris公司水面載具計畫的合約
L3Harris Technologies公司(LHX)贏得了美國海軍的中型無人水面載具(MUSV)計畫的合約。這是第一個支持海軍分佈式海上作戰戰略的無人水面載具計畫。2020年7月,美國海軍與L3Harris公司簽訂了價值3,499萬美元的合約,用於購買單個MUSV原型船。最初的3500萬美元獎金是2.81億美元計劃的一部分,該計劃包括9個全部MUSV的原型和選件。…read more
體驗水上休閒運動-高雄市海洋局推一日遊艇生活圈
高雄市政府海洋局與在地遊艇業者,推出1日遊艇生活圈活動,於 2020年10月4日上午,在高雄亞洲新灣區22號遊艇碼頭,舉辦1日遊艇生活圈活動,由局長黃登福率員鳴笛啟動,參與的民眾,在小琉球附近海域,體驗浮潛、立式划槳(SUP)、及獨木舟等,成為另類的水上休閒活動。
高雄市政府海洋局局長黃登福表示,為響應支持行政院「向海致敬」政策中「型塑全民親海風氣,培養海洋國家思維」的目標,乃推出1日遊艇生活圈活動,由海洋委員會經費補助,主要希望透過辦理串聯南台灣遊艇碼頭之遊艇休閒活動,讓民眾對遊艇休閒及水上活動更加親近。 …read more
230呎遊艇外型神似飛機:Codecasa Jet 2020將於今年投入生產
由義大利Codecasa船廠打造的Jet 2020遊艇,全長229.66呎,外型設計猶如飛機一般。從Jet 2020的獨特外觀便可清楚看出新款遊艇完全跳脫Codecasa其它船隻的風格。
根據Codecasa官方說法,Jet 2020參考了「航空線條」的設計特徵,並將其應用於遊艇上,藉此創造光鮮、線條簡單以及寬敞的外型與內部空間。船艦多個部分,例如船頭、船殼和船尾,被設計成類似於飛機的駕駛艙、機身和機尾。 …read more
丹麥船東協會:全球新船訂單創30年來新低
丹麥船東協會(Danish Shipping)的分析報告顯示,全球新船訂單量已跌至30年來新低。這個代表丹麥海事界利益的會員組織在報告中指出,自1989年以來,全世界新造商船訂單數量從未這麼低過。
根據分析結果,新船訂單之所以陡降,應歸咎於新型冠狀病毒爆發後的市場不確定性和需求中斷。分析顯示,新船訂單載重噸位(Deadweight tonnage,DWT)佔現有全球船隊的百分比已降至7%,為1989年以來的最低水準。自2015年以來,全球訂購的新造船舶數量(以噸位計算)下降了41%。儘管變動情形依船型而有所不同,但丹麥船東協會表示,包括油輪、貨櫃船和散貨船在內的各業別比率均處於數十年來新低。 …read more
台灣離岸風電蓬勃發展,帶動台製組件起飛
隨著台灣政府以發展再生能源為目標,當地快速發展的離岸風電產業如虎添翼。台灣離岸風電產業的發展被視為其他亞洲國家的典範,包括致力於開發當地生產的組件,順道讓它們打入全球市場。台灣政府正在執行一項政策,內容是在2025年前淘汰核電。目前核電佔台灣總發電量將近10%。為了取代由核電廠產生的5,000百萬瓦以上電力,政府目標是將風力發電設施的設備容量提高到5,500百萬瓦。
2017年時,風力和太陽能發電合計約佔台灣發電量的百分之一。在接下來的5年內,該計劃要求台灣發展再生能源,以滿足台灣發電量的20%,其餘則來自煤炭和天然氣。
離岸風電邁入第三階段
根據《彭博》報告,全球能源結構正在改變,2019 年起全球離岸風電新增裝置量將達到 6.3GW,同比增長75%,不少離岸風電大廠搶攻亞洲市場,紛紛來台插旗發展,為的就是台灣豐富的風力資源。
根據國際工程顧問公司4C Offshore發表的全球「23年平均風速觀測」研究,在世界上風況最好的 20 處離岸風場中,台灣海峽就占了16處,十足顯示台灣的離岸風電潛力。
台灣離岸風電已經過示範、潛力兩階段,即將邁入第三階段。政府計畫在2026-2035年間釋出10GW的離岸風電開發額度,能源局預計在今年(2020)年底公布選商規則。目前通過環評、以及正在辦理環評的風場,總容量已逾20GW,預計將出現激烈的競爭。 …read more
108年電子報
ABS船級協會與Jensen Maritime公司合作以3D模型審查工程文件
Jensen Maritime,位於美國西雅圖Crowley Maritime旗下的船舶海洋工程設計公司,提供船舶設計和施工管理服務,包含概念設計、初步設計、合約設計、細部設計、專案管理、施工計畫管理、監造與試驗…等等。Jensen Maritime更以全3D模型的建立,整合了結構、電機、輪機與艤裝的細部設計綜合資訊,讓各項工程的設計提升更高的水準。…read more
IMO船舶硫排放限制之影響及對應措施(下)
面對嚴格之法規,航運公司必須在降低硫氧化物排放的同時,盡可能減少對航運的影響。IMO則對船東建議三個對應硫排放限制的措施:一是船舶進入排放控制區內與排放控制區外應分別更換成燃油含量0.1%~0.5%的昂貴低硫油;二是採用液化天然氣(LNG);三是加裝船舶脫硫裝置之洗滌器。…read more
英特爾與勞斯萊斯合作進行自主航運
自駕車橫掃各大媒體頭條,值此之際,自主航行船舶堪稱真正掀起波瀾的第一款無人載具。
隸屬挪威康士伯 (Kongsberg) 航運公司 的勞斯萊斯 (Rolls-Royce) 商業海運部門,正是朝此目標邁進的一大推手。該部門近日與 英特爾 (Intel)簽署協議,於自主航行船隊有效運用英特爾的科技,預計在 2030 年馳騁海上。 …read more
浮式離岸風能在歐洲開始商業化
有兩項歐洲專案旨在發展浮式離岸風能技術,日前達成重大里程碑。首先,團隊致力於浮式離岸風場商業化,獲得歐盟創新基金巨額投資。在 10 月 19 日,歐洲投資銀行核准高達 6,000 萬歐元的貸款 予以WindPlus,在葡萄牙北海岸建造 2,500 萬瓦特的浮式離岸風場。…read more
2018 年讀者最愛的五款概念遊艇
所有超級遊艇一開始都是一個個的概念,等待造船廠、買主或有緣人願意買單實現這些概念。滿腹巧思的設計師們發想出這些專案,亟欲滿足航海人在航行中的每個渴望:從火爐及浴缸,到標準游泳池及多層天井,甚至是三面開放的下層甲板,而且還要有海灘俱樂部甲板,可以做日光浴及游泳。以下列出的遊艇概念,是 Robb Report 讀者點擊最多次的項目。 …read more
OECD造船會議之相關討論議題(上)
OECD造船工作小組(WP6)已於2018年11月29日、30日在OECD巴黎總部,分別舉行「造船專題研討會」(Workshop)及「造船工作小組」第127次會議。本次會議主席為挪威常駐 OECD 代表– Mr. Per Egil SELVAAG 大使主持會議,簡短致詞歡迎會員國以及非會員國參加此次會議,隨即展開2天的會議。 …read more
巴拿馬運河為Neopanamax增加第8個每日可預訂的船閘位
巴拿馬運河管理局(ACP,Panama Canal Authority)為Neopanamax提供額外的船閘預訂位,可依據托運者不同的需求,進一步去增加排水道的容量。(ACP是巴拿馬政府的一個自治機構,負責管理、營運和維護巴拿馬運河。)每天有8個船閘位可預訂,而且一預訂就可立即生效使用。…read more
勞斯萊斯的自主航行船舶讓人一窺海運的未來
豪華汽車與航太推進系統製造商勞斯萊斯 (Rolls-Royce) 成功試航其第一艘全無人化渡輪,正開拓自主航海船舶市場的新領域。該公司和芬蘭國Finferries渡輪 公司聯手,以名為 Falco 的 178 呎 (54.3 公尺) 長渡輪,承載 80 名政要 (但無船員),在芬蘭土庫南方的群島周圍進行了一趟歡樂之旅。 這次成功的演示在 107年12 月上旬進行。…read more
OECD造船會議之相關討論議題(下)
本次會議旨在討論制定國際規則用以約束造船產業補貼之做法;對於如何發展建立一個防止對造船產業進行補貼的國際規則,OECD成員國呼籲非成員國-中國加入其討論。 …read more
混合動力船啟航
為了因應船舶空氣污染對環境和健康的影響,國際海事局 (IMO) 針對北美和歐洲水域建立排放控制區 (ECA),其中船用燃料的硫標準需低於 0.1%,而且從 2020 年開始,0.5% 的硫標準將適用於全球所有船運。 …read more
12歲男孩開發能清除海洋塑膠的船,使動物免於死亡命運
為了對抗塑膠垃圾,這位來自印度浦那 (Pune) 的12歲男孩設計了一艘會吸收海洋污染物的船。我們來看看這艘船的作用方式 …read more
實現液態氫運輸船之新設計方案
為了響應降低全世界之船舶運輸對環境影響的目標,Moss Maritime、Equinor, Wilhelmsen及DNV-GL共同合作開發設計液態氫運輸船。目前設計已經可在實施市場上的最終開發階段。…read more
Fjord1 以新技術全速向前
Fjord1 是首個運用液態天然氣於客運市場的渡輪業者,另有兩艘運用生質柴油的船隻,更投入運用氫能源作為燃料的專案。該渡輪業者自 1858 年起營運至今,旗下共操作 70 艘船舶,且在挪威的渡輪市佔率高達 50%。 …read more
法國海軍集團推出最新概念潛艦“SMX® 31 Electric”
法國海軍集團(Naval Group)在 2018年底的歐洲海事防務展(Euronaval)上推出最新的概念潛艦,以因應未來戰爭之威脅、需求及限制。若要滿足未來數十年的海上操作需求,潛艦的設計不僅要符合期許,更要具備創新特色。…read more
無人船的多功能性:水壩測深成像
根據美國新聞媒體的報導,近年美國關於橋梁坍塌、高速公路坍塌或其他局部災難的狀況頻傳,不斷惡化的基礎設施是人們急需解決的問題之一。美國土木工程師協會(ASCE) 每四年會對16個主要基礎設施類別進行全面性的評估,並簡單分為A到F的等級且提出建議。在這16個類別中,美國9萬多座水壩表現最差,整體僅取得D的等級,其中,ASCE的報告指出有15,000座水壩被確定具有「高危險性」,而另外11,000座水壩甚至有被列為「重大危險性」的可能,這表示若意外發生會導致生命及重大的經濟損失。…read more
嘉信22號碼頭Monte Fino T66「伊莉莎白號」新船發表會
嘉信遊艇股份有限公司於3月22日在嘉信22號碼頭舉辦「嘉信遊艇Monte Fino T66 VIP 新船發表會」,為2020台灣國際遊艇展先行暖身開跑。…read more
賞鯨船運用 BMW i3 電池及 Sunflare 太陽能板成功轉型混合動力
訂製賞鯨船的一間營運商,在船上結合了 Sunflare 太陽能板及鋰離子電池;這間位於美國佛羅里達州基韋斯特郡(Key West)的船東表示,這艘船是出租船中的首例,船名為「魷魚號」(The Squid),是由具有麻省理工學院 (MIT)教育背景的船舶設計師及製造者大衛‧維渥斯(David Walworth) 為旅遊業者 Honest Eco 設計。 …read more
國內最新高速鋁合金雙體客輪於3月23日首航試營
國內百麗航運公司(Brave Line)委託澳洲Austal船廠建造之高速鋁合金雙體船 (High Speed Aluminium Catamarans) 客輪「雲豹」輪,於今年初交船,已於3月22日在台中港舉行首航典禮。「雲豹」輪並於3/23~4/2期間進行試營運。3月23日首航試營運由嘉義縣布袋港到澎湖馬公港,航程只要1小時,乘客享受高規格的乘坐環境(全牛皮座椅)及高速的海上旅程。 …read more
勞斯萊斯電推系統
從2020年開始,勞斯萊斯計劃透過其MTU事業,提供完整的混合動力解決方案。基於2000系列引擎,這些引擎與電池、控制和自動化系統與一台或兩台150kW電動馬達組合在一起,每一俥可以產生1,000kW至2,200kW的功率。 …read more
IMO 2020全速前進:煉油廠和船東的迎面浪潮
自2020年1月1日起,國際海事組織(IMO)將開始實施一項新規定:所有船用燃料的允許硫含量上限從目前的3.5%m/m(溶質的質量/混合後總溶液的質量)調整為0.5%m/m。雖然這一新限制不會改變現有硫排放控制區(Emission Control Areas,ECA)的下限,但無可避免的,將對煉油廠和航運業產生廣泛影響,並迫使某些船用燃料的需求量發生重大變化。因此,隨著船東尋求船舶動力替代品,目前廣泛使用的3.5%m/m高硫燃料油(high-sulfur fuel oil,HSFO)的需求量預計會下降。…read more
海上自動化水面船舶 - 風險識別和保險
國際海事組織(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sation,IMO)體認到自動化有待成為一種「頻譜」,但為了檢查法規變化,它已將MASS定義為一種不用與人類互動就能運行的船舶,唯「互動」有不同程度上的差異。為了當前目的,國際海事組織將自動化程度分類成四種。…read more
芝加哥推出可遠端遙控的吞食垃圾的河流機器人
下次漫步芝加哥河時,請留意河岸邊撿垃圾的小筏。這個聰明的垃圾機器人(TrashBot)是城市河流(Urban Rivers)的創新產品。城市河流是一個非營利組織,他們在河中建造了一個漂浮花園。垃圾機器人在Kickstarter上成功募得資金,它是目前急需的一種交互式清除水中垃圾的方法,能使河流更潔淨,讓野生動物以之為家。…read more
美國海軍訂購超大無人潛艦「Orca」
美國海軍和波音簽約採購四艘超大無人水下載具 (Extra-Large Unmanned Underwater Vehicle, XLUUV)。簡單來說,就是巨大的無人潛艦。…read more
Toggle Title未來船隊-法規和船隊需求不斷變化,船舶設計師陷入困境
一直到1960年代,木製船在北太平洋捕魚船隊中仍占主導地位。在過去半個世紀裡,新技術和新船舶已經大幅擴展漁業,造就無數價值數百萬美元的企業。…read more
自動航運與北極
自動航運即將真實出現,尤其是在號稱全球經濟支柱的貨櫃業裡。在2017年的一份報告中,麥肯錫公司推算「五十年後,貨櫃船將自動航行,且規模將是現有最大船隻幾乎三倍。」這家全球管理諮詢公司還預測:由於此類演變,最後可能只有三到四家輪船公司僅存,且將以「數位化公司或科技巨頭下的小單位」來營運。…read more
Ørsted贏得1,100兆瓦的海上風電合同,成為美國ByKirk Moore最大風場
Ørsted計劃在新澤西州(棕色陰影)的聯邦租賃上開發海上風電,而EDF(法國電力公司)和Shell(殼牌)已從美國風電獲得了相鄰的租賃。 …read more
世界上最長的潛艇「別爾哥羅德號」(Belgorod)
現今世界上最長的潛艇「別爾哥羅德號」於今年4月23日在俄羅斯塞夫馬希(Sevmash)造船廠舉行下水儀式。這艘潛艇能支援各種軍事任務,包括海神遠程戰略核動力魚雷,遠遠超過包括美國海軍在內的任何其他海軍部署。潛艇長度600英尺,排水量比第一次世界大戰的戰艦更大,且可潛入1700英尺的深度。…read more
未來美國海軍想打造無人戰艦
低成本的無人船對海軍有利。儘管如此,海軍是否已成功開發所有目前正研究的無人戰艦,仍是一個懸而未決的問題。美國海軍水面艦執行官William Galinis少將在2019年1月17日告訴海軍水面艦協會(Surface Navy Association),海軍「在過去的六七個月內花費不少精力,」為大型遠程操作船隻的計劃做準備。…read more
潛艇獵人和偵察領袖:海軍母艦及其無人系統的能耐
根據今年在新加坡舉行的國際海上防衛展(IMDEX)所展示的影片,可看到在戰鬥中,母艦與無人艇、無人機團隊如何合作發揮功能,使海軍更早看到敵人也能更快發動攻擊。 …read more
92公尺超級遊艇寧靜號再續地中海情緣
豪華遊艇公司Camper & Nicholsons宣布原名平靜號(Equanimity)的91.5公尺超級遊艇寧靜號(Tranquility)加入遊艇包租船隊,正在航向地中海。寧靜號由荷蘭製造商Oceanco於2014年建造,今年遭馬來西亞政府扣押登上頭條新聞,並透過秘密競標方式,以1億2600萬美元(約台幣39億1230萬元)出售給賭場業者雲頂馬來西亞有限公司(Genting Malaysia Berhad)。…read more
2020台灣國際遊艇熱烈徵展中,精彩內容不可錯過!
據2018國際知名遊艇產業雜誌《ShowBoats International》統計,台灣80呎以上巨型遊艇接單量亞洲第一,全球第四。素有「遊艇王國」美稱的台灣,歷經2008年全球金融海嘯的挑戰,遊艇業者咬緊牙關,調整體質、蛻變求生,以高科技與精益求精的工藝,依照客戶需求打造客製化巨型豪華遊艇,再次稱傲全球市場,重新開闢台灣遊艇產業新航路。 …read more
DNV GL推行船舶實施計劃之線上服務(符合2020年低硫標準)
隨著時間來到2020年將強制實施燃油的硫含量0.5%的限制,事前準備是首要之務。DNV GL提供了一個免費線上應用服務的船舶實施計劃(SIP),讓船東及經理人都可以使用該服務來籌備特定船隻的船舶實施計劃(SIP)並維護船隊的概況。雖然船舶實施計劃(SIP)是非強制性的,但此IMO指導規章是為了在2020年1月1日之規定執行前,促進所有船舶準備好可實施的預備程序。 …read more
美國海軍的濱海戰艦是一場徹底的挫敗
美國獨立級濱海戰鬥艦(Independence-class littoral combat ship)是一艘由通用動力公司研發的瀕海戰鬥艦,採用罕見的三體船(Trimaran)設計。美國海軍的另外一種瀕海戰鬥艦是由洛克希德·馬丁公司研發自由級瀕海戰鬥艦。…read more
電和水的交響曲:卑詩省電動船改善沿海空氣品質
這是 CBC 台《從加拿大看見世界》(In Our Backyard)其中一個故事。此系列報導關注氣候變遷對加拿大的影響,著眼於極端氣候事件及其如何重塑經濟格局。 …read more
Evo新款超級遊艇接駁船亮相
義大利接駁船製造商Evo遊艇日前發表新款接駁船Evo T2,此船為Valerio Rivellini操刀設計,受到一艘Sanlorenzo新款46公尺超級遊艇的主人青睞。Evo T2船身長7公尺。Evo造船公司說這是一款以功能性、設施和性能為核心的「小遊艇佳作」。Evo遊艇公司起先只打算生產一艘Evo T2,但又決定以小遊艇和超級遊艇接駁船的新系列量產為目標。…read more
交通部航港局修訂船舶自動識別系統相關規則
交通部航港局於2018年7月修正「船舶設備規則」,規定除第十四級漁船可裝設B級規範之自動識別系統(Automatic Identification System, AIS),其餘等級之船舶皆須安裝符合A級規範之AIS,並於2019年7月實施第一次定檢,若發現未裝設AIS,將依船舶法禁行並懲處。…read more
義大利首艘新型PPA多用途護衛艦下水
義大利海軍在2015年5月啟動船艦更新計畫,將建造七艘PPA,首艘迪雷韋爾號計畫於2021年交付。PPA護衛艦有三種構型,能執行巡邏、海上救援、戰鬥等多種任務。義大利海軍在2015年5月啟動船艦更新計畫。PPA護衛艦有三種型號,能執行巡邏、海上救援、戰鬥等多種任務。「輕量型」巡邏用PPA具有基本防衛能力,「輕量+型」能另外進行防空作戰,「完全型」則具備對抗陸海空三域威脅的能力。 …read more
瑞典最大型混合動力渡輪今夏啟航
瑞典最大型混合動力電動汽車渡輪能同時載送汽車、重型貨車和將近 300 名乘客,瑞典宣布將於2019年夏末投入該國數一數二繁忙的海上航線。…read more
NOx排放管制加碼
造船業者最關注的NOx排放上限新規定即將生效,David Tinsley就此探討減排方法、挑戰和獎勵制度。
國際海事組織(IMO) Tier III排放標準上路,預告著在北美及美國加勒比海排放管制區(Emission Control Areas)內,於2016年1月1日當天及之後下水的5000GT以上船舶,需遵守大幅下調的氮氧化物(NOx)排放限制。 …read more
美海軍新型Mark VI巡邏艇登場
美海軍海岸內河部隊(CRF)在維州維吉尼亞海灘(東岸)及加州帝王海灘(西岸)各一個海岸內河部隊,其訂購的新型Mark VI巡邏艇於2014年交貨。 …read more
荷蘭改造內陸水運走在時代尖端
身為歐洲第一大貨櫃港口和世界第十大港的鹿特丹港就位於荷蘭,2018 年總吞吐量為 4.69 億噸,然而該國的內陸水運市場壯觀程度有過之而無不及,約 6000 艘船穿梭於河川和水道,將近佔所有歐洲內河船舶的八成之多,在市場上獨占鰲頭。而這塊市場現今正因低燃耗而重要起來。...read more
首艘混合動力遊輪駛向西北航道
2019年9月,Hurtigruten公司的探險遊輪MS Roald Amundsen號,成為首艘通過西北航道,航行超過三千海浬的電池混合動力船舶。
在船長Kai Albrigtsen的指揮行駛下,MS Roald Amundsen號於2019年9月10日晚間抵達美國阿拉斯加州的諾姆(Nome)。Albrigtsen 表示:「我們在航行中遭遇烈風與冰雪。但我們也親眼見識了絕美的夕陽,及動人的風景與野外生態。不過,我們最深受感動的是沿途各地的居民是多麼溫暖地歡迎我們,一如當年Roald Amundsen的遊輪,所親身體驗。居民們無比好客,鼓舞了我們整個旅程。」…read more
拖船通往自主托運的道路
在實務方面,最近出版的《港口中的拖船使用-實用指南》一書的第三版關注未來自主或遙控拖船-直到2050年之前,它有充分的理由成為值得關注的議題。…read more
新一代大型水面戰艦極具朱瓦特艦特色
2019年6月,美海軍船艦計畫執行官(PEO)William Galinis少將在美國造船工程師學會(ASNE)年度技術、系統與船舶(TSS)研討會上說明,軍方和業界的工業設計師正在研究下一代大型水面戰艦,打算提升其載荷能力、運算能力及設計靈活性,同時考量到海軍要在競爭日趨激烈的環境中執行任務,也就必須將一部分心思投入新船艦規避敵方雷達偵測的隱身性能上面。…read more
丹麥 WMO公司投入船舶數位化
丹麥 World Marine Offshore 公司(WMO)正投入船舶數位化,以在旗下的人員運輸船上執行 Reygar 遠程監測系統,對離岸風場支援船隊的運行狀況及性能實施監控。...read more
世界最大風力渦輪機將於荷蘭轉換運轉方式
2018年隆重推出12MW Haliade-X海上風力渦輪機,它是由五倍凱旋門大的轉子星來提供動力,這原本是值得GE引以為傲的作為,推出後卻被一些批評者冷嘲熱諷地的形容是PowerPoint最強大的渦輪機。
US OEM很快就忍住嘲笑與批評,打破紀錄的原型機器,將在世界上最大的旋翼上飛行,跨度達220米,將於2019年9月在荷蘭鹿特丹港的準近海地點進行運轉。…read more
OECD 造船會議之相關討論議題(上)
OECD註 理事會造船工作小組(WP6)旨在逐步建立產業的正常的競爭環境,鼓勵經由數據收集和分析的透明度,尋求擴大全球造船大國與非OECD經濟體間於造船產業政策之溝通討論平台。本(128)次「WP6」會議於 2019年5月13日法國巴黎召開,再次邀請我國參加此次會議,我國代表由船舶中心許聖德工程師與台船徐龍和資深研究員參加此會議。 …read more
阿茲慕|貝尼蒂集團宣告年產值達九億歐元並於坎城亮相多艘遊艇
全球遊艇大廠義大利阿茲慕|貝尼蒂集團(Azimut Benetti Group)歡慶五十週年,2018-19 年產值達到九億歐元,較去年增約一成,此外還延續去年佳績,總共 260 艘遊艇交貨。 …read more
海軍集團為法國建造了第一艘防衛護衛艦
2019年10月24日在海軍集團基地舉行第一艘防衛護衛艦(FDI)剪綵儀式。儀式在武裝部隊部長(Florence Parly)、法國武裝部隊首長(DGA)、法國國防部長(JoëlBarre)、法國海軍參謀長(Christophe Prazuck)、希臘海軍(Nikolaos Tsounis),許多法國官員和外國代表團以及海軍集團首席執行官(HervéGuillou)的陪同下舉行。 …read more
盤點 2018 年自主航運七大進展
數位化對海運的重塑在2018年腳不停蹄,自主航行船舶和遠端遙控方面大有進展。儘管無人商船尚不到下水的時候,但該領域所有最新技術的發展都在為未來的性船舶奠定了必要基礎。…read more
船舶中心成立「產業推動辦公室」
財團法人船舶暨海洋產業研發中心(下稱船舶中心)於2019年12月11日假高雄軟體園區舉行「先進船舶與智慧裝備產業推動辦公室」之啟用典禮,由經濟部常務次長林全能與船舶中心董事長邱逢琛共同主禮。 …read more
107年電子報
歐洲離岸風電領導大廠轉移風險以求穩定成長
歐洲離岸風電領導大廠表示,隨著離岸風電電價快速滑落,離岸風電大廠皆亟須解決持續攀升的產品風險,以確保未來風電專案仍保有競爭力且供應設備仍能獲利。…read more
2017年OECD第125次造船工作小組會議暨專題研討會(上)
OECD第125次「造船工作小組(WP6)會議暨專題研討會」於2017年11月20、21日法國巴黎OECD總部舉行。本次工作小組主席為挪威常駐 OECD 代表–Mr. Olav Myklebust大使,與會成員國包含丹麥、芬蘭、德國、意大利、日本、韓國、挪威、波蘭、葡萄牙、土耳其、歐盟、巴西、台灣、克羅埃西亞、菲律賓、羅馬尼亞、貿易聯盟諮詢委員會(TUAC)、韓國造船協會(KSA)及Sea Europe等產業公會或組織代表和 OECD 工作小組,共計80位代表出席會議。…read more
展覽資訊:2018年度台灣國際遊艇展展前資訊
二年一度的「台灣國際遊艇展」將於明(2018)年3月15日至18日一連4天在高雄展覽館盛大展覽,有鑑於歷屆遊艇展辦理成果豐碩,第3屆遊艇展將擴大展出,本活動由經濟部國際貿易局、高雄市政府主辦,台灣遊艇工業同業公會支持,中華民國對外貿易協會執行,本屆台灣遊艇展的發展成果精彩可期。…read more
芬蘭海事與造船產業發展狀況
芬蘭海事產業的特色及政府政策,包含產業輪廓和結構、財務績效和就業及教育、科技與研發、產業發展趨勢與挑戰。芬蘭海事與造船產業為整體海事產業之一部份,產值約佔2015年GDP之2%,整體海事聚落結構如下圖所示,主要集中在南部,有航運產業、海事產業等。…read more
海上支援船Viking Princess號採用電池取代發電機
安裝有混合能源系統的Viking Princess號為第一艘採用電池降低船上發電機數量之海上支援船。Viking Princess號已完成海上試航,並於2017年10月9日移交挪威Eidesvik Offshore公司。…read more
台灣最大海洋研究船--2000噸級「勵進(LEGEND)」號
由科技部國家實驗研究院台灣海洋科技研究中心籌建的全新2000噸級海洋研究船「勵進(LEGEND)」號,於2015年底向新加坡造船公司TMS(Triyards Marine Services Pte. Ltd.)訂購,並於越南胡志明市Saigon Shipyard船廠建造,為我國在越南首建的國家級研究船舶。…read more
船級3D列印螺槳WAAMpeller通過認證
歷經一系列嚴格測試,通過法國船級社(BV)認證的WAAMpeller是全球第一獲得具「船級」認可的螺槳,日前已於荷蘭Damen造船集團總部揭幕。
此螺槳由五家公司所組成的合作聯盟聯手投入集體資源及技術能量,共同開發全球第一具船級3D列印螺槳。德國Promarin負責提供三葉螺槳的設計,荷蘭鹿特丹港的RAMLAB(鹿特丹增材製造實驗室)利用電弧增材製造 (WAAM) 技術製作工件,Autodesk則提供軟體、機器人與增材製造的專業支援。Damen公司除提供一艘Stan Tug 1606拖船用於測試之外,亦提供多項研發資源。法國船級社(BV)的角色則在驗證整個開發、生產及測試流程。 …read more
OECD第125次造船工作小組會議暨專題研討會 (下)
11月21日召開第125次「造船工作小組(WP6)會議」
討論主題如下:
WP6 工具檢視 (WP6 Instrument Review)
同儕檢視 (Peer review)
船舶回收(Ship recycling)
修正總噸(Cgt)
船舶政策發展(Policy developments)
造船市場發展(Shipbuilding market developments)
船舶出口信貸瞭解書–最新發展(SSU- Sector Understanding on Export credits for ships–latest development)」…read more
2018年台灣國際遊艇展資訊
台灣目前為亞洲第一世界第五大遊艇製造生產國,為持續推廣我國遊艇產業,2018年台灣國際遊艇展將於3月15~18日連續4天在高雄展覽館與亞灣遊艇碼頭盛大展覽,前兩屆遊艇展成果豐碩,本次活動將擴大展出,由經濟部國際貿易局、高雄市政府主辦,台灣遊艇工業同業公會支持,中華民國對外貿易協會執行,本屆台灣遊艇展的發展成果精彩可期。…read more
印尼漁業與造船產業發展與契機
印尼由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17,508個大小島嶼組成(其中約6000個是有人定居的島嶼),是世上最大的島嶼國家,為了將印尼打造成海洋大國,印尼總統佐科威把重點擺在加強基礎建設和推動產業升級。海洋大國政策讓水資源、海洋相關產業的發展,前景明亮,印尼政府提出多項港口建設計劃,並強化船舶運輸連結及發展海洋觀光,努力成為海上強國,積極參與國際海洋貿易,增進印尼的聯結性及印尼在物流上的競爭力。
2018台歐風電產業國際高峰會資訊
台中市政府經發局表示,為加速國內風電產業發展及人才培育,在經濟部、交通部、台中市政府及彰化縣政府的指導下,將與歐洲在台商務協會、台灣港務公司、金屬工業研究發展中心等單位,於15日辦理「台歐風電產業國際高峰會」,並共同簽署「台歐風電產業供應鏈及人才培育」備忘錄,促進資源交流及建立風電產業供應鏈與人才培育合作平台。船舶中心身為協辦單位的一員,也將積極投入參與此次活動。…read more
船舶回收(Ship Recycling)產業現況
全球船舶回收產業現況,前5個回收國家已經超過10年佔全球的97%舶舶拆除量(demolition),比重分別為印度(34%)、孟加拉(25%)、中國(18%)、巴基斯坦(14%)和土耳其(6%)。由於僅需要較低之勞動力、環境和安全性,船舶回收紛紛轉向亞洲,但若非以適當和安全的方式進行的話,將面臨巨大外部負面效應;另由於場地及設施的因素也會造成船舶回收方式之差異。…read more
船艦鋁合金結構材料敏化問題
美國海軍對於體型小而速度快的船艦之需求,導致使用鋁合金材料的需求持續增長,在某些等級船艦中鋁合金材料廣泛應用於整個艦隊,例如獨立級近岸戰鬥艦(LCS, littoral combat ship)、尼米茲級航空母艦(CVN)等。…read more
新型態反潛方法
2017年7月底,美國國防部高級研究局(DARPA)發布美國將發展新的潛艦偵搜方法,以加大與中國及俄國的潛艦優勢,該方法即為MOCCA。其方法主要是結合無人水面艦(USV)與無人潛艦(UUV),達到傳統載具所無法實現的新型態反潛模式。…read more
金屬銲接殘留應力消除方法之介紹(上)
船體製造過程中普遍使用銲接技術,一般採用熔融銲接的方法,大多數情況下需要一定的填充金屬(焊材),故而在接頭部位會有銲道表面凸起、凹陷及各種銲接缺陷,造成嚴重的應力集中,同時還產生一定數值的銲接殘留拉伸應力。…read more
2017年台灣船舶產業產出分析(上)
根據台灣區造船公會與船舶中心之調查及匯整結果,2017年台灣船廠建造之船艇產量共有281艘,船艇建造(346.7億元)及修船(73.6億元)為造船產業,共計420.3億元;船用零件/裝備產業產值為新台幣142.44億元,整個船舶產業(造船產業+零件/裝備產業)總產值為新台幣562.74億元。…read more
勞斯萊斯在芬蘭創立自主航行船舶研究中心
勞斯萊斯設於芬蘭土庫市的尖端科技研究設施正式開幕,旨在針對不斷提升的全球自主航行運輸產業需求,為勞斯萊斯及其合作夥伴打造更美好的未來。…read more
創新漁船設計
在作業用船領域中,荷蘭建造的MDV-1 Immanuel不僅備受好評,眾多特性也吸引不少休閒船舶業者的目光。…read more
Houlder複合動力渡輪Wightlink啟航
新造Wightlink複合動力渡輪已於土耳其亞洛瓦市(Yalova)的Cemre造船廠下水。在專為往返於英國樸茨茅斯 (Portsmouth) 與懷特島 (Isle of Wight) 之間的G Class渡輪方面,Houlder已與Wightlink合作五年以上。在協助船廠選擇以及於建造期間提供技術支援之前,專案團隊原本是負責概念設計與生產技術需求文件。…read more
勞斯萊斯為拖船界提供其首套複合動力系統
勞斯萊斯將為拖船界提供其首套複合動力推進設備,並安裝於建造中的美國Baydelta Maritime LLC公司所屬多用途牽引拖船上,該船目前正由美國華盛頓州Nichols Brothers造船廠承製中。…read more
世界最大郵輪「海洋交響曲」號,今年4月首航
世界最大郵輪「海洋交響曲」號(Symphony of the Seas),2018年3月22日由法國STX船廠正式交船給美國皇家加勒比海郵輪公司,3月23日駛離法國西部St. Nazaire船廠,這艘價值10億英鎊的郵輪將於2018年4月從地中海西班牙巴塞隆納開始它的處女航,屆時船上將擁有雜技演員,機器人調酒師,有史以來最高的水上滑梯,甚至還有一座公園。…read more
金屬銲接殘留應力消除方法之介紹(下)
船體製造過程中普遍使用銲接技術,一般採用熔融銲接的方法,大多數情況下需要一定的填充金屬(焊材),故而在接頭部位會有銲道表面凸起、凹陷及各種銲接缺陷,造成嚴重的應力集中,同時還產生一定數值的銲接殘留拉伸應力。…read more
國際離岸風電公司視台灣為拓展亞洲市場的戰場
台灣正逐漸成為歐洲頂尖離岸風電開發商的下一個戰場,為了快速擴展的技術,尋求在亞洲的立足點。
IMO船舶硫排放限制規定2020年準時生效(上)
船舶於海上航行時,船用燃料在燃燒過程中會向海洋周遭環境及大氣排放硫氧化物(SOX)、氮氧化物(NOX)和顆粒物(PM),這些排放物將對海洋及環境生態系統造成嚴重影響,並對人體健康產生不利的影響。 …read more
俄羅斯為北極開發無人船
俄羅斯國家原子能公司 Rosatom 向前邁出了一步,將自身定位為開發北極的領導參與者。最近與全俄實驗物理科學研究所(VNIIEF)合作進行的一項研究,為未來在結冰水域的航運,如何提高成本效益和安全性鋪路。 …read more
全球十大船東國之訂單簿分析
依照英國船舶權威機構Clarkson Research公司–2018年出版的1月份雜誌World Shipyard Monitor內容之數據,統計及分析至2017年底全球前10大船東國之訂單簿(orderbook)噸位及金額比重及分佈狀況,同時亦納入台灣船東訂單簿相關數據,進行排名分析。…read more
第一艘帶有六軸動作補償舷梯之施工船
荷蘭達門造船集團(Damen Shipyards Group)與Ampelmann 之間將動作補償舷梯系統的優勢擴展到快速船員運輸船舶的合夥關係已到達重要里程碑。…read more
IMO船舶硫排放限制規定2020年準時生效(中)
根據國際海事組織(IMO)關於船舶硫排放限制的要求,自2015年1月1日開始,波羅的海、北海、北美及美國加勒比海等硫排放控制區(ECA)內船用燃料硫含量不超過0.1%;2020年1月1日以後,世界船用燃料硫含量不超過0.5%。這使得船東需要採取適當的方案減少船舶的硫排放。…read more
短程駕駛船改為電動的趨勢-加拿大拖船
加拿大拖船設計專業公司RAL(Robert Allan Ltd.)開發出新型全電動引水船,旨在削減到船隻的航程為5海里以下的引水服務成本。…read more
日本對南韓航運及造船產業之疑問
今年五月15、16日於法國巴黎召開OECD第126次造船工作小組會議,其中議程之一為日本針對南韓造船產業發展近況提出相關疑問,認為其政府有插手介入相關產業而採取不合適之支持措施之虞,進而影響國際間正常公平競爭環境,因而要求南韓代表進行回覆,以澄清疑慮。…read more
IMO船舶硫排放限制規定2020年準時生效(下)
全球能源和金屬行業最權威的資訊來源和專業顧問公司Wood Mackenzie統計,超過9萬艘商船將受到限硫法規的影響,它們負責90%左右全球貿易的運輸。…read more
Volvo Penta推出油電混合IPS推進系統
Volvo Penta推出其高性能舷內系統 (IPS,Inboard Performance System) 推進系統的油電混合概念。其在設計上可供海上船舶進行零排放航行,採用純電模式時,不僅能夠進入環境敏感性水域,還能提供更高的人員舒適度及優異的船舶操控特性。…read more
氫動力研究船具有許多柴油動力船所不及之優勢
桑迪亞國家實驗室(Sandia National Laboratories)表示,在技術面與經濟面,氫氣燃料電池動力研究船都是現今最可行的方案。 …read more
挪威Wilhelmsen及KONGSBERG公司合作成立全球首家無人船航運公司「Massterly」
挪威傑出航運公司(Wilhelmsen)和挪威海事科技公司(Kongsberg)於今年4月初宣布成立全球首家無人自主船航運公司「Massterly」,依其計劃將要求該公司於8月初之前全面投運營。…read more
FellowSHIP電池複合動力研究專案功成身退
專案合作夥伴Eidesvik Offshore、Wärtsilä Norway及DNV GL宣佈FellowSHIP研究專案已功成身退。此項合作計畫旨在探索海運產業內電池、複合動力與燃料電池的運用,迄今已超過15年。…read more
建立新造船公平競爭措施之可能性討論(上)
2017年11月第125屆WP6會議,WP6同意準備一份初擬草案討論文件(first draft of Discussion Paper),這將是一個與中國大陸進行雙邊會晤的共同基礎。…read more
中國大陸兩大造船集團預計合併
中國大陸兩大造船集團(中船集團CSSC、中船重工集團CSIC)預計整併,中國大陸國務院原則上已同意中船集團(南船)與中船重工集團(北船)合併,合併後營收至少5,080億元人民幣。若整併成功可創造出足以震撼南韓競爭者的產業巨擘公司,產品範圍從中國海軍的航空母艦、貨櫃船,到提供石油和天然氣,新公司的合併年度營收將是全球市值前三大造船公司的兩倍。…read more
義大利海軍重新考量艦艇的排水量及反潛能力
一位義大利消息人士向Defense News透露,義大利海軍正考量變更其部分「多用途巡邏護衛艦 (PPA multifunctional ships)」的設計,計畫降低艦艇的排水量並增加其反潛能力。…read more
南韓造船產業近期發展現況
根據英國船運及造船權威機構之資料數據統計,全球造船新船訂單噸位之歷史統計:2000~2007年間整體呈現上升趨勢,在2007時新船訂單來到歷史高點,2008年發生金融海嘯,導致後兩年訂單劇減,之後則呈現不穩定情形,在2013起一路下滑至2016年來到近20年最低點,新船訂單噸位僅有13百萬CGT,而2017年則又跳升一倍至2017年26百萬CGT,充分顯示近10年來全球經濟因金融海嘯的影響,造成景氣復甦起伏不定,最終導致航運及造船產業無法倖免於難。…read more
Princess革命性的R35讓創新重新定義了遊艇設計
無論在陸上、空中或海上,鮮少見到能夠真正令人耳目一新、超越期望值並帶來全新體驗的新穎奢華型交通工具。然而,Princess Yachts(公主遊艇)的R35不僅囊括以上所有特質,更以傳承Princess優異血統之姿向世人宣告新世代的來臨,為遊艇市場注入新活力。…read more
自動駕駛船舶最新指導方針
隨著第一艘商用自動駕駛與遠端操控的船舶即將於未來數年間問世,DNV GL適時發佈最新的船級指導方針,以期於各項新科技之間建立安全運用的文化。…read more
建立新造船公平競爭措施之可能性討論(下)
秘書處於5月15日至16日的WP6會議準備背景資料,研究現有的(國家和國際)法律框架,及討論文件中提及每個可能項目之可行性,及是否將上述可能項目放入工具的最終版本,則取決於未來的談判狀況。…read more
Chartwell Marine的全新CTV設計
Chartwell 24號是一艘專為國際離岸風市場所設計的全新人員運輸船 (CTV)。雙艟體設計是以歐洲各大型專案的建造與長期運維 (O&M) 階段所得經驗為基礎,由CTV營運商、風電業者及風機製造商聯手開發。…read more
IMO船舶硫排放限制之影響及對應措施(上)
IMO於2016年10月26日在倫敦召開的海上環境保護委員會第70屆會議(MEPC70),通過了2020年1月1號開始在全球海域實行船舶燃油硫含量不超過0.5%的決議,在控制排放區執行0.1%的燃油硫含量標準。…read more
Rolls-Royce將於2020年推出完全整合式MTU船用混合動力推進系統
2020年,Rolls-Royce將推出一系列完全整合式MTU混合動力船用推進系統,可應用於遊艇、工作船、渡輪及巡邏船上,每一傳動鏈可提供1,000至4,000千瓦的動力。 …read more
海巡署4000噸級巡防艦
行政院海岸巡防署海洋巡防總局為維護國家海洋權益,確保漁民作業安全,保障民眾生命財產,並以「海域治安維護」、「緊急事件應援」、「海難救助服務」等3項為重點,亟需依任務需求籌建性能優越之海巡艦船艇;為了提升巡防能量及振興經濟,採取「國艦國造」方式辦理。…read more
為何離岸風就是未來趨勢
能源公司沃旭 (Ørsted) 棄守石油及天然氣,轉而擁抱再生能源。目前於英國擁有11座離岸風電廠,包括全球最大的Walney Extension風電廠。…read more
先進DP技術改善導航與操控性能
動態定位系統 (Dynamic positioning systems) 再度進化,除提供船舶穩定度外,新的技術更進一步提升導航功能及船舶操控性能。 …read more
NIIGATA主機使用低硫燃油的準則
近年,防止船舶汙染國際公約為降低空氣排放含硫物質(SOx)與粒子,提出了限制燃油含硫量的政策,IMO 第十四章、CARB(加利福尼亞空氣資源管理委員會)與歐盟港內排放標準中,明確訂出限制燃油含硫量。 …read more
OECD舉行「造船專題研討會」及「造船工作小組」會議
OECD造船工作小組已在OECD巴黎總部,於2018年11月29日、30日分別舉行「造船專題研討會」及「造船工作小組」第127次會議。
本次「造船專題研討會」主要討論「影響成本和扭曲造船市場的因素」;「造船工作小組」第127次會議討論的項目包括市場扭曲因素之分析、造船產業全球價值鏈、自製率要求及船舶融資實務,及造船工作小組法律工具檢視。 …read more
106年電子報
超級遊艇-半客製40米鋼鋁超級遊艇概念設計
由DND道恩國際設計攜40米鋼鋁超級遊艇模型。此超級遊艇不但在產品研發方面引領業內趨勢,在技術力量和外觀造型方面都有獨到見解。…read more
現代化遊艇設計與製造模式研討會
經濟部委託船舶中心在高雄辦公室舉辦現代化遊艇設計與製造模式研討會,邀請義大利遊艇設計公司總監Mr. Stefano Rossi先生由設計的角度談歐洲遊艇產業的轉型與變化,以及專案制度下的管理與管控。…read more
淺談故障模式及影響分析在船舶動態定位系統的應用
故障模式及影響分析(FMEA)是產品可靠性分析的一個重要工作項目,也是展開維修性分析、安全性分析、測試性分析和保證性分析的基礎。FMEA實際上是FMA和FEA的組合。…read more
海事工程打樁隔音技術
隨著環保意識的抬頭及為了保護原生地的生物,此工程施工噪音也被列為海洋環境汙染源之一,而聲波在水裡的傳送速度為每秒1490公尺,影響範圍甚廣,因此有許多專家以不同種方式來減低此聲音的強度,以降低施工時噪音對海洋生物的傷害。…read more
「2016高雄國際海事船舶暨國防工業展」記實
高雄國際海事船舶暨國防工業展於105年9月14日至17日舉行,這次展出適逢新政府上任之後力推國艦國造、潛艦國造等政策,以期創造南部的造船產業,因此別具意義。…read more
2017年全球航運市場之預期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2017年GDP增長率將達到自2009年以來的最低點,而航運業將於2017年陸續遭受影響,因此,2017年航運業將是競爭額外激烈的一年。…read more
日本海洋再生能源開發(上)
面對能源不足的問題,對於擁有世界第六大經濟海域的日本來說,如何利用如此豐富的海洋能源,實為當務之急。日本經產省近年積極推動海洋再生能源,開發各種發電方式…read more
世界第一艘風力發電機零組件運送
西門子風電公司於丹麥埃斯比約的港口展示世界第一艘專門用來運送風力發電組件的高承載駛上/駛下船(Ro/Ro船)。「Rotra Vente號」船長為141公尺,此船型將用於運送如風電葉片、結構本體等風力發電組件。…read more
淺談印度航空母艦
目前有能力自行設計建造航母之國家只有英國、法國、俄羅斯和美國4個國家,印度若能成功完成維克蘭級航母之建造,即成為全球第5個能獨立設計建造航母之國家。…read more
壓艙水-深入了解現實實施的情況
國際海事組織的船舶壓艙水管理公約可能是近十年來最受矚目的海洋環境法規之一,而芬蘭於2016年9月8日簽署該案通過後,人們帶著複雜的情緒迎接此法案生效。…read more
2021年全球垂直式風力機市場報告
直式風機比水平式風機有眾多不同之處,如不需要任何感測器及相關控制機制,可利用較少風力產生相當於水平式的能量等等 …read more
遊艇外設計趨勢-運用燈光與金屬材質裝飾外觀範例
義大利Rossinavi造船廠正式發布兩款豪華遊艇的設計概念:「I-TRON」專案及「attitude」專案。此專案的42公尺頂級遊艇擁有運動型遊艇的特性,很適合具有冒險進取精神的客戶。 …read more
渡輪引領電力研發
丹麥人的環境保護聞名於世,該國的船東們亦深知必須盡一己之力,創新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環。全電力推進短程渡輪的研究與開發是全國性共同的課題 …read more
透過可攜式解決方案壓艙水不再是瓶頸
綠色思維僅屬於理想主義者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擁有敏銳商業意識的業者已經明瞭,公眾需求及新的法規無疑為環保產品開創了商機,而荷商Damen公司採用的最新款可攜式壓艙水處理單元將是進場的最佳時機。…read more
挪威海事局參與世界第一艘氫動力渡輪開發
挪威海事局(NMA)的綠色能源技術專家們參與了名為船舶所使用氫氣和電池技術的創新供電方式(HYBRIDships)的創新計劃,目標在於開發全球第一艘氫動力渡輪,而挪威海事局也批准利用氫氣作為海運燃料的計畫。 …read more
大廠合作開發遠端壓艙櫃檢查專用的無人機
荷蘭塗料大廠AkzoNobel的船用塗料事業部與位於英國的Barrier Group及DroneOps公司聯手開發一款可執行遠端壓艙櫃檢查的無人機,藉以大幅改善「船員和檢查人員的作業準確度、效率及其健康與安全」。…read more
亞洲首艘電力渡輪應用專訪
航行於高雄旗鼓航線的「快樂輪」原是艘柴油渡輪,經改造成為亞洲首艘複合動力渡輪後,在今年春節旅遊高峰前夕正式首航啟用,提供平穩舒適、無噪音、無油煙味的搭乘體驗,贏得一致的讚賞與口碑。…read more
無線技術應用於閥件操控與維護
早期傳統閥件在控制與偵測數值上須將多個獨立裝置(如極限開關和電磁閥)固定於閥件上,並配置獨立電線拉回控制面板,造成大量的電纜成本、安裝與維護花費。而使用離散式閥件控制器(Discrete valve controllers)則可解決上述問題,離散式閥件控制器將各獨立裝置重新包裝成套件後固定在閥件上使用,可降低系統複雜性與安裝維護之成本。…read more
2017年全球巨型遊艇訂單與市場概況
2017全球巨型遊艇(船長24M以上)訂單統計,建造中與新訂購的巨型遊艇訂單狀態為持續穩定,其中Azimut / Benetti、Ferretti Group、Sanlorenzo三家遊艇製造商名列全球遊艇製造總長度第一、二、三名。 …read more
Wison海上浮式發電之概念
Wison Offshore & Marine為海上浮式發電提出了一個實用的解決方案,利用「插電式」的設計概念,W-FSRP系列具有搭載天然氣儲存設施及天然氣進行汽化後再發電之功能 …read more
「福特級」- 新一代核動力航空母艦
「福特級」(Ford-class)是美國最新一代的核動力航母,福特號(USS Gerald R. Ford,CVN-78)即「福特級」核動力航母的首艦。目前美國海軍除了福特號,另外還規劃兩艘建造中的甘迺迪號(USS John F. Kennedy,CVN-79)以及計畫中的企業號(USS Enterprise,CVN-80),分別預計在2020年、2025年開始服役。 …read more
日本海洋發電(下)
日本除了海上風力發電之外,亦正在開發海洋再生能源,主要以波浪、潮汐流、洋流及海水溫差為主。本篇文章將簡單介紹發電原理及發展現況。…read more
美國核發第一套壓艙系統的認證
壓艙水設備已邁入了新的里程碑,挪威奧斯陸Optimarin公司製造的Optimarin壓艙系統 (OBS) 於2016年12月2日通過美國海岸防衛隊 (USCG) 的認證,成為目前唯一可供國際海事組織 (IMO) 壓艙水管理公約各船旗國運用、符合法規要求並通過美國嚴苛測試標準的壓艙水管理系統 (BWMS) …read more
風力輔助推進 – Switijnk Shipping採用弗萊特納貨輪設計
荷蘭家族型企業Switijnk Shipping航運公司和C-Job造船簽訂了弗萊特納貨輪 (Flettner Freighter) 的合約,是航運業界以自己的方式主動尋求永續航運解決方案的最佳例子之一。…read more
德國 Nordsee One風場 - 首座離岸風力機完工
德國Nordsee One風場之54部Senvion 6MW風力機將在Eemshaven的基地母港開始組建。現已完成兩套組建之風力機,由MPI Enterprise安裝船運送至德國Juist島北方約40公里的海上施工現場,抵達後隨即採用該安裝船隻自身的起重設備完成吊裝 …read more
全球首艘全電力推進航空母艦-英國伊莉莎白女王號
伊莉莎白女王號航空母艦為英國皇家海軍最新型的航空母艦,已於2014年7月8號下水,2017年服役。儘管遇到了資金、員額規模裁減等諸多困難,但英國還是量力而行,以逐步改進和完善的方式完成大航母之夢。…read more
客船疏散分析修訂版指南
根據勞氏驗船協會(LR)的最新公告,國際海事組織(IMO)為新建造與現有客船發佈了新疏散分析修訂版指南MSC.1/Circ.1533,取代現行版本MSC.1/Circ.1238。 …read more
海巡署籌建141艘艦艇護漁
為因應東海及南海海域執法需要,並配合總統宣示將太平島成為「人道救援中心」,海巡署向行政院提出「籌建海巡艦艇前瞻發展計畫草案」,規劃自2018年起,基於「共通載台」資源共享的概念,除4000噸海洋巡防艦與海軍新一代飛彈巡防艦用同一船艦設計之外,10年內籌建各型艦艇共141艘;據指出,海巡署已將海軍曾規劃的大型沱江雙船體巡防艦列入1000噸級遠洋漁業巡護艦的評估選項中。…read more
智慧型船舶的世代來臨了
智慧科技與自動化已從工業生產跨界發展到家庭及手機,這類科技造成海洋產業劇烈的演變以及開啟船舶自動化的趨勢。 …read more
新世界紀錄 - 世界最大救生艇
這艘世界上最大的救生艇是“PALFINGER MARINE”公司為郵輪業所造的新旗艦船,該船完成第一次全面的登船測試,為公司成就新的世界紀錄。 …read more
中國首艘國造航空母艦
中國人民解放海軍於1970年代參訪了「小鷹號」航空母艦,從此開啟打造藍水海軍之計畫。自80年代起,中國開始利用拆解其他國家之退役航母進行研究學習。並且試圖從西班牙船廠購買航母之設計藍圖,同時也向俄羅斯設計單位尋求協助並購買設計圖。最後瓦良格號展轉由烏克蘭落入中國手中,並加以改裝、測試,最後於2012年9月25日更名為「遼寧號」,成為中國第一艘航空母艦。…read more
船舶緊急拖帶之準備作業
由於拖帶作業具有相當的重要性與風險,因而《海上人命安全國際公約 (SOLAS Convention)》第二章經修訂後,規定於2010年1月1日建造中及之前建造的所有客輪及貨輪,均須提供專屬的緊急拖帶程序。修訂內容詳列高階船員應確實知悉的相關風險以及避險的法則。…read more
SOUL新型自升自航式重吊船
法國顧問服務機構(SeaOwls)近日與挪威船舶設計公司(Ulstein Design & Solutions B.V.)簽署協議,共同合作開發自升自航式重吊船設計,以推出新型離岸風力發電自升自航式重吊船。
SeaOwls和Ulstein希望通過合作,開發出具有革命性的新型自升式重吊船,從而既能滿足海上風電行業的未來需求、又能適合在海上油氣市場運營。因此雙方於2017年初聯合推出了一款新的自升自航式重吊船設計,命名為SOUL(取自SeaOwls與Ulstein)。…read more
淺談潛舉型甲板重貨載運船
自1920年代,德國的漢薩蒸氣船公司建造出世上第一艘大型載運船開始,重貨載運船(Heavy Transport Vessel)便逐漸在航運市場打開一條通路。1960年代,使用有動力的拖船(Tug Boat)及駁船(Barge)拖運放在駁船上的貨物為最廣泛的重貨載運船型式。10多年後,為因應海上工程的快速發展,半潛式駁船及半潛式載重船陸續被建造出來並投入市場。…read more
數大即是美的郵輪訂單
根據IHS Markit資料庫顯示,目前全球已下訂62艘郵輪,如加上雲頂香港集團 (Genting Hong Kong) 所宣稱的,將於德國MV Werften造船廠建造10艘郵輪及其它訂單,新造船隻的數量將直逼80艘,創下郵輪產業的新高紀錄。…read more
DONG Energy啟用離岸風場Gode Wind 1&2
DONG Energy在6月26日於丹麥駐柏林大使館舉行Gode Wind 1和Gode Wind 2離岸風場的落成典禮。Gode Wind離岸風場距離德國海岸45公里,水深範圍介於28至34米,共擁有97台西門子(Simens)6MW離岸風力發電機組,總容量達582MW,每年可為德國供應約60萬戶家庭電能。 …read more
航運業聯合提出遠大的減碳計畫
BIMCO, INTERCARGO, 國際海運(ICS)以及 INTERTANKO四個主要的國際貿易組織聯合向國際海事組織(IMO)提出國際航運產業的減碳計畫,這四大組織每年占全球貿易量的90%,其人為二氧化碳排放量則占世界的2.2%。…read more
探險遊艇的關鍵因素
遠程探險遊艇的發展足跡已然悠遠,但如何定義貨真價實的探險遊艇?世界盡頭的探險之旅,尤其是南北極地區,堅實無比的船體無疑是重點中的核心。 …read more
Wärtsilä 的雙燃料引擎將為下一代油輪提供動力
Wärtsilär技術團隊於2017年第一季時承接一份新訂單,為瑞典Erik Thun AB運輸公司提供四艘新油輪的引擎、螺旋槳及燃油供給系統。此油輪為雙燃料動力船舶,動力來源分別為天然氣(LNG)和柴油,目前正在荷蘭的Scheepswerf Ferus Smit 碼頭建造。 …read more
電動船在養殖漁場的應用
許多類型的工作船在實際工作的時候,長時間處於走走停停的低速度運行狀態,但為了滿足所有使用情境的需求,其引擎的容量往往高於工作時需求的數倍,使得在工作時引擎長時間在低效率區間運轉,養殖漁場的工作船就屬於這一類型。 …read more
英法共用航空母艦計畫
「伊莉莎白女王號」為英國最大的航空母艦,於2017年6月26日首次試航,該航母搭載各式先進設計,從動力系統到載台配置,皆有所創新和突破。由於近年來 英國政府為了減少經濟壓力,因此對於國防預算的開支有所刪減,而這項決議對於已進入建造階段的英國航母(CVF ,Carrier Vessel Future)非常不利,因此英國國防部為了能夠同時顧及預算以及CVF之執行,於2010年9月提出了「英、法共用航空母艦計畫」。 …read more
顛覆傳統-智能無人商船
隨著科技日新月異的發展,從無人車到無人機等等技術發展逐漸成熟,日前已有報導指出,首艘無人商船將在2020年出世,而無人遠洋貨船在10-15年內成為一種常態。…read more
壓艙水管理規定威脅小型船舶的生路
MEPC推遲現有船舶履行公約的時程,該公約旨在防止可能侵入船舶壓艙水中的物種隨船散布。公約訂於2017年9月8日全面推行,自此將要求所有船舶妥善管理其壓艙水。
由於較老舊船舶安裝所需設備的費用可能高達200萬美元,部分市場預測報告指出,船東們可能傾向直接汰除較老舊船舶而非安裝新設備,以符合法規的要求。...read more
無人貨物運輸船開發聯盟於上海揭幕
由海航科技物流集團(HNA Technology Logistics Group)與中國船級社(CSS)所領軍的中國相關產業,攜手成立了無人貨櫃輪開發聯盟。擁有來自ABS、DNV GL、中國船舶及海洋工程設計研究院、上海船用柴油引擎研究所及其他機構的專家學者們的支援,此聯盟預計將對業界產生長遠的影響。…read more
自動船舶技術缺口之研討
近年自動車的市場前哨站已如火如荼地展開,Tesla、Google、Uber等主導自動車技術之前瞻公司的捷報頻傳,眼見陸續釋出市街上路測試完成的消息,自動車的概念也已深植於人們心中,美國國家高速公路交通安全局(NHTSA)並進而定義五種陸上載具自動化程度的等級,我國大眾交通運輸近一個月亦已引進無人巴士進行測試;綜觀上述,未來陸上載具的自動化勢在必行。…read more
Saft鋰電池系統用於極地研究船舶
海洋工業對於滿足工業4.0及物聯網(IoT)的連結需求並不陌生,而船用電池製造商不斷的在環境因素、成本效益和安全性驅動上持續追求目標。Saft集團憑藉在工業界的良好記錄和承諾,使得勞斯萊斯(Rolls-Royce)公司選擇Saft集團提供鋰離子(Li-ion)電池系統的技術,將其整合到RRS Sir David Attenborough極地研究船舶的複合動力推進系統中。…read more
巴拿馬運河透過擴建船閘迎來現今最大容量的貨櫃船
2017年8月22日巴拿馬運河迎來史上最大貨櫃船–CMA CGM集團的Theodore Roosevelt號,從亞洲開始航行的新巴拿馬極限型貨櫃船將於美國東海岸停下。CMA CGM集團的Theodore Roosevelt號承載量為14,855TEU,船長365.9公尺,船寬48.2公尺,今年7月在韓國現代重工建成交付使用。…read more
複合動力遊艇產業概況
近年來隨著人們對於環境保護的觀念提昇,對於環境永續、乾淨及綠能的需求不斷地提高,這股風潮也逐漸地由陸上交通工具延續至海上。對於船舶而言,水上航行的阻力無疑是能源消耗之首惡,對於著重高速快感的動力遊艇而言,複合動力模式,無非是目前一種同時擁有環保與速度的不錯選擇。…read more
消費科技導入軍武系統-遊戲操控手把加入潛艇操控系統
美國海軍的維吉尼亞級攻擊潛艇,算是當今世上數一數二精密的武器平台。這台核動力潛艇配有戰斧飛彈、48號魚雷,而且相當適合潛行。近期還將新增一項最新技術:XBOX的操控手把。…read more
世界首例浮式風機風場建置於英國
英國提出Hywind浮動式離岸風機風力發電計畫,蘇格蘭政府通過法案由挪威石油公司(Statoil)進駐,將在2016年蘇格蘭北方之彼得黑得(Peterhead)外海25公里處建置,架設5座浮動式風力發電機,每座風力發電機裝置容量約6百萬瓦(MW),合計30MW,預計可以提供兩到三百萬戶家庭供電。…read more
風力再度回歸
Dagmar Nelissen為荷蘭研究機構CE Delft之資深研究員暨顧問,在最新發表的主題「船舶風力推進技術之市場潛力與市場壁壘的分析研究」報告中,強調了風力推進在船運產業中的未來潛力,並在在接受Maritime Holland訪談時論及其見解。 …read more
ABS策略聯盟開發無人駕駛貨船
ABS已宣布,將成為無人駕駛貨船發展聯盟的成員,其中成員包括有各航商組織、造船廠、設備製造商和船舶設計在內的各項行業合作夥伴共同推動自主航運。…read more
全球首艘超大型無人潛艦進行海試
2017年6月5日美軍官方雜誌公布了首艘超大型無人潛艦(XLUUV, Extra-Large Unmanned Undersea Vehicles)已完成海試。無人潛艦的構想可回朔至2002年,當時美國提出「21世紀海上力量」戰略構想,主要是描述未來海上作戰,即由深海向淺海和近岸的作戰模式,並且計畫於2020年能擁有1,000艘無人艦艇,於2030年能由2000艘各級別無人潛艦(UUV, Unmanned Undersea Vehicles)組織水下中隊。...read more
自動化運輸時代所衍生的海上疲勞駕船
世界各地許多海上及非海上事故常是因疲勞所致。新的馬尼拉修正案要求船舶和船員登錄工作或休息時間,以符合「2010年航海人員訓練、發證及航行當值標準國際公約」規定。這些措施雖然向正確的方向邁出了一步,但並不能真正達到立法者的期望。…read more
預力混凝土於浮動式離岸風機之應用
預力混凝土浮動式風機平台(SATH)乃是由SAITEC工程公司所研發,該公司在1988年成立於西班牙的萊奧阿,並於2015年在巴黎的歐洲風能協會(EWEA)之年度研討會上發表該研發構想,過去三年內由許多團隊投入該浮動式平台的開發,並於坎塔布里亞大學進行了多組不同尺寸模型的水槽實驗,以驗證該結構型式在營運階段及各種極端天候下的運動行為。 …read more
新型浮動式離岸風機基礎 - 阻尼池
Ideol於2010年創立於法國,多年來致力離岸相關工程,也完成許多深海區域的案例及經驗,對於各式海況的繫泊方式提出多項解決方案,包含了鐵鍊、合成纖維、懸索、傳統的錨定及鑽掘樁錨定等裝置,並依需求或工址條件設計最適合且最經濟的方案。…read more
巴拿馬運河行政當局推動「減碳計算工具」以降低碳排放量
巴拿馬運河當局致力於環境永續發展,因此發布一個創新的-「減碳計算工具」,提供船舶精準評估船舶本身碳排放量,並對減少排放成果進行排名與提供船舶替代路線,以鼓勵各船採取行動減少碳足跡。隨著此次宣佈,巴拿馬運河當局重申將致力於減少溫室氣體所帶來的影響,並表明支持國際海事組織(IMO)所制定新的溫室氣體減量策略。…read more
2017美國勞德岱堡遊艇展熱鬧開展
德岱堡國際遊艇展Fort Lauderdale International Boat Show(簡稱FLIBS),於2017年11月01日至11月5日在美國佛羅里達州的羅德岱堡登場。FLIBS橫跨七大展區,各展區之間可透過水上與陸地運輸往連結,總佔地超過為3百萬平方英呎。今年展出超過1,500艘船艇,及知名國際製造商的遊艇周邊裝備及海上休閒活動設備…等,是全球最大規模之遊艇展,主辦單位會後統計本次參觀展覽吸引全球超過50個國家,參觀人數超過10.5萬人比去年成長7%。…read more
丹麥Horns Rev 3大型離岸風場正式興建
Horns Rev 3風場是近五年來丹麥首個海上風場,由瑞典公司Vettenfall Vindkraft建造的Horns Rev 3 風場為全歐洲最便宜的離岸風力計畫,所產生之電力販售價格比丹麥上一座離岸風場造價便宜了三分之一,在未來11-12年補助期間可替消費者省下2億9,500萬歐元。 …read more
2017摩納哥遊艇展精華回顧
摩納哥遊艇展是每年度最令人期待的遊艇盛會之一,吸引著全世界最著名的遊艇廠商攜其最新產品出席。以下介紹23艘遊艇是本次參展新艇之中的佼佼者,供讀者們參考。…read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