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tries by Janet Tsai

Evo新款超級遊艇接駁船亮相

義大利接駁船製造商Evo遊艇日前發表新款接駁船Evo T2,此船為Valerio Rivellini操刀設計,受到一艘Sanlorenzo新款46公尺超級遊艇的主人青睞。Evo T2船身長7公尺。Evo造船公司說這是一款以功能性、設施和性能為核心的「小遊艇佳作」。Evo遊艇公司起先只打算生產一艘Evo T2,但又決定以小遊艇和超級遊艇接駁船的新系列量產為目標。 Evo遊艇品牌所有者Mercuri兄弟Alfredo 和Rosario表示:「Rivellini提出客製化接駁船的概念時,我們立刻接受這項新挑戰。今天看到新的Evo T2下水,我們不禁對這個決定感到滿意。我們很清楚自己打算繼續生產這款接駁船。它讓我們創造新的市場區隔,並且擴大了產品系列。」 「今天看到新的Evo T2下水,我們不禁對這個決定感到滿意。我們很清楚自己打算繼續生產這款接駁船。它讓我們創造新的市場區隔,並且擴大了產品系列。」-義大利Evo遊艇品牌所有者 Mercuri兄弟 從美學角度來看,新款接駁船Evo T2既呈現極簡風格,又有許多奢華的附加特色,譬如駕駛座艙採用柚木板,並設置鋼板冰箱。但T2不僅著重於美學設計,還有看了會眼睛為之一亮的豐富設施,使這款接駁船相當令人驚艷。 Evo T2以電動升降式駕駛台簡化操作,這代表控制台調低後,船高僅1.45公尺,停放於小艇庫也更不占空間。船上其他配備如下:一組充電器,一組主電池,一組副電池,一組12-24V轉換器,一條船用電纜線,兩組Seabob水下推進器的放置空間及充電座,一張八人餐桌,一組電動絞盤,一個滑水拖鉤及一把液壓登船梯。此外,透過雅緻的駕駛台觸控式面板以及智慧型手機,皆可對T2的所有功能進行操控。 「船主一開始就很清楚,自己想要集奢華、典雅和高性能於一體的設計。」-Evo T2設計者 Rivellini T2設計者Rivellini說:「船主一開始就很清楚,自己想要集奢華、典雅和高性能於一體的設計。我和他的經理卡沛羅一起分析市面上的產品後,判斷最佳辦法是設計客製化接駁船。我們在美學和功能性方面體現Evo精神,順利滿足他的需求。我很自豪能與一間優秀的造船公司合力打造出這款接駁船。」 T2接駁船搭載300馬力引擎和水噴射傳動系統,巡航速度28節,極速可達36節。   資料來源: SUPERYACHTNEWS,07/01/2019

ABYC marine electrical (美國船艇協會)電機實務課程

船舶中心於108年8月13-14日、108年8月20-21日舉辦ABYC marine electrical (美國船艇協會)電機實務課程,以深入淺出的邏輯學習方式,講解ABYC船艇電機實務分析,除各類電機裝備與安全檢測重點之外,亦包含近年來的新型船艇電力系統與圖片範例,更補充了業界中主流電機系統技術的趨勢分享,課程內容將會涵蓋新的故障排除技巧與檢測工具的使用說明,最新的電機法規部分章節也會在課程中說明,期能讓課程學員翻轉電機領域的艱深刻板印象,ABYC電機實務不再是難事。    日期 時間 課程內容 上課地點 第一天 108年8月13日(二) 09:00~12:00 13:00~16:00   (共6小時) 1.       歐姆定律與電力方程式 2.       纜線安裝與端子配置 3.       電池系統維護 4.       電池充電系統 5.       變頻器/交換式電源 6.       交流岸電系統 7.       交流發電機 8.       交流/直流配電盤 9.       交流/直流零組件 10.    安全設備/儀表 11.    故障排除技巧 12.    實力測驗 財團法人船舶暨海洋產業研發中心 (新北市淡水區中正東路二段27號14樓) 第二天 108年8月14日(三) 09:00~12:00 13:00~16:00   (共6小時) 第一天 108年8月20日(二) 09:00~12:00 13:00~16:00   (共6小時) 1.       歐姆定律與電力方程式 […]

船舶中心成立43週年慶

船舶中心於108年7月1日歡度中心成立43週年,並於當日頒發了「資深服務獎」、「研究成就獎」以及「推廣服務獎」,以感謝每一位為中心服務的同仁。 「研究成就獎」介紹: 公司為了鼓勵員工進行技術創新突破,以及預見未來能造成產業重大效益的技術或創新應用研究,並成功整合應用領域,進而造成技術性能指標,經年度評選後,頒發獎項給參與獲獎計畫的同仁。 「推廣服務獎」介紹: 為有效為產業或廠商解決問題,提升中心服務品質項目,增加服務對象滿意度,產生產業價值或創造社會公益。經年度評選後,頒發獎項給參與獲獎計畫的同仁。  

台灣機器人產業標準 TARS 1-3-001-1

社團法人台灣智慧自動化與機器人協會於去(107)年公告台灣機器人產業標準:機器人研磨拋光應用標準TARS 1-3-001-1。 依循國際標準制定流程,舉辦技術小組(TC,Technical Committee)及工作小組(WG,WorkingGroup)會議,討論並充實機器人研磨拋光應用標準,共舉辦過5次技術小組及9次工作小組,召集30位產學研專家,依據專家意見完成旨揭機器人產業標準。  

2019 Aquasense33 Hybrid產品發表會

船舶中心、大舟企業、長岡機電合辦的「Aquasense33 Hybrid成果發表」4月15日在八里大舟遊艇碼頭舉行,發表經濟部科專成果所開發的國內首艘自製動力系統複合動力遊艇,可提供遊艇產業、碼頭業者、船東、機電廠商、飯店業者與產、官、學、研鏈結機會,共有近50位業者參與發表盛會,現場並邀請與會貴賓試乘體驗,建立交流互動平臺。 台灣遊艇工業公會理事長龔俊豪(左起)、經濟部技術處科長張能凱、保誠集團總經理蘇炳文、大舟遊艇總經理陳梅華 、長岡機電總經理蔡振中、船舶中心執行長周顯光等與會貴賓共同主持剪綵儀式。 金萊萊/攝影 船舶中心執行長周顯光表示,由於複合動力市場需求的提升,國際遊艇廠及船用裝備廠商已相繼投入複合動力技術開發,我國已有北部及南部遊艇聚落,為因應國際複合動力船舶市場趨勢,提升複合動力自主技術能力取得市場技術先機,促使國內有潛力裝備系統廠商投入客製化船舶及遊艇市場,已為必然趨勢。該中心近年來致力於船舶電力品質控制技術開發,已有豐富的專利應用與技術移轉成果,且於台灣、日本、韓國、美國、中國佈局複合動力與電能驅動技術多項專利,並致力於協助船廠自主開發各式綠色船舶所需之複合動力裝備系統關鍵技術、輔導船用裝備業者開發高附加價值之低汙染、低振噪技術產品,提升國內船舶產業拓展外銷,已具數艘實船實績。 與會貴賓試乘體驗複合動力遊艇Aquasense33 Hybrid。 金萊萊/攝影 長岡機電總經理蔡振中表示,船舶中心運用經濟部科專計畫研發之複合動力技術,協助長岡機電開發直驅式IPM馬達,跨足船舶裝備系統領域,開發船舶用馬達,應用於串聯式與並聯式複合動力系統,結合大舟企業建置的極大化機艙空間與船艇上構設計,開發高附加價值的複合動力遊艇Aquasense33 Hybrid。長岡機電由電梯主機本業跨足船用裝備領域,成功轉型開發船用直驅式IPM馬達,並帶動大舟遊艇廠,轉型為具油電混合遊艇建造能量的廠商。發表會的複合動力遊艇搭載長岡2號馬達,奠定複合動力船舶使用實績。 大舟企業總經理陳梅華指出,船舶中心經濟部科專成果移轉到產業應用,為國產化並聯式油電混合動力系統開發首例,並爭取外銷訂單,未來更可推動國內船舶與裝備系統產業鏈發展,帶動國內遊艇廠與機電裝備廠跨域合作,建立複合動力船舶建造能量,協助國內遊艇業者爭取更多訂單,擴大亞洲市場的市占率。 經濟部科專計畫研發之複合動力技術產製的Aquasense33 Hybrid,可帶領國內船舶產業跨入綠色船舶新紀元。 船舶中心/提供 執行長周顯光強調,該中心將持續協助國內廠商,深入船舶動力系統整合關鍵技術開發,協助廠商開發MW級的純電動及油電混合動力船舶,拓展國外創新市場契機。透過Aquasense33 Hybrid示範案例,將持續提升油電混合遊艇國產化的生產製造能量,加強船舶產業供應鏈強度,帶動國內船廠投入油電混合系統船舶開發,帶領船舶產業跨入綠色船舶新紀元,協助我國中小型船廠於電能推進船舶整合製造領域,居亞洲領先地位。(經濟部技術處指導) Aquasense33 Hybrid介紹 轉錄自: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35/3758245

周顯光博士榮任船舶中心執行長

  財團法人船舶暨海洋產業研發中心(簡稱船舶中心或SOIC)3月29日召開第15屆第2次董監事會議,通過新任執行長人事案,由周顯光博士接任該中心執行長,並於今日(4/1)就職。 執行長周顯光畢業於台大船研所(現更名為工程科學及海洋工程所),取得博士學位後即加入船舶中心服務至今,首先負責發展計算流體力學應用技術,建立國內第一套實際運用於船型開發的計算流力電腦程式。 後續開發整合式船舶輪機監控系統及船舶穩定翼系統,協助船舶機械工業升級,並運用在海巡署的各式巡邏艇及海軍的艦艇;擔任處長期間,帶領研發團隊投入綠能船舶及離岸風電的開發計畫成果豐碩,曾獲得工程界最重要的中國工程師學會工程論文獎、造船學會的優秀青年工程師獎及優秀論文獎。 近年因應世界趨勢,率領跨法人團隊投入無人駕駛船舶的創新實驗,積極整合國內各方能量,跨產業弭平自動駕駛船舶產業之技術缺口及相關產業的推動。 船舶中心執行長周顯光於自動駕駛船舶論壇,與出席的德國、日本和韓國產業專家交流合影,並主持『自動駕駛船舶產業聯盟』成立大會。 船舶中心是台灣唯一專責推動船舶與海洋產業發展的法人單位,成立迄今42年,多年來承接經濟部科技專案計畫,並配合政府政策及產業需求,開發我國船舶產業所需之關鍵技術,不論在一般商船、客輪、豪華遊艇、綠能船艇,以及公務船艦如海巡艦艇、港務船舶、軍用艦艇、海洋研究船等皆已建立自主的設計能力且具國際競爭力。 周顯光執行長於快樂號複合動力渡輪機控室,介紹複合動力渡輪的PMS(電源管理系統)操作與HMI(人機介面)給國外媒體。 他表示,該中心未來也將利用本身專業的海洋系統整合與工程技術,積極配合政府「5+2」產業及新能源政策,推動船舶產業升級轉型,並建立國防自主技術能量與新興海洋工程相關產業能量,運用全球綠色船舶產業興起之趨勢,進行關鍵技術開發,並協助業者提升各式船舶所需之關鍵技術自主能量,促使國內船舶及船用裝備業者開發高附加價值產品,促進台灣船舶及海洋產業發展之願景。 於2019年3月亞太風電展周顯光執行長偕同船舶中心離岸風電團隊與國內外業者洽談離岸施工船機的關鍵技術與產業推展。

國際離岸風電海事工程課程導入船舶中心

船舶中心去年底舉辦「離岸風電施工維護船機成果暨國際合作發表會」後,應各界要求,日前舉辦更深入的課程,由荷蘭海事工程機具龍頭業者IHC IQIP進行授課,內容鎖定在如何建立台灣離岸風電產業鏈,包含第三方認證、HSE、生產與製造、結構疲勞、焊接與塗層,並以套管式水下基礎抱樁器為例,分享產業鏈實務經驗。 船舶中心副執行長周顯光(前排右四)與團隊、荷蘭海事工程機具龍頭業者IHC IQIP團隊與國內廠商合影。 金萊萊/攝影 該中心配合政府離岸風電產業發展政策,藉由多次廠商媒合及國際合作,以尋求施工船機機具國產化與在地化機會,由點而面建立完整的技術與實績,將在其委託在地製造案中協助細部設計工作,並協助其修正為以國內廠商常用材料及施工方法,將有助於國內廠商承接在地製造及擴大國內產業參與離岸風電國產化項目與比例,以消除國內廠商因無實績造成的門檻,進而形成一良性循環,加深本土化效應。 以本次國際案為例,藉由與荷蘭海事工程施工機具之龍頭業者IHC IQIP國際合作計畫,共同進行導樁樣架設計案,並積極尋求在地化生產合作夥伴。除導樁樣架外,其他離岸風電施工所需施工機具如海上運輸繫固裝置、施工夾具與吊具等,亦有製造本土化需求。IHC IQIP反應離岸風電施工機具需求種類繁多且量體很大,是離岸風電在地化製造重要項目之一,但未被納入政府公告在地化生產項目內。 IHC IQIP建議政府在採計在地化比例時,開放可將施工機具納入計算項目。以台灣在東亞地理位置適中,廠商技術及品質優良,價位適中,再藉由此次離岸風電開發案練兵,取得實績,有機會成為東亞離岸風電供應鏈一環。船舶中心未來持續對有發展潛力之項目進行投資,或尋求在其他領域進行利用與延伸,以紮根本土化離岸風電技術能量,推動國內產業參與打入供應鏈。   轉錄自經濟日報: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35/3539446 本網頁所刊載之內容,或有提供或建置相關連結至第三人網頁,該等連結所指向之網頁或資料,均為被連結網站所提供,相關權利為該等網站或合法權利人所有,本網頁內容僅供參考,不擔保其正確性、即時性或完整性。

高雄輪船公司與船舶中心合作智慧型無人載具

高雄市輪船公司與財團法人船舶暨海洋產業研發中心(以下簡稱船舶中心)合作,於愛河進行智慧無人駕駛船研發計畫,並由愛河的綠能運具-太陽能船進行改造為智慧型無人載具,高雄市輪船公司表示,與船舶中心合作計畫,代表高雄愛河的綠能運具太陽能船即將要邁入更高智能的階段,愛河也將有全台首創第一艘智慧型無人載具。 輪船公司表示,與船舶中心之多次的研發合作,自太陽能愛之船、電動渡輪,每一次綠能船舶的重大技術突破,都是輪船公司與船舶中心共同合作,船舶中心於107年執行經濟部技術處之科技專案,與國內研究單位(如工研院、資策會、中科院)跨域合作發展智慧船舶自主航行所需之船舶核心控制系統、長距離無線通訊系統、全場域影像辨識技術及智慧避碰系統等關鍵技術,期望帶領國內船舶與資通訊業者一同投入研發與轉型升級智慧型無人駕駛船舶領域,提升國內智慧型船舶技術自主能量。 愛河的太陽能愛之船隊,不僅是綠能,更要加入智慧型無人載具的試辦行列了!近年綠能環保意識興起,高雄市輪船公司99年、100年斥資9千萬打造12艘太陽能電動船,開創愛河綠能運具新紀元,無引擎噪音,無柴油煙味,受到遊客好評,並於106年將行駛於旗鼓航線之快樂輪柴油引擎,改為電力推進系統,成為全台第一艘使用電力推進系統的綠色渡輪,107年2月全亞洲第一艘電動渡輪「旗福一號」加入營運,第二艘「旗福二號」將在今年底完工營運。 高雄市輪船公司將與船舶中心於高雄愛河水域建立示範測試場域,以現有的愛之船觀光遊船模式為基礎,打造定點自動駕駛船舶觀光模式,運用遠端遙控,達成駕駛可隨時接手操作之點對點循跡自航之功能驗證,輪船公司表示,期待在船舶中心的技術協助下,愛河無人載具能儘速在愛河上行駛。  

船舶中心攜手國內法人及產業共組「自動駕駛船舶產業聯盟」

無人載具為近年創新技術重要應用領域,我國在自動駕駛車輛、船舶、飛機紛紛投入研究與開發,期望能趕上國際間開發的步調,然而自駕船舶領域中,去年(107年)國際海事組織(IMO)已在最新會期中,為無人自駕船的管理法規研擬界定了範圍及重點討論項目,開始討論無人自駕船的管理範圍與架構,代表自動駕駛船舶未來正式運行已是國際共通發展趨勢。   財團法人船舶暨海洋產業研發中心(簡稱船舶中心)執行經濟部技術處之科技專案,與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簡稱工研院)、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簡稱中科院)等國內研究單位跨域合作,發展自駕船所需之船舶核心控制系統、岸船遠距無線通訊系統、全場域影像辨識技術及智慧避碰系統等關鍵技術已有成果。在經濟部技術處科技專案計畫支持下,船舶中心致力於自動駕駛船舶技術及產業之推動,為了協助國內船舶相關產業及法人單位發展自動駕駛船舶,此次特集結了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工研院、中科院,於今(23)日假台北市科技服務大樓舉辦2019自動駕駛船舶論壇,發表自駕船國際發展趨勢、國內研究成果以及法規發展,同時也特別邀請德國、日本和韓國產業專家,針對各國自駕船發展現況進行交流,並舉行『自動駕駛船舶產業聯盟』成立大會,四家法人單位之外,還包括交通部航港局、臺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財團法人中國驗船中心和國內業者參與聯盟,期望透過此聯盟結合我國產、官、學、研之資源,強化我國於自動駕駛船舶領域的研發能量,深化本土自主關鍵技術及平台,共同拓展我國自動駕駛船舶產業的新市場和商機。   船舶中心致力於協助我國產業發展自動駕駛船舶,積極整合國內各方能量,跨產業弭平自動駕駛船舶產業之技術缺口,透過聯盟的成立,整合自動駕駛船舶技術能量及缺口,及相關法規之制定、產業推動的方向和進程規劃等重要議題進行交流,以加速自動駕駛船舶之發展進程,期盼此聯盟成為我國傳統船舶產業升級的契機,使船舶產業轉型為具高經濟價值的高科技產業。值得一提的是,『自動駕駛船舶產業聯盟』不僅將成為我國船舶相關產業之交流平台,亦可成為我國於國際間的窗口,與各船舶技術先進國進行技術交流、設備引進,深入了解目前全球自動駕駛船舶發展趨勢,對於我國未來自動駕駛船舶發展將有極大的助益。   立法院於107年11月30日三讀通過《無人載具科技創新實驗條例》,本法案援引監理沙盒精神,營造合理安全的創新實驗場域,以促進相關產業技術及服務應用發展。船舶中心也將於108年度與高雄輪船公司合作,於高雄愛河水域建立示範測試場域,投入無人駕駛船舶的創新實驗,預建立智慧型無人載具新興服務模式。亦將致力協助聯盟的運作及產業的推動,開創我國自動駕駛船舶領域之新藍海,使台灣成為自動駕駛船舶之發展重鎮。 圖說: 今(23)日船舶中心攜手資策會、工研院、中科院舉辦『2019自動駕駛船舶論壇暨產業聯盟成立大會』,圖為經濟部技術處羅達生處長(前排中)、立法院財政委員會余宛如委員(前左5)、交通部航港局陳賓權副局長(前右5)、財團法人船舶暨海洋產業研發中心邱逢琛董事長(前左4)、臺灣港務股份有限公司陳劭良執行副總經理(前右4)、財團法人中國驗船中心范植谷董事長(前左3)、基隆市政府產業發展處林青海處長(前右3)、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曹亞嵐副所長(前左2)、財團法人工業技術研究院杜鴻國組長(前右2)、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馮明惠所長(前左1)、芬蘭商務辦事處史亞睿代表(前右1)以及聯盟廠商於會後合影。    

船舶中心離岸風電施工維護船機成果發表

船舶暨海洋產業研發中心主辦、經濟部技術處指導的「離岸風電施工維護船機成果暨國際合作發表會」日前舉行,會中介紹離岸風電施工維護船機及成果發表,並邀請 IHC IQIP 分享離岸風場經驗。 船舶中心副執行長周顯光(左四)、產業發展委員李旭成(左三)、處長鍾承憲(左二)、IHC-IQIP區域銷售經理 Yoran Van Zon(右三)與出席貴賓合影。 金萊萊/攝影 船舶中心副執行長周顯光表示,該中心歷年科技專案技術開發成果,包含水下可調式導樁樣架技術原型開發、吊重系統主動起伏補償技術、精準拋石落管、船艏安全登塔系統原型開發、船舶動態定位系統原型開發、自升式安裝船平台技術開發等相關技術,發表會以模型、影片、實驗機台、測試數據等展品展出,以呈現政府多年來投入離岸風電科技研發與產業化總體成效。 周顯光指出,透過歷年計畫所建立海內外合作夥伴,邀請國際知名離岸風電廠商就海事工程,從設計、施工、製造等面向的技術與規格需求,進行討論與建議,促使與會之風場開發商、海事工程商、船級協會、鋼鐵廠商、設備商、系統商了解台灣離岸產業現況,補足產業缺口,建立離岸風電在地化技術、認證、人才,提升離岸風電供應鏈實力。   轉錄自經濟日報: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35/3539446 本網頁所刊載之內容,或有提供或建置相關連結至第三人網頁,該等連結所指向之網頁或資料,均為被連結網站所提供,相關權利為該等網站或合法權利人所有,本網頁內容僅供參考,不擔保其正確性、即時性或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