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tries by Janet Tsai

調查全球垂直式風機市場現況於2021年進行新市場報告

近幾年有許多研究在垂直軸風力發電上,而Zion公司對市場評估,未來所產生之能源效率,風力發電機類型眾多,其主要風機轉子為橫向擺置,而葉片型式大多以垂直式樹立,元件位於渦輪機內部之基部處,在渦輪機中發電機和齒輪箱設置於地面,目的是方便進行維修及操作使用,垂直式風機可受多方向風力的影響,便可在風場中更緊密地收集能量把動能轉換為電能,增加每單位面積所產生的功率。 對於市場要求以垂直軸風力發電機安裝並使用於再生能源上,隨著科技日新月異,此類風機產品大量的生產,未來再生能源便可替代核能及火力發電。垂直式風機比水平式風機有眾多不同之處,如不需要任何感測器及相關控制機制,可利用較少風力產生相當於水平式的能量,在外部條件方面,可受到較慢之風速及塔架海拔設置高度較低。此外,隨著技術進步和該行業不斷增長投資,預計近年加速全球垂直軸風力渦輪機市場的增長,在全球市場調查中,發現垂直式成本有效且容易使用,未來可能廣泛利用垂直軸風機。 圖1 垂直軸風機 全球垂直式渦輪機市場範圍廣大,根據地理分為北美、拉丁美洲、歐洲、中東、非洲及亞太地區。在這些地區中,由於垂直軸風力渦輪機的發展和該地區的技術發展,北美洲預計領先其他各個區域,不管式技術方面及市場發展層次都領先群雄,此外,預計大量的安裝及操作將凸顯對垂直式使用方面的增加,這促進北美垂直式風力渦輪機市場的成長。 在另一方面,隨著美國其他地區生產稅收抵免計劃撤銷,目前投資情況不明確,對未來市場產生不利之影響。但經濟不論是否影響再生能源方面,亞太地區和歐洲預計跟隨北美,並在未來看到垂直軸風機大幅增長。主要因素預計垂直軸風力發電機的安裝數量的增加及操作技術使用方面,對這些地區增長風機在預測期間內規劃市場調查並對往後進行改善。   資料來源: 1. http://www.openpr.com/ 2. http://www.transparencymarketresearch.com/vertical-axis-wind-turbine-market.html 3. http://chollywood.info/global-vertical-axis-wind-turbine-market-2016-uge-helix-wind-windharvest-astralux-kliux-energies/

遊艇外型設計趨勢 - 運用燈光與金屬材質裝飾外觀的範例

Rossinavi發布I-TRON及Attitude兩款遊艇的設計概念 義大利Rossinavi造船廠正式發布兩款豪華遊艇的設計概念:「I-TRON」專案及「attitude」專案。「I-TRON」源自南韓超級遊艇外觀設計師Chulhun park與義大利內裝設計師Francesca Romana Treleani的聯手設計。這艘42公尺的頂級遊艇擁有運動型遊艇的特性,很適合具有冒險進取精神的客戶。設計師Park不僅著眼於環境因素,更將多項前衛思維融入「I-TRON」的設計中,包括輕量級的流線型船身以及高燃油效率的油箱。Park的設計美學經典充分展現於從船橋到艇艏的藍色曲線。 圖 1  42公尺的頂級遊艇 圖 2 I-TRON的內裝充滿無數反光表面 「I-TRON」的內裝設計將未來感元素及燈光融合為一。設計師Treleani運用特意的反光曲面邊緣、發光材質和表面以及天花板與艙壁的巧妙開口,營造出充滿未來感、明亮的船艇內空間,並白與藍搭配的色調,正呼應遊艇外觀曲線的細部設計。主臥船艙位於遊艇前方,擁有私密的玻璃走道及陽台,讓人可同時享有周遭內裝與外觀的景觀。值得一提的是「I-TRON」專案的海灘俱樂部設有採用玻璃底材的夢幻型私人游泳池,最能提供絕美的水下風光。 Rossinavi造船廠聯合義大利新銳設計師Carlo Colombo與A++建築設計研究室所共同設計的「Attitude」,採用全新的遊艇設計與製造概念。並船身外型不僅有高速及高效能之運動,更具備動靜皆宜的優雅外觀。「Attitude」的設計融入多項環境考量絕大部分艇身位於水平面以上,因而能以淺吃水方式航行、減少水中阻力,最終達到節省燃油、降低排放的目標。「Attitude」的創新設計最適合於水上活動與航行,為性能與時尚的完美結合。 「Attitude」是Rossinavi結合傳統龍蝦船、新世代性能與高階遊艇標準的最完美演繹。這款遊艇優於現今其他動力遊艇之處在於其超大的延伸式舷窗,能夠提供無限廣闊的視野及一覽無遺的水上風光。內裝設計上更可讓人們無感於水上與陸地的差異,全然體驗身處典型義式別墅的舒心與奢華。53公尺「Attitude」的所有細節皆具有極致優雅的精心設計,無論是玻璃環繞的主臥船艙,或是靈感取自高性能跑車造型的包圍式鋁合金擾流翼,都能完全滿足最挑剔客戶的需求。「Attitude」最令人驚豔的設計之一莫過於其半潛式海灘俱樂部,以及位於沉潛式游泳平台前方的柚木飾面日光浴區。

渡輪引領電力研發

丹麥人的環境保護聞名於世,該國的船東們亦深知必須盡一己之力,創新也是不可或缺的一環。全電力推進短程渡輪的研究與開發是全國性共同的課題,因為丹麥擁有蓬勃的國內與國際渡輪水路網。Danish Maritime Days新進的研討會發言人指出,支援創新研發正是目前各相關單位所關注的焦點。 船東需要創新產品的獨家使用權,以取得最大獲益並超越競爭對手。設備製造商需要的是與造船廠及船東合作,共同使創新產品進入商轉。造船廠則是需要規模經濟、標準化製程以及高單價的非標準解決方案。然而,船東、設備製造商與造船廠三方的營運取向卻似乎缺乏交集。 亞洲造船廠與歐洲造船廠不同的是,亞洲造船廠在開發新的解決方案時通常較少、甚至不與船東溝通。研討會中曾提及,船東盡可能尋求特定的造船業者,以提高誘因的方式引進創新應用,然而長期下來卻可能演變為造船廠從船東的依存關係中獨利己方。 從事丹麥與德國間渡輪營運的Scandlines公司引進了兩艘油電混合動力渡輪,提供丹麥蓋塞與德國羅斯托克之間的航運服務。延期多時的新船Berlin於五月正式商轉,另一艘Copenhagen則仍於丹麥Fayard造船廠建造中;兩艘油電混合動力新船各具備1,300名乘客與460部汽車的載運能力。 圖 1 油電混合動力渡輪 兩艘新船原承造商為德國Nordic造船廠(經組織重建後,目前稱為「雲頂香港MV-Werften造船集團」),Nordic因當時船廠營運困難而無力完成。Fayard造船廠於2014年取得建造合約,包括大幅度地重新設計以減輕船身重量。 Scandlines特別專案經理Marc Bergstein表示,先前Fayard造船廠於1997年所建造的Prinsesse Benedikte渡輪上安裝1.9 MWh的電池組,使油耗及排放量均降低約15%。然而,其轉換也同時遭遇數個問題,例如船級規範、船上現有系統與新電池系統間的介面問題等。 這些問題在Berlin及Copenhagen兩艘新船上已不復見,其設計為僅需15分鐘即可充飽其4 MWh電池。然而,由於新的充電應用方式需要強力電網支援,對陸岸的基礎設施形成莫大的挑戰。每次航行的末段航程上,系統應能提供渡輪使用20分鐘的電池動力。 同期,電池技術的進步相當快速。Bergstein於簡報中表示,電池的價格每三年降低一半,而其效率每年可提高8%,因此可望在2018年之前達到渡輪全程採用電池動力航行的目標。 另一項專注於電力推進的丹麥渡輪專案,已由作為聯盟成員的Søby Vӕrft造船廠進行開發,負責為Aerofaergene建造電力推進渡輪。 此項電力推進渡輪專案獲得歐盟H2020計畫的支援,計畫內容涵蓋60公尺長、650噸空載排水量的船舶設計與建造。為符合DNV-GL船級認證,最高船速應達15節,動力達1,500 kW。 該計畫中要求以碳纖維作為上層結構的強化材料,以利通過SOLAS的認證。預期2017年進入示範營運服務後,渡輪的每年CO2 排放量可降低41,500 kg。 聯盟的成員(如下表)亦致力推動商轉計畫,目標是2020年前每年至少引進10艘電力推進渡輪,並於2030年以前達到100艘以上,屆時CO2的減排量當能多達每年300,000噸。  

透過可攜式解決方案,壓艙水不再是瓶頸

圖1 Damen公司產品示意圖 / 資料來源: World Maritime News 綠色思維僅屬於理想主義者的時代已經過去了。擁有敏銳商業意識的業者已經明瞭,公眾需求及新的法規無疑為環保產品開創了商機。而荷商Damen公司採用的最新款可攜式壓艙水處理單元將是進場的最佳時機。 每艘船上都有偷渡客-它們的體型雖然只有幾公釐大,卻以數百萬計藏身於壓艙水中。這些微生物能隨心所欲到達任何地方,不過,它們的這般愜意即將終結。隨著2016年9月IMO國際海事組織壓艙水公約的認可,船東們必須採取行動來確保從船隻排出的壓艙水不含有可能干擾當地生態系統的不速之客。業界也將投資於壓艙水的管理,換言之,這為準備就緒的業者們創造了莫大的商機。 最完美的時機 荷商Damen公司就是準備就緒的業者之一。第一套採用行動壓艙水排放技術的InvaSave可說是在最佳的時機推出。此貨櫃大小的可攜式單元在德國漢堡的SMM海事船舶展中展出後,僅相隔數日,IMO國際海事組織的壓艙水公約就獲得認可。 新法規中更突顯出InvaSave的重要性,因為InvaSave所提供的優勢已超越環境保護的議題。這款新產品的主要推手Matthijs Schuiten表示:「不只船東能從產品獲益,港務管理局與港口也會主動提供壓艙水的處理,使本身不具壓艙水處理能力的船隻能順利地完成停泊運輸作業。」 Schuiten是Damen造船集團的綠色產品經理,負責掌管集團旗下的Damen綠色解決方案,Schuiten在Damen任職期間向管理高層提出構想:「為何不製造一種可攜式壓艙水處理單元,在必要時刻隨時隨地提供彈性運用?」Damen管理層級一致贊同此構想,並給予Schuiten著手開發的機會。 Schuiten認為有領導級船廠Damen以及荷蘭三所壓艙水試驗學會的支援,附近又有大港埠,這是實現夢想最理想的環境。 產品批核 然而,Damen並未資助充分的經費,Schuiten必須證實自己的構想,並證明此產品具有市場價值。同時,尋求可從InvaSave實現後獲益的其他組織的贊助。Groningen Seaports是早期的贊助組織之一,現已成為InvaSave的第一個客戶。參與研發階段的組織,包括Royal Wagenborg、Van Gansewinkel、Imares及MEA-nl,其中MEA-nl是依據IMO要求執行所有必要試驗的組織。「有了這些組織的協助,我取得了大量補助金。」至此,其不僅說服Damen此產品的可行性,也使Schuiten得以投入產品的研發。 設計之初,Schuiten和專案團隊是由幾項指標開始著手。首先,壓艙水處理單元必須能夠靈活操控。另一個目標則是環境保護,因此,去除不必要微生物的流程中不使用任何化學物;同時,在壓艙水處理後,殘留物的體積也必須盡可能縮小。構想中的Damen綠色解決方案最終產品,是集高科技、經久耐用、絕佳處理能力、操作容易於一身的優異產品。Schuiten表示:「隨插即用,是我對產品的期許。」 圖二 InvaSave的內部 / 資料來源: World Maritime News 採用貨櫃作為載具 該團隊早已有將所有設備裝入貨櫃的構想。「因為這是海事產業從業人員最知道如何搬運的載具。」貨櫃可以利用船舶或是卡車運送,也能獨立放置在碼頭上。「有些人認為這是不可能的任務,一個貨櫃絕對無法容納如此多的技術。」 Schuiten瞭解此舉並非易事:「這等於是要建造不曾存在的東西,未經處理的水從貨櫃的一頭進去,乾淨的水從另一頭出來,而且許多零件都必須自己創新和製作。不過,事實證明一切,InvaSave是目前市場上唯一能夠在出口處透過單一步驟處理壓艙水的技術。」 InvaSave技術的原理是以連續性過濾結合紫外線處理。汙泥及沉澱物於二次處理中除水及壓縮,並可於稍後交由陸岸單位處理。經處理後的壓艙水絕對能夠符合IMO壓艙水管理公約D-2條款所規定的壓艙水水質性能標準。 模組化 一套InvaSave尚無法於合理時間內完成大型貨輪的壓艙水處理,Schuiten和他的團隊於研發開始即瞭解這個事實,系統也因此走向模組化。Schuiten表示:「如果是大型船隻或是時間有限,則可利用幾套InvaSave聯合運作,大幅提升處理能力。」聯合運作可於岸上進行,亦可於駁船上進行。 雖然新的法規已頒布,絕大部分的船東也勢必要在船上安裝壓艙水處理系統來因應新的法規要求,但Schuiten仍對InvaSave有著高度的期許:「對於可能無意願加裝處理系統的船東而言,InvaSave是最可行的替代方案。」或許是因為船隻是航行於非豁免固定航線,或是船齡已高而無投資價值,InvaSave確實能夠改善港埠的環境及運作。如果船隻靠泊時船上的處理系統故障,就有可能阻礙碼頭的運作。此時若有InvaSave可供運用,應能協助排放壓艙水,使船隻得以順利卸貨。InvaSave的商轉模式就像服務供應商一樣,要能保證為港埠提供最佳的服務。 資料來源: With Portable Solution Ballast Water Is no Longer a Bottleneck

挪威海事局參與世界第一艘氫動力渡輪開發

挪威海事局(NMA)的綠色能源技術專家們參與了名為船舶所使用氫氣和電池技術的創新供電方式(HYBRIDships)的創新計劃,Fiskerstrand船廠目標在於開發全球第一艘氫動力渡輪,而挪威海事局也批准利用氫氣作為海運燃料的計畫。 船舶所使用氫氣和電池技術的創新供電方式計畫的理念,是建立於電池和氫氣技術實現在遠航程和大型船舶上達成零排放目標的推進系統所需的知識庫,Fiskerstrand船廠為此計畫的主要推手,該計畫於2016年12月得到PILOT-E支持,PILOT-E為挪威研究委員會,由Innovation Norway公司和Enova公司共同創立。 圖1 氫動力渡輪設計 / 資料來源:Fuelcellsworls Fiskerstrand集團的執行長Rolf Fiskerstrand表示,此複合動力渡輪計畫目標訂於2020年開始營運。渡輪的主要推進能量來自氫氣和燃料電池,為確保節能運行,此計畫亦使用普通電池作為補充電力。 為了處理這次特定船舶設計,此計畫提出挪威海事局關於在海運中使用氫氣做為燃料的相關檢驗程序,此程序同樣適用於挪威驗船協會(DNV)的法規。 氫氣原則上可採用不同的方式製作,但對於燃料電池渡輪來說,氫氣通常來自於電解水或膜分離技術。電解水在製作上沒有任何其它排放物;膜分離技術則要對於同時產生的二氧化碳進行後續處理。簡而言之,氫能燃料電池渡輪將通過船上儲氫罐中的氫氣和空氣中氧氣反應形成電流和水。 安全使用新技術之新規定 挪威海事局近期在創新計劃的早期階段投入資源,代表新技術在不被現行法規涵蓋的狀況下能準備更周全。挪威國家航運及導航局長Olav Akselsen表示,在開發新解決方案的方面挪威海事局是非常重要的合作夥伴。 船舶所使用氫氣和電池技術的創新供電方式計畫於2017年1月9日正式啟動,第一階段為確認技術與法規要求的一致性,檢查及測試燃料電池在海洋條件下的運作狀況,以及發展氫氣在填充或操作上的解決方案和程序。 Rolf Fiskerstrand表示非常感謝挪威海事局願意參與其中,由於相關技術已經備妥,風險評估及相關法規的批准將是此計畫的關鍵部分。Fiskerstrand船廠補充說明,在此階段還必須確認渡輪系統間的連接、適當的測試以及相關的駕駛技術。第二階段則是著力於新技術能夠順利轉換使用於不同渡輪上,包含相關測試、駕駛和操作等部分。 資料來源: fuelcellsworks

壓艙水_深入了解實際實施的情況

國際海事組織的船舶壓艙水管理公約可能是近十年來最受矚目的海洋環境法規之一,而芬蘭於2016年9月8日簽署該案通過後,人們帶著複雜的情緒迎接此法案生效。 大多數人非常欣喜此一備受期待的法律架構生效後,即能解決世界各地因不經意的運輸具有攻擊性的外來物種所造成的問題。然而,國際航運界的船東代表們卻給了一個模稜兩可的反應。 雖然大部分的船東都非常歡迎該法規能夠制定出一個明確的時間表,因為這代表能幫助船東將其從一個虧損且延宕許久的投資決定中解放出來,但仍有跡象顯示,儘管壓艙水管理公約已經等待批准許久,許多人卻還沒準備好因應措施。 能確保更廣泛實踐海洋安全且永續經營目標的一份子,IMarEST (Institute of Marine Engineering, Science & Technology)準備於2017年1月12、13日在國際海事組織(IMO)倫敦總部舉辦一個為期兩天的特別活動。這次活動的重點是回答對於即將生效之法規相關未解決的問題,並且希望為社會所面臨的挑戰提供一些完美的解決方案。IMarEST的技術總監,同時也是為這次活動提供重要協助的Bev MacKenzie博士表示:船東和運營商除了需要採取技術措施,如選擇適合的處理系統和它的應用安裝以外,仍有一些科學和技術問題需要盡快處理。 在今年IMarEST第六屆的壓艙水技術會議將被賦予和以往相當不一樣的意義,當然不只是因為法規終於被簽署通過了。Bev MacKenzie博士表示:我們希望能夠調整它的流程,讓它不會在會議中流於形式,而是採取一個以問題為基礎且具有參與性的態度去真正地吸引更多代表參與會談,並且幫助他們能夠對解決這些問題做出實質的貢獻。為此,在這個於國際海事組織倫敦總部舉行的活動中,將包含論文徵集的技術及科學會議和小組討論時間,並且提供足夠的網路曝光機會。 在已確認的主講人中,MEA-NL的Marcel Veldhius博士將探討港口國如何去檢驗船上的相關文件,且如有必要將對排水進行抽樣;他表示有效的管制是公約成功的關鍵。EnviroManagement公司的Marcie Merksamer將研究關於壓艙水處理系統的演變、測試及驗證這個不可避免的複雜世界,她會分析IMO的法律架構和美國海岸警衛隊(USCG)、船籍協會和船旗國之間的相互作用。Environmental Research Services的David Wright博士認為針對每艘符合SOLAS的船隊進行排水採樣是不切實際的方法,而以一個以風險為本的方法則是從對抗其它汙染方式中借鑒因應之道。而在其它會談中將探討壓艙水處理系統的選擇和安裝、港口國所需作的準備和應急措施等議題。 會議結束後,IMarEST將會和代表們根據提交的文件和會談中提出的觀點合力製作一系列的”HOW-TO”文件;為了確保這些文件能夠被充分利用,在適當的情況下,將由IMarEST把這些文件提交給國際海事組織的相關委員會和小組委員會。 Bev MacKenzie博士談到:從這個意義上來說,代表們將會有一個真正的機會去協助制定該法規的執行層面。目前尚無任何一個壓艙水會議能提供如此獨特的機會去直接探討公約實行情況的相關技術、科學和實際應用的問題。

淺談印度航母國造

目前世界上一共有12個國家擁有航空母艦:美國、英國、義大利、印度、中國、俄羅斯、法國、西班牙、泰國、巴西、韓國、日本。而目前有能力自行設計建造航母之國家只有英國、法國、俄羅斯和美國4個國家,因此印度若能成功完成維克蘭級航母之建造,即成為全球第5個能獨立設計建造航母之國家。 印度海軍目前擁有超過230艘正在服役的軍艦,包括維拉特號航空母艦、維蘭瑪迪雅號航空母艦等航空母艦。近年印度開始發展海上力量,除了積極向外國購買多艘船艦外,也開發國產核潛艇及航空母艦,力圖晉升海事強國。目前印度正在服役中之航母有巨人號(INS Viraat)約25,000噸,以及超日王號航空母艦(INS Vikramaditya)約42,000噸。前者為英國所建造,後者是由前蘇聯所建造。 圖1 巨人號 圖2 超日王號 由於巨人號艦齡已六十年,將在數年內淘汰。因此印度海軍著手國造航母的計畫。該計畫為兩艘維克蘭特級的航空母艦(IAC-I、IAC-II)。IAC-I於2008年開始在科欽造船廠建造,並於2009年2月28日安放龍骨,2011年12月29日首次從旱塢移出大海,2013年8月12日首次下水。然而印度從未有任何建造此類大型船隻的經驗,加上該項目的規模與複雜性,導致建造期間曾多次出現延遲施工的情況。同時,俄羅斯為印度海軍改造的超日王號航空母艦成本不斷超支,成本上升數十億美元,也影響印度維克蘭特號的建造工作,因此IAC-I的官方交付時間延至2018。 不過,最近美軍視察時卻發現,該艦作戰能力不如預期,直言10年內都無法作戰。美國擔心若印度堅持國機國艦都要自製,恐怕會讓印度機艦的現代化嚴重落後,且限制作戰能力;美國準備積極分享航艦技術給印度,希望印度能協助美國,在印度洋制衡中國大陸海軍。 正在積極國造航母的中國大陸,同時也在角逐全球第五個國造航母之列,相較於印度的現況,中國大陸宣稱其設計成熟度以及建造進度,遠優於印度海軍。因此,誰是亞洲首個國造航母的國家,目前仍有極大的變數。

世界第一艘風力發電機零組件運送船

西門子風電公司(Siemens Wind Power)於丹麥埃斯比約(Esbjerg)的港口展示世界第一艘專門用來運送風力發電組件的高承載駛上/駛下船(Ro/Ro船)。 「Rotra Vente號」船長為141公尺是由丹麥的Deugro Denmark公司所設計,此船型將用於運送如風電葉片、結構本體等風力發電組件,此產品由西門子風電公司於英國赫爾(Hull)及德國庫克斯港(Cuxhaven)的組裝工廠運送至丹麥埃斯比約或其他位在北海及波羅的海的港口。 這艘船以一艘現有的貨櫃船為基礎進行重新設計,並在荷蘭哈爾丁斯費爾德-希森丹(Hardinxveld-Giessendam)的Holland Shipyard造船廠改造,重新賦予新的任務。其中改造的部分是位於船艏的大門,使裝載物可直接從船艏運送至重建後的貨物甲板。此甲板上面設有可伸縮的屋頂,可保護風力發電機的結構本體在運送的時候不會受到海水的潑濺,另屋頂是可伸縮的,靠港時亦打開屋頂並直接用吊車吊裝貨物至船上,而不需經過RoRo坡道。 「Rotra Vente號」的姐妹船正在建造中,名為「Rotra Mare號」,將來主要的任務也是運送風力發電機組件,此船可以承載12座風力發電機的轉子與葉片,再將貨物從西門子在英國赫爾(Hull)或丹麥奧爾堡(Aalborg)的製造工廠運送至預安裝的港口,預計於2017年第一季完工。 圖 1 Rotra Vente號運送風力發電機組件 圖2 Rotra Vente號上可伸縮的屋頂 資料來源: Spotted: World’s First Wind Turbine Components Carrier Opens Wide

日本海洋再生能源開發(上)

面對能源不足的問題,對於擁有世界第六大經濟海域的日本來說,如何利用如此豐富的海洋能源,實為當務之急。日本經產省近年積極推動海洋再生能源,開發各種發電方式,經過原型開發、水槽試驗、縮小尺寸實證試驗、原尺寸實地實證試驗等流程,再由產業界進行實機大量生產。 根據2013年4月日本內閣會議決議的海洋基本計畫,訂定了以下幾點政策:初期發電成本以每千瓦小時40日圓(40JPY/KWh)為目標,持續研究開發更低廉的發電成本,實證試驗場域的整備及第三方評價機制。本篇針對海上風力發電、波浪發電、潮流發電、洋流發電及海水溫差發電系統等日本海洋再生能源發展概況做一簡介。 海上風力發電依結構體固定方式的不同,可分為固定式及浮動式。固定式海上風力發電是將風塔結構直接固定在海床;考量建造成本及施工難度,固定式適用於水深30~60公尺的海域。浮動式海上風力發電是將風塔建構在浮動平台或巨型浮桶上,再以繫泊設備固定在海床上,多設置於水深50公尺以上海域。 圖1 固定式風力發電及浮動式風力發電 (資料來源:港湾用語の基礎知識9 洋上風力発電) 日本目前運作中的海上風力發電,超過80%的發電量為近岸發電(離岸1公里內),且絕大多數為固定式,分佈在關東地方的千葉縣、茨城縣,東北地方的山形縣、秋田縣,九州地方的福岡縣以及北海道。浮動式分布於九州地方的長崎縣及東北地方的福島縣。 圖2 日本運作中及計畫海上風力發電分佈圖 (資料來源:洋上風力発電の現状と今後の展望) 至2014年,全日本風力發電(陸上及海上加總)功率為264萬千瓦,其中海上風力發電總功率為5萬千瓦,佔全體風力發電的1.9%。依照日本風力發電協會的規劃,2030日本海上風力發電的總發電功率目標是960萬千瓦。 圖3 福島縣浮動式海上風力發電  

2017年全球航運市場之預期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預測2017年GDP增長率將達到自2009年以來的最低點,而航運業將於2017年陸續遭受影響。因此,2017年航運業將會競爭激烈,其中也包含油輪業。在2016年,貨櫃航運業在拆除和整合方面努力打下了定心丸,幫助貨櫃航運市場的復甦,而散裝貨船航運市場也需要比照這種方法,以改善目前散裝貨船的現況。 全球經濟增長仍然疲弱且缺乏投資,因此,未來航運的增長潛力較低。八年來,全世界努力應對2008年金融市場崩盤帶來的巨大變化,由此產生的問題並非皆以最合適的方式處理,使許多大型經濟體仍處於”復甦”模式。 若要完全恢復航運市場需要幾年的時間以提高船隊使用率,其中產能過剩的部門必須減少,雖然政府幫助任何行業(包括航運業)於全球競爭是一件好事,但是政府直接補貼實際上對全球航運業產生了負面影響,影響自由貿易,破壞企業的公平競爭環境。 在經濟領域中,2016年歐洲改善,美國停滯,而日本也陷入停滯。因此,除了一些區域間貿易流動之外,並未看到太多的全球變化,並且在更廣泛的規模上沒有實際的需求增長。而在航運方面,由於原材料、天然能源與工業設施分散於全球,因此無論報告的經濟增長統計是對還是錯,中國仍然是2016年航運進出口的中心。 其中2017年世界GDP增長會有利於航運嗎?專家認為可能不會,因為全球GDP的增長目前是由服務部門和發展中/新興經濟體所驅動,因此導致航運業以較低的“GDP之於貿易乘數”來計算,可能比過去我們所習慣的航運需求水平還更低。 2016年對於散裝貨船航運業來說是一個可怕的一年。波羅的海綜合指數(BDI)在2月10日經過了290的歷史最低點之後綜合指數就全年穩定上升,11月中旬達到1,261點。這主要是由於船隊將主要商品鐵礦石運往中國從而受益。而隨著年度的進展,由於需求增長至超過船隊淨供應增長的影響,因此散裝貨船航運業的情況有所緩解。 中國鋼鐵廠藉由提高生產來取代進口礦石的需求。除此之外,由於中國煤礦運營日數的減少,因此帶動了大量煤炭進口至中國的需求。 BIMCO在散裝貨船的“恢復之路”為行業領導者提供了一些新的獨特的市場分析。這項分析確定船東必須做什麼才能於2019年恢復盈利。報廢船舶和避免建造新船是至關重要的,因為我們不能指望與過去相同的需求增長水平。對於2017年極為重要的是,船東必須非常小心地處理供需市場。雖然在2016年下半年較低水平的拆船持續進行,但卻不會提供船隊數目的增長,因此2017年和2018年將會訂購大量新船。中和這些大量新船的影響其唯一辦法是每年減少3000萬載重噸,雖然這不是最好的解決辦法,但卻可以減緩自2016年6月以來大量淘汰船隻所造成的危機。BIMCO預計供應方在2017年將增長約1.6%(2016年為2.2%)。 在2015年後,原油價格和油輪船舶價格預期下降。但由於全球煉油廠的吞吐量增加,使得貨運石油的船舶需求提高,因此油輪的供應得到適度的成長,造成了強勁的原油貨運船舶市場。而在2016年兩家油輪船隊的船隊增長了6%,由於需求增長放緩造成市場的不平衡,因此BIMCO建議,未來幾年石油的終端消費量必須趕上供給量,且在市場重新取得平衡前,必須吸收被炒作的石油股之價差。 全球石油供應在2016年繼續增長,儘管主要出口國家的生產受到嚴重影響,其原因為伊朗重新進入國際石油市場,讓原先成熟的石油市場產生了劇烈性的破壞,此事對油輪市場產生了連鎖效應,由於貿易模式的變化是否會使油輪市場受益還有待觀察,這取決於西非出口商保持其在亞洲市場占有率之能力,尤其是印度市場。 因此,BIMCO預計2017年油輪需求增長將主要來自中國和印度的大亞洲地區。BIMCO預計,原油船部門在2017年的淨船隊增長率約為3%(2016年為6.0%)。油輪製造的供應成長約為2.5%(2016年為6.1%)。且預計拆除油輪的作業可達到五年中的高點,但還不足以阻止貨運市場的虧損。 為了展現BIMCO對全球航運業的領導地位,2017年BIMCO將繼續對原油油輪市場的“恢復之路”進行一系列獨特的數據分析,其中散裝貨航運的恢復分析已於2016年發表。 由於在2015年惡化的市場條件下使得船隊需求增長,並且為未來交貨提供了大量的新訂單。因此,在這些狀況下為2016年下了一個壞的開始,如何將貨櫃運輸供應的能力與全球貨櫃貨物的需求相匹配,需求將會變得更加的迫切。 而貨櫃航運業在這種“自我造成”的航運市場危機中將如何度過呢?我們認為需要通過使用一些似乎被遺忘的方式,許多操作方法已經在市場上被成功的應用(例如減速航行和降低貨櫃船使用率),使得這些未被使用的貨櫃船在2016年投入(限制新訂單,報廢或合併)這些操作中。 2016年在合併方面脫穎而出,無論是以完全合併還是再聯合更大的合作聯盟皆能削減其營運成本。我們還可以看到了一個由政府資助的船東,申請法院保護的空前事件。 此外,由於一整年的拆船作業持續進行因此緩和了船東降低造新船的訂單所帶來對船隊營運的傷害。而巴拿馬型等大型船舶已經過時,導致船舶大尺寸的價值大為降低。 一般來說,貨櫃航運業會發現到目前難以適應新的市場情況,即使需求仍以全球GDP的成長速率增長,但卻不像過去兩年以上的成長速度那麼突出。然而,2016年首次出現船隊增長率低於需求增長速度(上次該情況出現為2009年),因此在貨櫃船供需市場的狀況得到改善。 BIMCO預計貨櫃航運業務在2017年淨船隊增長約3.1%(2016年為1.1%);因此假設貿易乘數回到了1%,且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經濟成長率3.4%成真,則2017年貨櫃船航運市場將不會有改善甚至還可能惡化。 資料來源: BIMCO: What Shipping Market can Expect for 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