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tries by Janet Tsai

全球第一艘氫動力貨船的氫氣供應商已拍板定案

即可能將是世界的第一艘正式投入營運的氫動力貨船,公布了其環保氫氣的供應商細節。該船的開發合作團隊,與挪威國營電力公司Statkraft以及電力輸送公司Skagerak Energi進行合作,選擇此二間公司做為其環保氫氣的供應商。此舉被視為最近挪威政府宣布氫氣供應站興建計劃的第一步,並將支援使用替代燃料的海上與陸上運輸。 這艘將採用風能和氫能動力的零排放船舶,其設計於 2021 年 3 月公諸於世,是綠色航運計劃(Green Shipping Program)主辦競賽的一部分:該綠色航運計劃是透過公部門與民間合作,以推動先進環保航運科技之發展。此貨船為針對裝載散貨而設計,長度為 289 英呎,載重量約為 5,500 噸。該船預計 2024 年初下水啟航,其營運將會根據與挪威工業界的領頭羊,Felleskjøpet與海德堡水泥(HeidelbergCement)所簽訂為期 15 年的協議書執行。Egil Ulvan Rederi 將會是運行這艘散貨船的航運公司,該散貨船準備將穀物從挪威東部運輸到挪威西部,並在東向返航中運輸岩石與礫石,航行的動力來源則結合了環保氫氣和旋轉風帆。 在檢視了設計概念後,主辦單位表示該專案已進入更精細的開發階段,並將技術解決方案作進一步研發和最佳化。在眾多專案中,他們透過綠色航運計劃而宣告了供應該專案環保氫氣的標案。 「我們在打造世界上第一艘零排放散貨船的過程中,很榮幸能與 Statkraft 和 Skagerak Energi 兩位可靠的合作夥伴簽約,並選擇這兩家公司擔任能源供應商。」Felleskjøpet Agri 執行長 Svenn Ivar Fure 和海德堡水泥北歐物流總監 Knut Omreng 在一份聯合聲明中如此表示,並接著說明:「他們準備同時在挪威西部和東部生產氫氣的計畫,使我們的船舶一下水就能取得營運優勢,而我們也從運用氫氣的研究上獲得寶貴知識,可以在未來轉移給其他船舶和細分市場運用。毫無疑問地, Greenbulk 專案對能源產業具有開拓性意義,而我們非常期待未來與他們的合作。」 經過十多家供應商方案的競爭,提供環保氫氣的合約由 Statkraft 和 Skagerak Energi 得標。讓它們勝出的,是使用容器來交換壓縮氫氣的概念。據兩家公司的說法,該解決方案非常靈活,可利用於運輸和其他目的。 Statkraft 執行副總裁 Birgitte Ringstad Vartdal 表示:「Statkraft 是歐洲最大的再生能源生產商,而生產可再生的氫氣與氫基燃料,也與我們的策略目標完全相符。」他並接著說:「這份合約是我們努力將 Statkraft 打造成挪威與瑞典的領導氫氣生產商的重大里程碑,且非常吻合我們在海上與陸上氫能運輸方面的一系列其他計畫。」 挪威政府最近針對氫能提出了規劃藍圖,包含為海上運輸打造五座氫氣供應站,並同時也能供應陸路運輸的計畫。根據該專案合作夥伴的說明,在奧斯陸峽灣地區為這條貨運航線建立氫氣產能,可以形成興建第一座氫氣供應站的基礎,並以之作為範本來擴大氫氣的供應範圍。 Statkraft […]

全球十大最速超級遊艇

儘管超級遊艇的尺寸很大,但仍可在水上達到令人讚嘆的速度 – 正如這份關於全球最速超級遊艇的正式清單所示。目前世界第一快超級遊艇是總長41.5 公尺的 Foners。她由 Izar 所打造,速度最高可達70 節 – 相當於每小時 80 英哩。儘管這艘遊艇已在業界稱霸 20 多年,但挑戰者們也不是省油的燈。如果您熱愛在速度上追求刺激,不妨參考這份最速超級遊艇清單,一起來血脈賁張一下吧。   FONERS號 | 70.1 節 建造於2000年,西班牙 Foners號總長41.5 公尺,速度來到驚人的 70.10 節,成為世界上最快速的超級遊艇。以她的速度而言,很難望其項背,自 2000 年交船以來,其地位已經保持超過 20 年。 她之所以速度飛快,全拜2具 1,280 馬力的 MAN 引擎以及三具6,700 馬力的Rolls Royce燃氣渦輪機所賜,而且每具燃氣渦輪機各自驅動一具KaMeWa 噴水推進器。除了速度引人側目外,由 Studio Spadolini 所設計的內裝,若說具有王者風範,一點也不為過。因為這件出自西班牙造船廠 Izar之手的大作,原本就是作為西班牙國王的皇家遊艇。Foners號由DLBA公司所設計,內裝採用優雅亮面的梧桐木鑲板,面板上的紋路細節則縫合以棕褐色皮革。空間寬敞,可容納8位乘客和6名船員。上層建構以醯胺纖維裝襯,足以刀槍不入。室內設有正式社交用的餐廳,同時甲板空間寬敞,提供了充足的戶外娛樂機會。巡航速度以12節計算時,巡航距離為1,800 海哩。 縱橫天下號 | 67 節 建造於2004年,荷蘭 緊追Foners號之後的是縱橫天下號(World is not Enough)。她的最高速度十分可觀,高達 67 節。由 Millenium Super Yachts於2004 […]

加州規劃浮動式風場以提高其電力供應

 Equinor’s Hywind Scotland在2017年成為全球第一個浮動式風場 北加州在美國擁有豐富的離岸風力。但是有一個關鍵問題。其大陸棚迅速下降,直接在海床上建造傳統固定式風機成本很高。一但水深超過大約 200 英呎-大約是一棟18 層建築的高度-這些水下基礎單樁結構幾乎是不可能的。 已經出現了一種解決方案,正在世界各地進行測試:製造浮動式風機。事實上,在加州,乾旱給水電供應帶來壓力,火災威脅到太平洋西北部的電力進口,而該州正在推進開發全國第一個浮動式離岸風場的計劃。 一、 浮動式風機的主要三種型式 三種常見的浮動式風機平台類型。(Josh Bauer/NREL) 浮動式風機的工作原理與其他風機一樣-利用風推動葉片,使轉子轉動,從而驅動發電機發電。但是,不是將塔架直接嵌入地面或海底,而是將浮動式風機放置在一個平台上,平台上有繫纜,其連接到下方海床的錨碇點。繫纜將風機固定其位置以抵抗風,並將其連接到電纜將電力送回岸邊的電纜上。 大部分穩定性由浮動平台本身提供,每個平台都必須支撐風機的重量並在風機運行時保持穩定。之所以能做到這一點,部分原因是平台通常由大型鋼或混凝土結構製成,可提供浮力來支撐渦輪機。由於有些可以在港口完全組裝並拖出安裝,因此浮動式平台可能比固定式結構便宜得多,後者需要專門的船隻在現場安裝。 浮動平台可以支撐可產生10MW或更多電力的風力渦輪機-這與其他離岸風機的尺寸相似,比您在現場可能看到的典型陸上風的容量大好幾倍。 二、 為什麼我們需要浮動式風機? 離岸之風能密度較高,位於水下數百英呎的地方,例如美國西海岸、五大湖(the Great Lakes )、地中海和日本海岸。 2021 年 5 月,內政部長 Deb Haaland 和California州長 Gavin Newsom 宣布計劃開放西海岸、California中部Morro Bay 附近和Oregon state界線附近的部分地區用於離岸風電。所以任何離岸邊幾英里的風場都需要使用浮動式風機。Newsom 表示,該地區最初可以提供 4.6 GW的風能,足以為 160 萬戶家庭供電。這是當今美國海上風電總量的 100 多倍。 資料來源:Offshore Engineering,07/20/2021,

船舶脫硫系統

脫硫塔用於去除船用柴油機燃燒過程產生的廢氣中的顆粒物和有害成分,如硫氧化物( SOx) 和氮氧化物( NOx) ,以實施污染控制。目前廢氣淨化系統已用於處理柴油機、輔助柴油機和鍋爐等之廢氣,這些法規將於 2020 年 1 月 1 日根據《防污公約》生效。 脫硫塔 脫硫塔系統工作原理廢氣流過脫硫塔,其中存在鹼性洗滌材料中和酸性性質,並去除當中顆粒物質。洗滌水可以排出或儲存處理,而淨化後的廢氣從系統排出並排放到大氣中。船用脫硫塔使用石灰或燒鹼,處理後會產生硫基鹽,此化合物可以直接排放在指定區域。脫硫塔可以使用海水、添加了鈣/鈉吸附劑的淡水或熟石灰顆粒作為洗滌介質。為了增加洗滌材料和氣體之間的接觸時間,在脫硫塔使用氣體污染去除劑(例如石灰石)組成的填充床,如此一來可以減緩脫硫塔內水的流動,並加強廢氣冷卻和酸性水中和過程。 脫硫塔內部構造   船用脫硫塔的分類 船用脫硫塔可分為濕式脫硫塔和乾式脫硫塔。乾式脫硫塔使用固體石灰作為從廢氣中去除二氧化硫的鹼性洗滌材料。濕式脫硫塔使用噴入廢氣中的水用於相同目的。 濕式脫硫塔又分為閉路或開路脫硫塔。在閉路脫硫塔中,使用淡水或海水作洗滌液。當淡水用於閉路脫硫塔時,船舶周圍的水質對脫硫塔的性能和污水排放沒有影響。開路脫硫塔在洗滌過程中消耗海水。混合脫硫塔可以同時使用封閉式和開放式兩種運行模式,也可以在兩者之間切換。海水混合脫硫塔可以在封閉或開放模式下使用海水作為洗滌介質運行。 開路脫硫塔系統 該系統使用海水作為洗滌和中和介質,氣體脫硫不需要其他化學品。來自柴油機或鍋爐的廢氣流進入脫硫塔,僅用鹼性海水進行處理。 該系統非常有效,但需要大量的海水,當用於洗滌的海水鹼性夠高時效果越好。但海水溫度過高與海水鹼性不足時,洗滌效果將大打折扣,因此開路脫硫塔不適用於鹽度不高的內海地區(例如波羅的海)。   開路系統 化學反應: SO2+H2O+½O2→SO42-+2H+ ( 硫酸根離子+氫離子) HCO3–+H+→CO2+H2O ( 二氧化碳+水) 閉路脫硫塔系統 工作原理與開路系統相似;它使用經過化學品處理過的淡水代替海水作為洗滌介質。廢氣流中的SOx 轉化為無害的硫酸鈉。在重新循環使用之前,來自閉路脫硫塔系統的洗滌水通過處理水箱進行清洗。 閉路系統需要的洗滌水量幾乎是開路系統的一半,但需要更多的水箱。這些包括一個處理櫃、一個儲存罐以及一個溫度調節櫃(20º~50ºC),通常採用氫氧化鈉 50%的水溶液 閉路系統 化學反應 2NaOH+SO2→Na2SO3+H2O(亞硫酸鈉); Na2SO3+SO2+H2O→2NaHSO3(亞硫酸氫鈉); SO2( 氣體) +H2O+½O2→SO42-+2H+; NaOH+H2SO4→NaHSO4+H2O(硫酸氫鈉); 2NaOH+H2SO4→Na2SO4+2H2O(硫酸鈉) 乾燥的氫氧化鈉也需要大的儲存空間。混合動力系統是濕式系統的組合,可在水況和排放法規允許時作為開路系統運行,在其他時間作為閉路系統運行。因此,混合系統被證明是最受歡迎的,因為它們能夠應對不同的條件。 混合脫硫塔系統 由於乾燥的氫氧化鈉也需要大量儲存空間,通過設計使脫硫塔能在開路和閉路系統交互使用,在海上以開路系統運行,在 ECA區域和港口以閉路模式運行。由於該系統可以在更長時間和全球範圍內使用成本較低的燃料運行,有利航商符合國際法規與降低燃料成本。 混合系統 總結 除了 MARPOL公約,船舶運營區域的規範也需遵守。主要需考察船舶運營的線路,該船會不會進入低鹼度區域及進入時間。還需考量脫硫塔系統相關設備的佈置,在機艙有限的空間,船東需要評估脫硫設備的用量及款式。依照公約每間航商皆開始對其船舶進行改裝,脫硫塔是否為最優解,未來在大量使用後便會有個答案。 資料來源: A Guide […]

方舟智造跨域新創基地揭牌儀式暨數位轉型大聯盟成立大會

財團法人船舶暨海洋產業研發中心產業推動辦公室(以下簡稱船舶中心產推辦公室),為配合數位轉型政策發展,帶動整體港灣科技環境串聯,催化智慧港灣的誕生,故於2021年4月17日假高雄軟體園區舉行方舟智造跨域新創基地揭牌儀式暨數位轉型大聯盟成立大會。 本次會議首先進行數位轉型大聯盟成立大會合作備忘錄簽署儀式,邀請聯盟合作廠商包含天擎積體電路股份有限公司、寶蘊林科智慧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盟電子商務股份有限公司、長岡機電股份有限公司、高雄科技大學等簽屬合作備忘錄。接著舉行「方舟智造跨域研發基地」揭牌儀式,則由船舶中心周顯光執行長、經濟部工業局呂正欽副組長、經濟部加工出口區林泰安主任,及所有聯盟廠商代表共同揭牌,並在國內船舶相關產業具代表之出席者共同觀禮下,完成「方舟智造跨域研發基地」揭牌活動。最後會議為了促進瞭解船舶產業數位化及智慧化之發展,邀請天擎積體電路股份有限公司分享「船舶AIoT整合服務的應用」;宇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分享「以資安為基礎發展船舶港灣行業應用商機」;摯陞數位科技有限公司分享「船舶大數據晉升前瞻技術應用開發」等應用模式案例分享。 船舶中心產推辦公室成立方舟智造跨域新創基地及數位轉型大聯盟的宗旨,在於透過核心技術協助與產業輔導,另擴增軟硬體設備,輔導產業轉型,並媒合AI技術與船舶及設備業者,共同打造物聯網實證案例,催生物聯網的範疇及整合跨領域之合作,讓臺灣朝向智慧港灣的目標邁進,以便有效發揮產業聚落優勢,帶動產業之轉型與升級,未來擴散至亞洲等區域,促進我國船舶及AI相關產業之發展,並與國際間最新技術研發及產業趨勢接軌。   資料取自:船舶中心,4/17/2021

IMO 否決 ICOMIA 的替代 Tier III 排放標準 – 該提案旨在減輕 IMO 的 NOx Tier III 法規造成的影響

國際海洋工業協會理事會(ICOMIA) 在一份聲明中表示,國際海事組織 (IMO)在2021年5月海洋環境保護委員會會議否決了土耳其和 國際海洋工業協會理事會(ICOMIA)提交的一項提案,該提案旨在減輕 IMO 的 NOx Tier III 法規造成的影響。 目前,所有在 2016 年 1 月 1 日或之後建造的 500 GT以上的船舶必須已經符合排放限制,從 2021 年開始,500 GT以下但超過 24m 的船舶也將涵蓋。土耳其和國際海洋工業協會理事會 (ICOMIA) 提交的提案旨在為目前延遲條款涵蓋的船舶(超過 24 m和低於 500GT)提供替代排放標準。該延遲條款將於 2021 年到期,此後所有超過 24m 的休閒船舶,如果在指定的排放控制區運行,必須符合 2g/kWh 標準。 據了解,只有使用廢氣處理系統後才能滿足該標準,目前使用的設計至少需要再增加 30%的安裝發動機額外空間。其後果是失去內部客艙空間,可能會使剛好超過 24m 門檻的遊艇在商業上失去吸引力。 國際海洋工業協會理事會 (ICOMIA) 表示,考慮到船舶搭乘空間,以及造船商、設備製造商、航商和附屬服務提供商的相關營業額等方面,他認為 24 m至 40 m的市場區段對船舶行業至關重要。這就是國際海洋工業協會理事會(ICOMIA) 投入大量時間來倡導該規則的可應用原因。 2013 年,國際海洋工業協會理事會(ICOMIA) 與主要的 IMO 成員國成功協商延期,將 IMO Tier III […]

Arup與Offshore Design Engineering(ODE)獲得韓國離岸風電220MW計畫

Hyundai現代工程公司已授予 Arup 和 Offshore Design Engineering (ODE) 一份在韓國 220 MW 離岸風電的合約。 Arup-ODE 團隊將評估當地條件,為所選場址決定最合適的基礎結構、風機技術和場址佈置,以促進進行早期計畫規劃工作。 由韓國風能(Wind Energy)開發的Anmado風場位於South Jeolla Province沿岸。該計畫將分兩期建設,最初計劃安裝224MW,第二期將增加304MW。 開發商於2019年4 月和2020年7 月獲得了計畫第一階段和第二階段的電氣業務許可證(Electric Business License, EBL)。 該計畫將在韓國離岸風電中佔一種要角色。韓國於 2017 年發布的能源計劃制定了到2030年至少20%的電力由可再生能源生產的目標,到2040年達到30-35% 的目標。 資料來源: Adrijana Buljan,6/15/2021

創新安裝技術應用於德國Kaskasi離岸風場

距離德國外海的Kaskasi離岸風場將於2021年第三季開始進行建造,並預計在2022年的第四季開始商轉,其離岸風場的總發電量為342MW,期望可為40萬戶家庭用電帶來綠色電力。Kaskasi離岸風場在本次的施工計畫中,有別於過去以樁鎚進行打樁的方式,將利用振動打樁的方式進行支撐結構的安裝,並且將嘗試使用新開發的構件來增加結構穩定性,本次的安裝過程也將會與相對應的研究團隊合作,進行施工時的各式量測及研究。 一、 Kaskasi離岸風場介紹 Kaskasi離岸風場位於德國外海,距離Heligoland島以北35公里,Heligoland島同時也將作為Kaskasi離岸風場營運維護的基地,開發商為RWE,本次計畫為RWE的第六座離岸風電場,上方的Amrumbank West (總發電量302MW)及下方的Nordsee Ost(總發電量295MW)其開發商亦為RWE,其Kaskasi離岸方場相對位置如下圖所示。Kaskasi離岸風場於2020年底取得德國海事局(BSH)的批准,並預計於2021年第三季開始進行風場的建造,預計2022年夏季試營運,2022年第四季開始商轉。本離岸風場總發電量為342MW,由38支西門子的9MW風機組成的離岸風場,每年將能供應40萬戶家庭用電。 二、 Kaskasi離岸風場安裝施工應用的技術 Kaskasi離岸風場風機支撐結構為單樁式基礎,過去風機基礎會利用樁鎚進行支撐結構的安裝,施工期間必須注意打樁造成的噪音,是否會對於海洋生物造成影響,並且採取相對應的方式來減低衝擊,如氣泡幕等措施,而RWE在本計畫中預計使用振動式打樁方式進行,有別於過去打樁方式,振動式的打樁方式是利用垂直振動來將基礎貫入到預計的位置,以此方式可以大幅度的減少打樁的噪音,並且減少安裝時間,其振動式打裝示意圖如下圖。 除了使用振動式打樁方式之外,也嘗試在部分的風機基礎上安裝軸環結構(collar),其目的在於增加承載能力,並且改善基礎的結構完整性,尤其在海床條件較不佳的情況下,此設計是由德國的JBO工程公司於RWE內部開發的專利,軸環結構的製造商為Bladt Industries,並且由DEME集團進行軸環結構的運輸及安裝工程,由丹麥的Aalborg港口進行裝船作業,施工船隻為自升式平台船NEPTUNE。本次計畫終將會選取3個風機結構安裝軸環結構,其安裝位置的水深約為25公尺,在單樁結構與軸環結構中間以灌漿方式進行固定,其軸環結構示意圖如圖 3。 三、 離岸風場安裝相關監測 Kaskasi離岸風場將會是目前第一座以振動式打樁方式進行支撐結構的安裝,在施工期間,將會配合相關的研究團隊進行振動式打樁方式的預測模型,並且進行現場量測來進行驗證,除此之外也將針對鯨豚類的行為進行全面的研究。軸環結構目前僅針對部分風機支撐結構進行安裝,未來也會進行測試與未安裝的支撐結構進行比較,以驗證軸環結構是否達成其目的。   資料來源: 1. renews.biz 2. offshorewind.biz 3. 4coffshore.com 4. RWE

淺談全球海上遇險和安全系統

海上遇險及安全系統最初於1906年引用了無線電通信後,國際海事組織IMO( INTERNATIONAL MARITIME ORGANIZATION )於是100多年後的今日,已將海上遇險及安全系統做了根本的改善,開始引用新式全世界通用之安全系統,此系統全名訂為”全球海上遇險及安全系統”( GLOBAL MARITIME DISTRESS AND SAFETY SYSTEM,簡稱GMDSS)。 GMDSS 之意義如其名稱,船舶無論在任何海域,遭遇任何困難時,期所發出之遇險警報,無論何時皆能被陸上的救助機關或附近航行之船舶確實的接收。即在陸上救助機關和船舶成為一體的通信網路內,有效的執行通信。此種利用以陸上為中心的整合通信系統,能夠迅速而確實地完成救助工作。 GMDSS除了遇險、緊急、安全通信之外,無論何時何地皆能提供撥放海難意外之援助及防止意外發生之海上安全資訊。GMDSS之無線電設備,引用了中頻(MF),高頻(HF),特高頻(VHF)及衛星通信,幾乎是完全自動化,操作簡便之設備。凡是從事國際航行並總噸位在300噸以上之貨船及所有客船,皆是適用GMDSS之對象。 一、 GMDSS通信功能之分類 GMDSS通信功能區分為遇險警報、搜索救助的指揮調度通信、現場通信、位置搜索、海上安全資訊的播放、船橋對船橋之通信等,茲分述如下: 遇險警報 當船舶遇難時發射出遇難警報。GMDSS中有衛星通信、數位選擇呼叫系統、應急指位無線電示標(EPIRB)等三種遇險警報,無論任何船舶義務上皆必須裝設上述兩種以上之警報裝置,並可由船橋發射其警報信號。 本系統所發射之遇險警報信號,將被其他船舶或海岸電台所接收,再由海岸電台聯絡”救助協調中心”(RESCUE CO-ORDINATION CENTRE,簡稱RCC),該類遇險警報是以24小時守聽的。 搜索救助的指揮調度通信 搜索及救助(SEARCH AND RESCUE)是以”救助協調中心”(RCC)為中心,其功能在使遇險船舶附近的船隻,隨著RCC之指示從事搜索救助工作。 如果遇險船舶附近沒有船隻時,或者是遇險船舶附近之船舶無法救助之時,則有RCC出動飛機或船隻來執行救助工作。 現場通信 救助船舶或救助飛機及遇險船舶之間,為完成救助工作而實施現場通信。一般是利用攜帶式VHF電話來做現場通信,但有時也利用電報來作業。 位置搜索 對於遇險船舶遇難位置的搜索,因為遇險警報內含有遇險位置及其時間,故救助船舶航行至遇險現場附近時,利用雷達來搜尋。因為遇險船舶上配置有”雷達詢答機”,因此在救助船舶的雷達畫面上,藉用失事現場的雷達詢答機之功能而能將遇險船隻的確實位置顯示出來,越靠近現場,則雷達畫面上的影像越清晰,因此很容易發現遇險船隻的實際位置。 海上安全資訊的播放 此通信乃為防止海難事故,或已發生時,作為搜索救助之援助資訊之收集及播放之通信。此項目包括航行警報、氣象警報、船舶位置及其移動之通報,以及其他緊急訊息之通報。GMDSS中,對於海上安全資訊(MARINE SAFETY INFORMATION,簡稱MSI),無論何時及何地皆可以使用”航行警告電傳接收機”(NAVTEX RECEIVER)、”強化集體呼叫系統接收機”(EGC RECEIVER)、”短波帶MSI接收機”等裝置來接收。 船橋對船橋之通信 船橋為船上通常操船之場所,故於船橋上進行船舶之間的安全通信最為適宜。此項通信一般是利用特高頻無線電話機通信。 二、 GMDSS通信系統上使用之無線電設備 數位選擇呼叫裝置(DIGITAL SELECTIVE CALLING,簡稱DSC) 這是一種利用中頻(HF),高頻(HF)或特高頻(VHF)頻帶的無線電設備,可以發射、接收遇險警報,並且具有自動完成通信前聯絡設定功能,此種利用數位碼之聯絡設定方式使得通信功能更確實且更為迅速。呼叫方法可以以個別台呼叫、集體呼叫、特定海域呼叫及所有船舶呼叫等多種方式。 DSC守聽接收機(DSC WATCHKEEPING RECEIVER) 這是一種24小時自動守聽的接收機,接收DSC的遇險安全頻率的裝置,所接收的頻道如下: VHF :CH70(156.525兆赫)之單一波段 MF :2,187.5千赫之單一波段 MF/HF :2,187.5千赫,4,207.5千赫,6,312千赫,8,414.5千赫,12,577千赫及16,804.5千赫等六波段並可追蹤接收 […]

長榮史上最大貨櫃船七月交船

根據報導指出2021年長榮海運將有30艘船完成交船,顯示長榮海運在船隊規劃的企圖心。其中,由南韓三星重工打造的1.2萬TEU(20呎櫃)貨櫃新船,於2021年4月28日將彎靠台北港,正式航行運價創新高的美西航線;2021年7月長榮則將迎來史上最大的2.4萬TEU貨櫃船,未來將行駛歐洲線。 長榮在2018、2019年景氣混沌之際,仍然持續船隻汰舊換新的計畫,逆勢向三星重工下訂了20艘F型1.2萬TEU、及中華造船訂造10艘2.4萬TEU貨櫃船。而長榮史上最大的2.4萬TEU貨櫃船,預計2021年7月將加入營運,是長榮自1968年創立以來史上噸數最大的貨櫃船,將投入歐洲航線,2021年底前將再加入3艘同型貨櫃船,正好搭上全球運價來到史上新高的多頭行情。可望成為這波航運榮景的最大受惠者。 長榮當前總運力為133萬TEU,全球排名第七,預期隨著新船交船完畢,總運力將達203.3TEU,超越赫伯羅特及ONE聯盟,躍居第五大。從營收方面來看,長榮2021年3月合併營收達321.72億元,年增134.77%,月增8.58%,創新高,2021年5月隨著北美長約換約倍增及新增運力,尤其2021年第3季開始有2.4萬TEU貨櫃船加入航行歐洲航線,市場預期長榮年底前單月營收有望突破500億元。   資料來源:工商時報,04/28/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