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tries by Janet Tsai

船舶中心科專成果及論壇 聚焦智慧船舶與綠色航運

記者 經濟日報 金萊萊 為順應全球航運智慧化與淨零轉型浪潮,船舶中心10月16日於「2025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TIE)舉辦「智慧船舶技術與綠色航運走廊產業發展論壇」,匯聚國內外產官學研專家,共同探討智慧船舶、資安韌性與綠色能源供應鏈等前瞻議題,展現我國於海洋產業的創新動能與國際布局潛力。 船舶中心董事長邱逢琛(前排右四起)、副執行長詹明憲與出席貴賓合影。船舶中心/提供 船舶中心董事長邱逢琛表示,當代載具技術的發展皆圍繞「無人、智慧、綠色、韌性」四大核心,船舶中心將持續扮演連結產官學研的重要平台,促進跨域合作、強化技術整合,掌握全球發展契機。他並特別感謝經濟部產業技術司長期的研發支持,使船舶中心得以在智慧船舶研發與創新應用上持續邁進。 論壇有船舶中心副執行長詹明憲、處長鍾承憲、副處長曾俊舜、主任劉建宏,及臺灣遊艇公會秘書長張學樵、高雄科大造船及海洋工程系副教授洪文玲、無人載具科技創新實驗計畫辦公室主任雷震台、美利堅驗船協會新加坡創新研究中心資深工程師簡鴻斌、傑海達機器人創辦人王學誠、台船動力科經理林宏宗、成大近海水文中心助理研究員陳盈智、財團法人驗船中心專案經理王柏文等貴賓出席交流前瞻資訊。 「智慧船舶技術與綠色航運走廊產業發展論壇」近百名產學研等貴賓參與。船舶中心/提供 論壇議題涵蓋廣泛,台船動力、傑海達機器人及成功大學近海水文中心分別分享無人船專案、AI自主控制、無人船應用於海氣象觀測整合等最新成果。驗船中心(CR)正式發布「水下無人載具準則」,經濟部無人載具科技創新實驗計畫辦公室主任雷震台說明「沙盒機制」如何助力創新測試與技術驗證。船舶中心副處長曾俊舜指出,智慧船舶在設計初期便應納入「資安韌性」思維,以確保系統穩定與安全運作。 美利堅驗船協會(ABS)新加坡創新研究中心資深工程師簡鴻斌分析氨與甲醇燃料的發展趨勢,並指出台灣位居「新加坡—日本」綠色航運走廊的樞紐位置,具備成為亞太綠色能源中繼港的重要潛能。未來若能加速燃料補給設施與供應鏈布局,我國有望在全球綠色航運網絡中占據戰略優勢。 展示經濟部產業技術司科技專案研發成果「智慧航行輔助系統」。船舶中心/提供 船舶中心並展出自主研發的「智慧航行輔助系統」,整合AI影像辨識、雷達、AIS與擴增實境(AR)技術,協助船長進行智慧決策,顯著提升航行安全與操作效率。該系統具備全天候船型辨識、航道監測與碰撞預警三大核心功能,並榮獲2025年美國「愛迪生獎」(Edison Awards)銀獎,為我國智慧船舶技術登上國際舞台的重要里程碑。 本文轉錄自經濟日報 本網頁所刊載之內容,或有提供或建置相關連結至第三人網頁,該等連結所指向之網頁或資料,均為被連結網站所提供,相關權利為該等網站或合法權利人所有,本網頁內容僅供參考,不擔保其正確性、即時性或完整性。

「SOIC2025-01國家船模實驗室新建工程船模製造裝備採購案」於採購招標文件公開閱覽期間,有關廠商或民眾意見釋疑內容回復。

一、 依據:公共工程招標文件公開閱覽制度實施要點。 二、 公開閱覽期間:114年9月30日至114年10月7日。 三、 閱覽廠商或民眾意見之送達期限為114年10月13日止。 四、 廠商意見及本中心回復如附件,感謝各家廠商提供寶貴意見及建議。 廠商意見澄覆表_合併說明公告版(FINAL)

船舶中心智慧創新技術 榮獲愛迪生銀獎

記者 劉美恩 / 台北報導 國內船舶技術研發機構財團法人船舶暨海洋產業研發中心(簡稱船舶中心),自主研發的「智慧航行輔助系統」榮獲2025年美國愛迪生獎(Edison Awards)銀獎肯定,展現我國於智慧船舶領域的創新實力,成功在國際舞台嶄露頭角,6月3日榮獲經濟部表揚鼓勵。 經濟部長郭智輝(前排右四起)、經濟部產業技術司長郭肇中與榮獲2025年美國愛迪生獎(Edison Awards)得獎法人及企業代表合影。金萊萊/攝影 愛迪生獎素有「創新界奧斯卡獎」美譽,為國際具高度影響力的創新獎項之一,旨在表彰具有重大影響力的科技突破與設計創新,是國際上極具指標性的創新獎項,重視創新、市場影響力與社會貢獻。「智慧航行輔助系統」亦為這屆獲獎項目中唯一應用於智慧船舶的新興技術,充分展現臺灣在智慧海事領域的領先實力。 船舶中心執行長周顯光代表到美國領愛迪生獎(Edison Awards)銀獎。船舶中心/提供 船舶中心產業推動辦公室主任劉建宏表示,海上航行常面臨濃霧與夜間視線不良等挑戰,傳統雷達與自動辨識系統(AIS)在此情境下常難以提供即時、直觀的航行資訊。「智慧航行輔助系統」針對此一痛點,結合AI影像辨識與熱影像、可見光攝影技術,即便在夜間或複雜天候下,亦能精準辨識周圍船舶,顯著提升視覺感知能力。系統融合海事雷達與AIS數據,提供即時且直覺化的視覺導航介面,以快速掌握周邊動態。此外,透過AI預測分析,全天候辨識多達17種船型,有效偵測2浬內的船舶動態,主動示警潛在航行風險,有效避免碰撞事故發生。目前已結合攝影機業者利凌企業、菱光科技,導入嘉信遊艇與保利馬船隻,未來將拓展至無人船應用領域,持續深化AI發展。 船舶航行雙影像融合與AI識別技術,適用夜間、濃霧等複雜環境使用。船舶中心/提供 船舶中心副執行長詹明憲指出,此系統為經濟部產業技術司科技專案計畫之研發成果,由船舶中心研發團隊攜手國內產學研能量共同推動,已通過第三方驗證,並於外海場域完成多次實測,現階段已成功應用至嘉信遊艇與保利馬船隻,展現我國於智慧海事領域的技術自主性與整合實力,亦符合政府推動無人載具創新實驗的政策方向,未來更將擴展至無人船遠端監控領域,推動航運智慧化升級,符合全球智慧船舶發展的最新趨勢。 船舶中心副執行長詹明憲(右起)、船舶中心產業推動辦公室主任劉建宏於展位前合影。金萊萊/攝影 船舶中心表示,此次獲獎不僅是對技術研發團隊多年努力的肯定,也象徵臺灣智慧海事技術已具備與國際接軌的實力。未來將持續強化與產業鏈合作,加速技術商品化與國際化進程,為全球智慧航運與永續發展貢獻更多力量。 船舶中心副處長張歆甜(左起)、船舶中心管理師顏瑜、船舶中心副組長陳盈儒、船舶中心組長劉哲元、菱光科技經理陳凱萌、船舶中心副執行長詹明憲、船舶中心主任劉建宏、利凌策略長許家雄、船舶中心專案經理陳瑞苾、船舶中心副主任彭煜庭於表揚活動展位合影。金萊萊/攝影 本文轉錄自經濟日報 本網頁所刊載之內容,或有提供或建置相關連結至第三人網頁,該等連結所指向之網頁或資料,均為被連結網站所提供,相關權利為該等網站或合法權利人所有,本網頁內容僅供參考,不擔保其正確性、即時性或完整性。

船舶結構AI智慧應用示範場域

服務專線: 羅文言/副處長 電話:02-28085899#401信箱:ivenlo@soic.org.tw 張歆甜/副處長 電話:02-28085899#901 信箱:pinkbellok@soic.org.tw 劉哲元/組長 電話:02-28085899#950 信箱:lioujeryuan@soic.org.tw      (1) 服務項目: AI輔助數位船模服務:逆向掃描既有船殼模具,以AI輔助「3D模型建置」,優化船型、提升原船性能。 船舶智慧生產管理服務:將各船廠物料導入船舶中心開發之「雲端BOM表大數據資料庫」,運用AI學習,產出適用船型的物料清單。 遊艇模組化設計服務:透過「AI機器學習」之輔助,規劃船體結構與艙間配置,提升模組化設計與生產製程之效率。 遊艇智慧化測試驗證服務服務:以操船模擬實驗室延伸開發之「AI設計驗證平台」,提供智慧遊艇開發所需之「虛擬驗證場域」,並擴充建置數位船舶管理及監控系統。      (2) AI人才培訓: AI設計導入培訓課程 AI生成搭配資料庫數據導入,提高設計效率,課程內容包含:生成式AI原理與應用、產品設計導入AI策略、資料庫平台DATA建置 AI製程導入實作課程(,客製化船廠實作課程) AI機器學習輔助船體結構,小型模組生成,課程內容包含:AI 輔助/生成式設計、逆向掃描模型生成與AI模型優化、數位打樣生成小型船模組(依據各船廠專業需求)      (3) 重要設備: 1. 3D逆向掃描儀器 2. 船型分析軟體系統   3.雲端平台資料庫 AQUAOBJECT (雲端BOM表)   4.操船模擬實驗室        (4) 預計新增服務或設備:  短期(本年9月底前):      遊艇船模AI數位優化服務      雲端資料庫平台AI零組件推薦  中長期(年底):      模組化局部船體結構打樣服務 […]

2025 Yacht & Marine Vessels Design Award 綠能遊艇設計競賽

新能源一號/以綠色能源為新動力,打造永續之舟,征服未來浪潮 設計競賽來啦!誠摯邀請全國高中職與大專院校在學學生及近三年內畢業生踴躍報名參加,挑戰以氫燃料電池推進的中型綠能旅遊遊艇設計,競逐獎盃與豐厚獎金,開創海洋永續新篇章! 【競賽亮點】 邀請具國際影響力之臺灣遊艇製造企業參與評選 優秀作品有機會與企業進行技術交流、短期實習或進一步實作合作 特別保留名額給 2024 年遊艇設計工作坊入圍者 【競賽主題】 設計一艘搭載氫燃料電池推進系統之中型旅遊遊艇,提供 20 位旅客從高雄港出發,展開兩天一夜前往澎湖南方四島的低碳綠色旅程。設計重點: 零排放動力系統 舒適乘客體驗 水上活動支援能力 智慧能源管理與空間整合 【參賽資格】 全國高中職、大專院校不限科系之【在學學生及三年內畢業生】 可個人、團隊或學校報名(團隊上限 3 人) 特別保留 10 名額至 2025 年 5 月 22 日,供 2024 年遊艇設計工作坊入圍者報名使用 【報名截止日】資格報名截止:2025 年 5 月 29 日(非繳件截止日) 【獎勵辦法】 金牌獎(1 名):NT$ 70,000 銀牌獎(1 名):NT$ 50,000 銅牌獎(1 名):NT$ 30,000 佳作獎(7 名):NT$ 5,000 企業特別獎(1 名):NT$ 20,000 及實作交流機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