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海洋再生能源開發(下)

目前日本除了海上風力發電之外,亦正在開發海洋再生能源,主要以波浪、潮汐流、洋流及海水溫差為主。以下簡單介紹發電原理及發展現況。

波浪發電主要有以下5種型式:
1. 振動水柱型:利用波浪水柱壓縮空氣後,帶動渦輪及發電機發電。1965年日本海上保安廳採用的益田式航道指示浮標,目前世界各地採用最早實用化的小型振動水柱式波浪發電機。

圖.1 益田式航道指示浮標
(資料來源:NEDO 再生可能エネルギー技術白書第二版)

2. 懸浮點吸收式:利用波浪運動位能差,衝擊力或浮力差轉換為機械能,再帶動發電機發電。
3. 越浪式:將海浪貯存高於平均水面的蓄水池,利用此位能差帶動發電機發電。

圖.2 越浪式波浪發電
(資料來源:「海洋資源利用に関する調査」(2006, (独)海上技術安全研究所))

4. 潮汐流發電:潮汐變化為可預測自然現象,一天會改變四次流向,由潮汐流帶動發電機發電,能量來源較為穩定。依發電機轉軸的不同,可分為水平式和垂直式。依設置方式的不同,可分為浮體式及固定式。

圖.3 固定式潮流發電
(資料來源:NEDO 再生可能エネルギー技術白書第二版)

5. 洋流發電:以大洋洋流帶動發電機發電。洋流的流向大致固定,流速與流量、路線雖會依季節變化,但差別不大。洋流的範圍廣闊如黑潮,寬度可達100公里,深達數百公尺,能量規模大且穩定,但洋流流速較高的地點,一般離陸地較遠,水深也較深,因此發電裝置的設置及保養較為不便,電力輸送距離也較長。

圖.4 浮體式洋流發電
(資料來源:IHI技報Vol 53,No.2 (2013))

6. 海洋溫差發電:利用海水表層及底層溫差發電的技術,溫差達20°C時就可以發電,此發電方式可分成封閉式循環與開放式循環。
(1) 封閉式循環:利用表層溫度較高的海水,使循環系統內低沸點、高密度、高蒸氣壓力的液體沸騰,產生蒸氣推動發電機,再利用深層溫度較低的海水冷卻降溫。
(2) 開放式循環:直接引入較高溫海水導入真空狀態的蒸發氣,產生水蒸氣後驅動發電機,再將蒸氣導入冷凝氣,由低溫海水冷卻。此過程可附帶產生淡水。

圖.5 海洋溫差發電
(資料來源:2016 ClassNK秋季技術セミナー 日本における海洋資源開発)

海洋能源的開發,除了發電系統的研究外,實證場域的選擇與準備也是一大重點。根據日本內閣官房總合海洋政策本部的決策,選定五縣七海域作為實證場域,在選定的場域中,以九州的長崎縣作為海洋再生能源產業的基地。在實證場域獲得的資料與經驗,是海洋再生能源邁向實用化的重要基礎。

日本海洋能源實證場域
(資料來源: 2016 ClassNK秋季技術セミナー 日本における海洋資源開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