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tries by Janet Tsai

人才培訓-重機產業永續發展淨零講習班

為協助重機產業業者掌握國內外產業淨零趨勢,以持續在全球供應鏈中獲得業務合作,爰藉由本課程講授國內外淨零趨勢、產業淨零案例及政府輔導資源,加速引導產業建立碳管理能力與認知,掌握低碳化減碳作法與效益,並可即刻投入淨零作業,讓「零碳」成為臺灣產業的新優勢。誠摯邀請相關業務承辦人員及對淨零碳排議題有興趣之產業從業人員報名參加! 活動時間:113年3月22日(星期五) 9:00~16:30 活動地點:高雄軟體園區會議中心A棟-中庭交誼廳 (高雄市前鎮區復興四路12號) 報名網址:https://pse.is/5mzrl3 報名資格:國內依法登記成立之製造業(C類)在職員工或取得經濟部產業發展署核發創意生活事業證書企業之在職員工。 主辦單位:經濟部產業發展署 協辦單位:財團法人船舶暨海洋產業研發中心 執行單位:台灣區造船工業同業公會 聯絡資訊:02-2808-5899 #958 陳小姐、07-813-9506 林小姐

113年菁英助學獎助學金

船舶中心獎助學金公告 國艦國造 / 離岸風電 / 智慧自駕船舶 船舶設計、海洋產業專才就是您! 招募對象: 取得碩士班之入學資格者 電機、造船、輪機、土木、機械、 電子 、 自動控制 、 資通訊 、資訊工程、 海洋工程等各領域專才 皆可報名 獎助金額: 碩士班研究生於就學期間 每月補助新台幣一萬伍仟元以上,以二年為限 招募期限: 113/5/17截止 請參閱附件:113年船舶中心獎助學金簡章

船舶中心攜手貝富新能源 推動臺灣邁入浮式風電新階段

財團法人船舶暨海洋產業研發中心(簡稱船舶中心)與西班牙商貝富新能源有限公司(簡稱貝富新能源),於112年10月19日台灣國際智慧能源週簽署合作備忘錄,雙方將共同致力於推動臺灣離岸浮式風電的發展,提升國內產官學研單位對於浮動式風電相關議題的重視。雙方將以浮式風電落地臺灣為目標進行合作,結合貝富新能源在國際上的風場開發經驗,與船舶中心在地化離岸風電海事工程與浮式風電技術基礎,期能夠推動國內產、學、研參與浮式風電的設計、製造、運維等技術發展。 船舶中心致力打造台灣浮式風電生態系 船舶中心周顯光執行長表示,船舶中心自102年起深耕浮式風電的平台、錨繫與海事工程的規劃設計,已累積許多的設計研發能量與評估經驗,近年亦積極開發符合國內環境條件之半潛式浮式風機平台,強化國內浮式風電技術的自主能量。此次與貝富新能源合作,希望集結雙方優勢與資源,推動臺灣浮式風電技術之提升,串聯在國內風電、海事工程領域的產、學、研夥伴,聚焦浮台設計、供應鏈至海事工程評估等各面向。   浮式風電將邁入前商業化發展階段 貝富新能源總部位於西班牙馬德里,團隊具備豐富的浮動式風場建置經驗,2022 年 5 月宣告進入台灣市場,推出位於新竹外海、總裝置容量可達 1GW 的「九降風離岸風力發電計畫(Winds of September);日前已在外海成功部署浮動式光達(Floating Lidar),展開海氣象參數資料(包 含風、浪、流數據)蒐集;將爭取浮動式風場示範計畫選商。此次合作備忘錄的簽署希望透過雙方各自的優勢與專長,加速前商業型(Pre-commercial)方案產出,促成臺灣離岸風電的多元發展,提前為臺灣浮式風電發展條件進行健檢。   歡迎各界共同投入臺灣浮式風電發展 船舶中心將持續聚焦浮式風電的發展,期待透過本次與貝富新能源攜手合作,協助國內離岸風電加速邁入浮動式階段,降低各界對於臺灣浮式風電發展的疑慮,帶動國內產業為浮式風電進行規劃部屬。合作協議書之簽署,為各界之期待,盼帶來更多開發商評估臺灣浮式風場開發,預期後續將會有更多創新需求,引領產業展開更多的合作。   新聞聯絡人:財團法人船舶暨海洋產業研發中心 海洋產業處 電話:02-2808-5899#405 傳真:02-2808-5866

「智馭號」新船發表會 引領船舶產業再邁進

在經濟部產業技術司支持下,船舶中心於本(112)年度完成建造一艘可於外海惡劣天候下航行之自動駕駛共通性測試船「智馭號」,於今日(27日)假嘉信22號遊艇碼頭舉行新船發表會。由船舶中心執行長周顯光主禮,並廣邀智慧船舶相關裝備及系統廠商共同觀禮,見證船舶中心致力於跨域整合以提升造船產業競爭力所開創的重要里程碑。(圖一) (圖一)新船發表會開彩球儀式(由左至右為成大近海水文中心范揚洺博士、中央氣象署齊祿祥副組長、造船公會馬保玉秘書長、船舶中心周顯光執行長、嘉信遊艇龔俊豪總經理、海洋大學翁維珠副教授) 有鑑於政府推動無人載具科技創新實驗條例及無人載具科技實證運行補助計畫,船舶中心自107年承接經濟部產業技術司自駕船科專計畫,累積發展多年智慧船舶核心關鍵技術,並運用於打造本次完工下水的「智馭號」(圖二),這是台灣第一艘通用型自動駕駛外海測試船,透過建構客製化自駕船系統功能測試程序,結合自動駕駛所需之感知、決策及系統功能,可建立從虛擬船模場域到實際船舶水域的各項測試標準流程,除可提供具有外海實船測試需求的業者進行海試驗證,並可協助業者發展船舶智慧駕駛之服務與產品,提升研發成果擴散效益。 (圖二) THETIS Smart Ship智馭號 船舶中心執行長周顯光表示,考量第三方實驗測試用船隻於國內外較為少見,智馭號的亮相,將可有效解決船舶產業相關廠商因缺乏測試載體而錯失發展際遇的問題,測試船可提供的各項服務,如感知裝備功能測試、自動駕駛導航、避碰與控制功能測試、輔助裝備與自駕系統功能測試、外海場域低軌道衛星通訊訊號接收、電源管理系統動力調配測試等,都可望透過智馭號驗證各項產品功能,協助廠商優化產品品質,提升各項裝備系統應用於船舶的可行性,進而建構完整的商業模式。 為使潛在客群可充分了解智馭號所配備功能及可提供測試服務項目,本次活動特安排智馭號技術解說及操船模擬室參訪,吸引近百人共襄盛舉,並與多家船舶相關業者如:低軌道衛星通訊、替代燃料方案供應商、水文探勘業者等進行合作洽談,期透過智馭號帶領我國傳統船舶產業佈局市場先機,航向智駕科技跨域服務的新藍海。 (圖三)新船發表會合影

離岸風電浮式基礎設計聯盟簽署MOU 共同推動我國浮式風電設計能量

為響應政府能源轉型目標及浮動式風場示範規劃,由財團法人船舶暨海洋產業研發中心(以下簡稱船舶中心)召集,邀請經濟部能源署游振偉署長見證,與4家國內頂尖工程顧問公司及臺灣大學工學院等產學單位,共同簽署合作備忘錄推動離岸風電浮式基礎設計工作,為即將推動的浮式風場示範獎勵計畫做出貢獻,並加速區塊開發邁向浮式風場的發展。 船舶中心攜手產學單位簽署MOU 共同提升我國浮式風電設計能量 船舶中心於2日和4家國內擁有豐厚經驗及提供全方位工程顧問技術服務的工程顧問公司,包含中興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台灣世曦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林同棪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亞新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及國內浮式風電工程學術研究領域的代表單位臺灣大學工學院,進行合作備忘錄簽署。共同響應政府2050淨零排碳能源轉型目標及浮動式風場示範規劃,攜手發展與推動臺灣離岸風電浮式基礎設計驗證技術能量,並能增加在地離岸風電與浮式風電設計成果能見度,及偕同培育離岸風電與浮式風電設計人才,厚植我國產、學、研單位浮式風電設計能量。 離岸風電浮式平台基礎設計在地化合作備忘錄簽署,(前排左4)能源署游振偉署長、(前排左3)船舶中心邱逢琛董事長、(前排左2)亞新莫仁維董事長、(前排左1)台灣世曦廖學瑞總經理、(前排右3)台大工學院江茂雄院長、(前排右2)林同棪王宇睿董事長、(前排右1)中興陳伸賢董事長。 經濟部能源署署長見證 樂見我國建置浮式風電自主量能 合作備忘錄之簽署,由經濟部能源署游振偉署長作為見證人,游署長表示,政府以階段性方式推進再生能源離岸風電發展,期許持續與產、學、研單位合作並肩推動我國再生能源發展規劃,達成能源轉型的目標。依我國目前已規劃離岸風電長期發展路徑,規模將擴大朝向深水海域發展,浮式風電為必要發展的重點角色,若能從設計階段即著手建立國內浮式風電發展能量,更能掌握後續經營發展。游署長藉由此次盛大場合,就臺灣浮式風電的未來發展等重要議題,與現場聯盟成員貴賓交流,並樂見共榮共進,建置我國浮式風電自主發展量能。 經濟部能源署游振偉署長於活動中致詞。 組成基礎設計聯盟 促使國內離岸風電產業加速邁入浮動式發展階段 船舶中心邱逢琛董事長表示,臺灣離岸風電發展已經邁入第三階段區塊開發,隨著開發場址離岸漸遠、水深漸深,浮式水下基礎將成為具競爭力的可行方案。船舶中心團隊在經濟部能源署的支持下已累計豐富的離岸風電海事工程規劃經驗和研究成果,近年來持續建立浮式基礎之設計能量,至今已完成半潛式平台之概念設計並取得第三方驗證單位之原則認可(Approval in Principle – AIP)證書,後續將尋求開發商的合作,推進原型機組設計建造和實證工作,並促成國內供應鏈的參與。期待透過本次合作備忘錄簽署,建立量能合作推動離岸風電浮式平台設計工作,並共同聚焦離岸風電浮式平台的國內自主設計能量並落實產業化推動議題,為即將推動的浮式風場示範獎勵計畫做出貢獻,並加速區塊開發邁向浮式風場的發展。讓臺灣能因應特殊環境條件需求,順利擴增開發海域與容量,邁向多元載台設計的離岸風場發展方向,提升並鞏固國內離岸風電產業競爭力,為臺灣浮式風電共創多贏效益。 財團法人船舶暨海洋產業研發中心邱逢琛董事長於活動中致詞。   新聞聯絡人:財團法人船舶暨海洋產業研發中心 海洋產業處 電話:02-2808-5899#405 傳真:02-2808-58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