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tries by Janet Tsai

造船界大咖齊聚高雄,探討船舶產業現況與發展趨勢!

記者蔡宗武/高雄報導 國家海洋研究院、財團法人船舶暨海洋產業研發中心及勞氏台灣船級社有限公司於高雄亞灣新創園共同舉辦第2屆「國家船模試驗與水下載具技術研討會」。本次研討會邀請國內造船領域相關產官學界冠蓋雲集,旨在讓相關各界瞭解造船產業的現況與發展趨勢、船模試驗國家隊的技術能量、最新成果及未來技術應用。 研討會現場超過百人參與,包含船舶設計、驗證、製造、水下科技相關產業代表,及擁有試驗水槽與水下試驗技術的學術研究單位皆共襄盛舉,全場座無虛席。國海院院長陳建宏特別說明高雄興達港「國家船模實驗室」興建進度與未來展望;船舶中心董事長邱逢琛分享該中心在政府大力推動國艦國造政策的角色;勞氏船級社總經理呂芳儀說明該公司於船舶設計建造與驗證經驗及在海洋產業創新發展。 本次研討會內容聚焦於「船艦運動性能試驗」、「水下船艦性能與發展」、「船模試驗與船舶產業應用」及「人才培訓及實驗室維運管理」等議題。專家學者們分享了斜浪中船模運動與波浪負荷量測分析、船模耐海性能實驗、水下載具運動性能流體動力係數之量測方法及水下船艦運動性能之基礎流力問題等議題。 國海院成立至今4年餘,研究成果豐碩成果,為完整補足我國船模試驗之缺口、提升國艦設計與自主應用、提升海洋產業國際競爭力,刻正於高雄興達港興建「國家船模實驗室」,未來建成後將可提升國家整體船模試驗技術水準,提供完整且高品質的船模試驗服務。 透過熱烈的討論,與會人員一致認為,整合我國船模試驗國家隊試驗量能,建置國家船模實驗室,對我國船舶產業整體競爭力提昇刻不容緩。   本文轉錄自勁報 本網頁所刊載之內容,或有提供或建置相關連結至第三人網頁,該等連結所指向之網頁或資料,均為被連結網站所提供,相關權利為該等網站或合法權利人所有,本網頁內容僅供參考,不擔保其正確性、即時性或完整性。

人才培訓-產業永續發展淨零講習班

為協助船舶業者掌握國內外產業淨零趨勢,以持續在全球供應鏈中獲得業務合作,爰藉由本活動講授產業淨零趨勢、企業溫室氣體量化實務說明及查證實務演練,提供一日體驗班輔導資源,加速引導各產業建立碳管理能力與認知,建立企業由上而下的碳盤查及減碳能力認知,有助於開始推動淨零作業,讓「零碳」成為台灣產業的新優勢。 誠摯邀請對淨零碳排有興趣之產業從業人員 ●活動時間: 112年8月29日 星期二 9:00 – 16:30 ●活動地點:高雄軟體園區會議中心 A 棟中庭交誼廳(高雄市前鎮區復興四路12號) ●報名網址:https://pse.is/5399zx 前往報名 (同一家企業報名以3名為限,依參訓資格及報名完成順序額滿為止。) ●課程費用:免費! ●主辦單位:經濟部工業局 ●協辦單位:財團法人船舶暨海洋產業研發中心 ●執行單位:台灣區造船工業同業公會 ●聯絡窗口:張小姐(電話:02-28085899#963;E-mail:hsing55@soic.org.tw)

防疫專區

針對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COVID-19)之政策及宣導 每日更新之宣導訊息,請至防疫專區查詢 衛生福利部 疾病管制署網站 連結 嚴重特殊傳染性肺炎資訊網站 連結 國際旅遊疫情建議等級表 連結 經濟部 紓困與振興補導專區 連結 更多訊息請至船舶中心防疫專區查詢

經濟部技術處引領智駕船關鍵技術落地 船舶中心首推衍生新創公司梭易科海洋

在經濟部技術處支持下,船舶中心催生第一家船舶新創公司–「梭易科海洋應用方案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梭易科海洋),於今日(26日)舉行揭牌啟用儀式。由船舶中心董事長邱逢琛與梭易科海洋董事長周顯光共同主禮,另集結船舶海洋相關產業具代表性之廠商共同觀禮,見證船舶中心為推動船舶產業邁進所創下的重要里程碑。 由左至右為梭易科海洋李旭成董事、晉航企業沈紹卿董事長、罡旻企業胡彥儒總經理、冠宇國際蔡銘昌董事長、梭易科海洋周顯光董事長、船舶中心邱逢琛董事長、長岡機電蔡振中總經理、遊艇公會張學樵秘書長。 梭易科海洋董事長周顯光表示,梭易科海洋的成立,象徵著船舶智駕科研成果落地產業重大變革,希望結合船舶中心既有的科研關鍵技術成果與研發人才,募集對智駕關鍵技術服務有興趣的業者及資金,推動我國自動駕駛船舶產業的發展。 有鑑於政府推動無人載具科技創新實驗條例及無人載具科技實證運行補助計畫,船舶中心自107年承接經濟部技術處自駕船科專計畫,累積發展多年智慧船舶核心關鍵技術,此次以船舶智能電控系統及船舶智能導航系統等二類智駕船舶核心專利技術作價方式衍生梭易科海洋,除運用船舶中心既有關鍵技術及服務,另搭配今年10月預計完工下水的「智馭號」,這是台灣第一艘通用型自動駕駛外海測試船,可提供具有外海實船測試需求的業者進行海試驗證,協助業者發展船舶智慧駕駛之服務與產品,以提升研發成果擴散。  

人才培訓—船舶產業永續發展淨零CEO班

為協助船舶產業業者掌握國內外產業淨零趨勢,以持續在全球供應鏈中獲得業務合作,爰藉由本活動講授國內外淨零趨勢、產業淨零案例及政府輔導資源,加速引導各產業之高階主管建立碳管理能力與認知,並接續提供訓練式輔導資源(1日體驗班),建立企業由上而下的碳盤查及減碳能力認知,掌握低碳化或智慧化減碳作法與效益,並即刻投入淨零作業,讓「零碳」成為台灣產業的新優勢。 ●活動時間: 112年5月23日 星期二 14:00 – 16:00 ●活動地點: 實體:臺南市大台南會展中心-1F努山塔里亞廳(台南市歸仁區歸仁十二路3號) ●參加資格: 本活動邀請對淨零碳排有興趣之產業高階主管(董事長/總經理)。 ●活動議程: 時  間 議     程 主講人 14:00~14:30 報到 14:30~14:35 (5分鐘) 長官致詞 14:35~14:55 (20分鐘) 政府資源(產業及中小企業升級轉型懶人包) 財團法人船舶暨海洋產業研發中心 楊子聖 專案經理 14:55~15:20 (25分鐘) 淨零趨勢分享 台灣經濟研究院 陳彥豪 所長 15:20~15:45 (25分鐘) 標竿企業案例分享 耀智創新永續股份有限公司 林宜彥 客戶經理 15:45~16:00 (15分鐘) 綜合討論 與會人員 16:00 賦歸 註:主辦/執行單位保有更換場地、調整議程內容之權利。 ●課程費用:免費! ●報名網址: https://pse.is/4xpndw  (報名日期:即日起至112年5月16日(二)17:00前) ●主辦單位:經濟部工業局 ●執行單位:財團法人船舶暨海洋產業研發中心 ●聯絡人:張小姐(電話:02-28085899#963;E-mail:hsing55@soic.org.tw)

船舶中心攜台大、台船 打造浮式風機產業國家隊

財團法人船舶暨海洋產業研發中心執行長周顯光8日表示,可望在2026年完成半潛浮動式離岸風力發電系統的實機安裝。圖/顏瑞田 我國離岸風電2026年以後的第三階段區塊開發,即將有離岸風場開發到50公尺水深以上的海域,為了提早佈局本土的浮動式風電產業國家隊,財團法人船舶暨海洋產業研發中心、台灣大學能源中心、以及台船公司「產學研」攜手,預計2026年完成半潛浮動式離岸風力發電系統的實機安裝、測試。 2023年亞太國際風力發電展8日開展,船舶暨海洋產業研發中心、台灣大學能源中心、以及台船公司,共同展出「浮式風機產業團隊主題館」,展現國內創新半潛式浮台的設計分析與製造能量。 船舶暨海洋產業研發中心執行長周顯光指出,基於成本與技術的考量,水深50公尺到100公尺的風場,浮式風機基礎已有成本競爭力,100公尺以上,更是一定要用浮動式基礎,而我國第一個浮動示範風場預估將在2028年開始併聯發電。 他說,該團隊所設計開發的半潛式浮台繫泊系統,能夠抵抗50年一遇的強烈颱風,且具壓載控制技術,使浮台在劇烈風浪中,仍能保持平衡,維持風機較佳發電狀態,浮台外型幾何適於製造,規格考量國內供應鏈條件與能量,將為國產化籌組浮式風電國家隊、提升台灣風電產業競爭力、落實產業供應鏈在台灣,奠定良好的基礎。 周顯光表示,團隊已經完成半潛浮動式離岸風機的原型機海域實測,未來將採取產業聯合開發計劃(JIP, Joint Industry Project)的模式,在2026年完成實機安裝。 本文轉錄自工商時報 本網頁所刊載之內容,或有提供或建置相關連結至第三人網頁,該等連結所指向之網頁或資料,均為被連結網站所提供,相關權利為該等網站或合法權利人所有,本網頁內容僅供參考,不擔保其正確性、即時性或完整性。

112年菁英助學獎助學金

船舶中心獎助學金公告 國艦國造 / 離岸風電 / 智慧自駕船舶 船舶設計、海洋產業專才就是您! 招募對象: 取得碩士班之入學資格者 電機、造船、輪機、土木、機械、 電子 、 自動控制 、 資通訊 、資訊工程、 海洋工程等各領域專才 皆可報名 獎助金額: 碩士班研究生於就學期間 每月補助新台幣一萬元,以二年為限 招募期限: 112/5/26截 止 請參閱附件:獎助學金海報簡章  

船舶中心與驗船中心簽合作備忘錄 共同推動台灣浮式風電

▲船舶中心周顯光執行長、台大工學院江茂雄副院長、船舶中心邱逢琛董事長、驗船中心謝謂君董事長、台大李雅榮名譽教授、驗船中心鄭志文執行長。(圖/驗船中心提供) 記者張佩芬/台北報導 財團法人船舶暨海洋產業研發中心與財團法人驗船中心今(18)日簽署浮式風電合作備忘錄,雙方將整合及分享資源,攜手推動我國浮式風電產業發展。 驗船中心成立於1951年,是我國唯一政府授權之船舶檢驗機構,於東京備忘錄 (TOKYO MOU)長期維持「高表現度」,以增進海上人命安全與防止海洋環境污染為使命,提供船舶有關之設計、操作與維護等認定標準;船舶中心成立於1976年,以提供船舶工程規劃、工程設計、研究發展、技術服務及知識整合之服務,協助國內外船舶、海洋及相關產業之昇級與發展。 兩單位與台灣船舶航運業之發展息息相關,近年來除共同執行國內客船、國軍水面艦與潛艦等專案外,亦共同投入離岸風電技術建置。 經濟部於2021年8月發布「離岸風力發電區塊開發容量分配作業要點」,從2026到2035之十年共釋出15GW開發容量,其中2022年底適才公布第一期區塊開發容量分配結果,後續也將陸續公告第二、三期分配細則。 隨著台灣近岸淺水域之開發逐漸飽和,開發範圍已拓展至深水區,若深水區的風場仍採用固定式基礎,成本與安裝難度將大幅上升,故目前已有業者提出於第二、三期將使用浮式基礎,能源局亦因應此發展趨勢,於2022年8月5日召開離岸風電浮動式示範風場說明會議,亦於今天下午再次召開規劃說明會。 船舶中心配合國家政策投入海洋能源工程領域之技術研發,早在2013年起便開始針對浮式風機平台與錨繫系統設計等議題進行研究,陸續參與多項經濟部與科技部浮式風電計畫,作為國內浮式風電技術開發之領頭羊,於2021年成功完成可搭載12MW級風力機之半潛式浮動平台「德塔浮臺」(DeltaFloat)之設計,船舶中心邱逢琛董事長表示:「促進海洋產業研發一直是船舶中心首要任務之一,浮動風力機平台DeltaFloat是船舶中心團隊長期所累計豐富的船舶設計與海事工程規劃經驗和研究之成果,也是臺灣離岸風電本土產業的重要里程碑,證明了本土廠商是具備自主設計能力,接下來船舶中心將持續精進DeltaFloat之設計,並力拼於2026年完成浮式風機實海域測試階段。」 浮動式離岸風電開發與建置過程中,涵蓋技術領域相當廣泛,且建設成本動輒新台幣數百億元,如何減低商業投資者或貸方所需面臨的風險與國家整體供電穩定性議題至關重要。 驗船中心謝謂君董事長表示:「離岸風電開發過程中應有專業第三方進行技術評估與監督,浮式風電更是需要有相關經驗的第三方參與。過去十年驗船中心投入大量資源於離岸風電,除了取得TAF ISO/IEC17065離岸風電專案驗證之認證,也有豐富台灣離岸風電第三方參與實務經驗,包含海纜鋪設、風機與支撐結構吊裝監督等,台灣離岸風場六成以上均有驗船中心參與的實績。船舶中心的DeltaFloat是台灣浮式風電一大突破,加上驗船中心第三方檢驗能量,對於我國浮式風電發展可說是如虎添翼。」 國際上浮式基礎早已不僅是紙上談兵,而是深海域離岸風場基礎型式最佳選項之一,今日船舶中心與驗船中心簽訂浮式風電備忘錄,期能結合雙方專長與實績,促進國內浮式風力機關聯技術發展,並推動我國浮式風電從概念設計階段朝實海域驗證更邁進一大步,以因應未來大水深浮式風電之開發,提昇國內浮式產業供應鏈之競爭力,朝向提高浮式產業國產化比例而邁進。 本文轉錄自ETtoday 本網頁所刊載之內容,或有提供或建置相關連結至第三人網頁,該等連結所指向之網頁或資料,均為被連結網站所提供,相關權利為該等網站或合法權利人所有,本網頁內容僅供參考,不擔保其正確性、即時性或完整性。

亞灣5G創新應用 渡輪新航線導入全球首創智慧跨屏導覽

亞灣再添5G創新應用實證案例!經濟部技術處科技專案支持、工研院與船舶中心、友達光電合作開發出全球首創結合透明Micro LED顯示器、多感測跨屏、影像輔助定位等技術的「AI跨屏導覽系統」,讓乘船遊客透過窗屏即時看到景點資訊顯示,同時整合亞灣及旗津商圈店家優惠資訊,已成功導入高雄輪船公司「旗福2號」新開設的鼓津棧航線觀光渡輪上使用。 22日時經濟部與高輪公司,在棧貳庫碼頭舉行智慧窗屏創新應用成果發表暨串聯鼓山、旗津及棧貳庫的「鼓津棧」新航線啟用典禮,經濟部次長林全能、高雄市副市長羅達生、高輪公司董事長黃淑美、友達總經理柯富仁、工研院電光所副所長李正中、設研院長張基義、船舶中心執行長周顯光、旗后商圈理事長陳昱宏等貴賓均出席見證,共同啟動新航線並搭乘體驗。 經濟部次長林全能表示,亞灣區是高雄發展最為熱絡的區域,中央與地方持續合作打造5G AIoT產業聚落,樹立國內投資額最大、最完整的實證場域,讓更多廠商的創新技術孕育孵化。他強調,經濟部長期扮演產業最佳後盾,除補助工研院與國內面板廠友達光電將技術升級智慧化與系統化,開發領先全球的「AI智慧窗屏導覽系統」,也結合船舶中心的船舶影像辨識、資訊融合技術,導入高輪公司的遊輪,成為南臺灣獨創的智慧遊輪,帶動友達光電南下亞灣打造「AUO解決方案研發中心」,展現與地方產業深耕合作的決心。 林全能指出,新航線啟航後,民眾除了體驗創新技術,也可享受四大特色好康,第一是將全球首個整合多感測跨屏定位技術、影像輔助定位技術的智慧科技導入觀光渡輪,讓遊客了解古今文化之美;第二是系統串接5G網路提供五大視角,從五個不同角度即時觀賞亞灣的美麗;第三是直覺式的使用者介面設計,輕鬆感受感官饗宴;第四則是提供20家商圈店家優惠,讓旅客有得玩也能省荷包,帶動觀光旅遊商機。 羅達生致詞時感謝經濟部重視高雄5G AIoT產業發展,並指出台灣長期以科技硬實力享譽全球,但始終欠缺科技軟實力,因此5G AIoT推動著重實證應用驗證,今日智慧科技導入渡輪新航線將開啟渡輪觀光新時代,增加娛樂性、知識性與便利性,透過智慧科技導入未來也與商圈結合增加商機。 羅達生表示,高雄是具有實證發展潛力的場域,除本身是工業城市,同時是製造業重要基地,也有全國最高的農漁業產值,加上全國唯一美麗的港灣及發達的服務業,各級產業都有深厚的智慧科技應用需求,將帶動產業與城市的轉型,盼中央在經費上多支持,高市府會給予任何應用場域的全力支援與單一窗口的最佳效率服務。 羅達生強調,亞灣實證場域已備妥,接續技術、資金與人才到位及產業進駐,未來跨領域技術融合將非常快速,而亞灣從1.0邁入2.0,就是希望把蓄積的實證解決方案拓展到海外市場,藉由亞灣進駐企業的海外客戶與供應商帶入亞灣做實證,以利海外市場商轉的延伸,打造亞灣成為國際智慧科技解決方案共創基地。 工研院電光所副所長李正中指出,工研院開發出全球首創結合透明顯示、AR及人臉朝向追蹤、深度學習多感測跨屏定位、影像輔助定位等技術的「AI跨屏導覽系統」,可主動偵測遊客視線在透明顯示螢幕上顯示所視的地景介紹與相關資訊,同時與友達光電共同研發的AM Mirco LED技術,遊客僅須透過手勢操作,即可進行零接觸操作與AR互動體驗。 高輪公司董事長黃淑美則表示,高雄擁有獨天得厚的山海河港美景及許多歷史古蹟,搭載5G智慧窗屏的旗福2號將於12月24日起行駛於新開設的「鼓津棧」航線,屆時遊客可搶先體驗在地山海風光與智慧科技的融合創新,零接觸的接收到嶄新且深入的人文歷史導覽,最新航班資訊可查閱高輪公司官網。 友達總經理柯富仁指出,因應5G AIoT時代來臨,場域技術應用是友達高雄軟體研發中心開發策略的重點方向。未來將延續集團既有的顯示技術優勢,創造健康醫療、交通資訊、公共資訊、娛樂、零售、企業及教育等智慧創新應用,並結合工研院的前瞻技術研發能量,以系統軟硬體技術拓展更多場域經濟,讓台灣的技術與產品能在國際市場上創造更大的優勢。 經發局長廖泰翔指出,亞灣5G AIoT創新園區兩年來已吸引逾130家大廠及新創進駐,創造近千億元投資及5,700個就業機會。近期公布的亞灣2.0計畫已有國泰金控進駐成立資訊開發中心,國內其他金控及電子五哥也表達高度投資意願,未來將與中央合作開發現有27.8公頃大型水岸基地,打造企業集團旗艦中心聚落,引進國際級企業設置總部或研發基地,形塑兼具休閒觀光與金融經濟的開放水岸廊帶,歡迎更多企業投資高雄,市府一定會提供最好的服務。   本文轉錄自台視新聞網 本網頁所刊載之內容,或有提供或建置相關連結至第三人網頁,該等連結所指向之網頁或資料,均為被連結網站所提供,相關權利為該等網站或合法權利人所有,本網頁內容僅供參考,不擔保其正確性、即時性或完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