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經舉步維艱的一年,造船工業不放過任何新契機

冠狀病毒、供應鏈停滯、員工離職、國際武裝衝突,作夢也想不到的所有糟糕狀況,在過去兩年都發生了。

雖然全球所有企業都陷入困境,但維繫著各國經濟、國防、商業和能源利益的海事產業遭受尤其嚴重的打擊,並也連帶影響了造船業。

這場浩劫還改寫了該產業數十年來的慣例,迫使造船廠開發並應用新技術與方法。雖然市場亂局讓許多造船廠破產消亡,但巨浪下的倖存者將眼前的慘狀視為催化劑,並展開了應對現代產業獨特挑戰的必然變革。

一、 環境形象
在省思近年波折後,許多新思維也被啟發,其中最重要的是人們更加意識到海運無遠弗屆的影響。儘管海運早已是幾乎所有物品的主要運輸方式,也是每噸/哩運輸中最省油且成本效益最高的方式;但相較於其他運輸業的碳排放,除了個別知名船隻,大眾對該產業幾乎一無所知。

造船廠必須從生產面與現實搏鬥。威斯康辛州 Fincantieri Bay 造船廠副總裁兼總經理 Craig Perciavalle 說:「造船業是一種高耗能產業,若要裨益於環境,我們就必須減少自己產業的整體影響。」。為此,該造船廠和其他將永續發展視為當務之急的公司加入了諸多倡議,例如北美造船工業最大的環境自願認證方案「綠色海洋」(Green Marine)。

德州John Bludworth造船廠總裁 Gasper D’Anna 指出:「造船廠讓商船能夠高效率地運輸貨物和產品,維持現代世界的運轉。」提升效率代表更少的燃料消耗量,也意味著更少的排放量。這些造船廠已經充分意識到建造部門是產業中的大眾焦點,因此在負起環境責任方面,也能發揮更顯而易見的作用。

二、 供應鏈挑戰
COVID後的混亂供應鏈加劇許多全球問題,不只提高了海事產業在大眾前的能見度,也暴露任何規模造船業者皆須克服的龐大挑戰。

哥倫比亞的 Astivik造船廠業務開發經理 Cristhian Mar 表示:「材料價格持續上揚和停滯的物流,都會導致交貨延遲。」。然而,同公司的副總裁 Jaime Sanchez 卻毫不氣餒:「很高興看到造船工業在全球逐步進化,我們所面臨的種種難題,同時也驅動我們提升競爭力和成本效益了。」

這種樂觀反映的是對失敗後果的深刻體會。供應鏈中斷導致公司必須在本土物色多年來能從海外低價進口的材料,從而引發製造和配銷的改頭換面。這些挑戰推動了跨產業的創新和發展,而當今的造船廠不僅必須考慮它們對環境的衝擊,還要考量對於地方經濟與國家安全的影響。

鑑於造船工業承擔的重大責任,造船廠的任何變化往往是艱鉅挑戰。業界的策略必須具有前瞻性:除了一定要領先當前市場,還必須在新科技投入商用且普及後,就及時讓船隻完工出廠。Fincantieri Bay 造船廠的 Perciavalle 總結道:「造船相當複雜,我們需要一支強大的專業團隊,而其中每個成員都必須專注於終極目標。」

欲訂立這個「終極目標」則必須規畫明確的階段性目的。交付一艘完成的船固然是任何造船廠的主要目的,但著眼於船舶使用壽命的造船者,也必須了解產業需要什麼,操作船舶的船員需要什麼,以及地方和全球利益相關者需要什麼。只有釐清所有問題,才能清晰擘畫穩定的未來。

對 John Bludworth造船廠而言,這些明確的目的包括支持更大規模地方航運業的永續立法。D’Anna表示:「美國造船工業是價值數十億美元的產業,支撐起數十萬個工作崗位。《瓊斯法案》(Jones Act)不僅支持國家經濟的一大棟梁,還有助於維護國家安全和國家水域的適航性。」Perciavalle 也同意這個觀點:「我們一直以來都支持《瓊斯法案》,不只是為了該法案對造船工業的影響,也是為了讓整體經濟以及國家安全獲得助益。」

三、 新市場
隨著造船廠對供應鏈、物流以及其連鎖反應更加重視,他們也發掘出更多新市場和契機。替代燃料和新興產業的大膽作法,為新時代的商機提供了前景。「任何特定市場的需求都在不斷變化,我們必須保持敏捷,並隨時調整我們的發展重點,為自己打造成功的最佳機會。」Perciavalle 表示。

舉例來說,隨著對石油和化學 ATBs 的需求下降,Fincantieri Bay 造船廠跨足液化天然氣領域,目前已經交付第一艘液化天然氣動力的駁船,且還正在建造另外兩艘。此外,該造船廠也正在尋求風電市場的良機,並爭取加入州與聯邦的各種計劃。

Damen造船廠同樣也在積極布局未來:該造船廠打算朝著新興可再生能源領域、新燃料技術和「從搖籃到墳墓」的服務模式進行發展。隸屬該公司的土耳其Antalya船廠最近才剛向風電業者交付了三艘Fast Crew Supplier系列的混合動力新船。此外,Damen造船廠也提供了一套稱為「船舶即服務」的長期服務方案,該方案提供終生維護與維修,可隨著產業發展或客戶需求變化而提供不同的服務調整。

在追求新生意的同時,造船廠也沒有忽視它們的傳統市場。即使在轉型過程中,造船工業的現存市場仍然競爭力猛烈。Astivik準備利用地方石油產業的復甦來揚帆啟航,而 Mar 則認為這是奪取海上支援船(OSV)市場的大好機會。同樣地,我們上次參觀 Fincantieri Bay 造船廠時也看到了 Mark Barker 號,此型號自 1980 年代初期就已經投產,是史上第一艘升起美國國旗的自卸型大湖貨輪。

四、 技術勞工短缺
現代造船業者承擔的責任非常複雜,其中經常也包括諸多前所未見的作法。雖然數世紀以來的傳統根深蒂固,造船廠仍不斷考慮重塑常規工法來應對特殊的現代工業環境。

造船廠利用新技術來探索創新方法和機制。自動化和機器人技術、漸進式 3D 建模和虛擬實境,都是增進工程效能及效率的關鍵應用。

新工具的助益匪淺,但若要推進造船工業,工程師、銲接工人和各種技術勞工的學習步伐也不能停歇。雖然造船廠都堅持聘用技術勞工,以獲得最高效能和效率的技術,他們也苦於全球勞動力的短缺。

Fincantieri Bay 造船廠的各種專業技術目前都有相關職缺,例如工程、規劃執行和專案管理等支撐造船廠營運的職位。Bludworth的 D’Anna 也同樣憂心:「徵才是海事產業最大的挑戰之一。我們是只要有成熟技術就能獲得豐厚回報的產業,但很少人重視或有心精熟木工、銲接、電氣和管道安裝等技術。」上述所有職位普遍都已經開出高薪,但目前在整體造船工業仍有很高的人才需求。

五、 無名英雄
儘管海事產業在過去數十年來一直是全球經濟運作的無名英雄,但幾乎不為人知地,海事產業也早已被貼上環保惡棍的標籤。正如 D’Anna 所指出:「水上運輸從以前到未來,都將持續是世界上成本最低、燃料效率最高、對環境最無害且安全的運輸方式。」

Bludworth、Fincantieri Bay、Damen等造船廠皆支持此發展趨勢,如此精神不只是體現在他們所生產的船舶上,也實踐於工程中使用的技術和工具。隨著方法和技術的進化,造船工業的愛國精神和全球視野依然不可動搖,而該產業對前景的樂觀也是如此。

Astivik造船廠的 Sanchez自信地表示,Astivik及其全球同業一直且將持續保持樂觀。「造船工業是世界上最古老、最開放且競爭最激烈的市場之一。我們在幾世紀間的大小經濟起伏下都成功生還,而未來我們也將積極前行,不只是投入我們的公司和專業,也要奉獻於整體海事產業的發展。」Mar表示。

資料來源:The Maritime Executive,7/19/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