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tries by Janet Tsai

敬邀參加船舶中心10/21下午01時 窺見技術與夢想的交會-科專計畫自駕船發展現況

你知道台灣發展自駕車、無人機,但你知道台灣不但有自駕船,而且還已經在高雄愛河裡進行測試了嗎? 由於船舶系統龐雜昂貴、個別船型差異大之特性,使得自駕船較自駕車發展起步為晚,不過全球貿易大約有80%的貨物都靠船舶運送,可以想見當自駕船成為現實後,它對全球商業的影響將是多麼巨大!在台灣所有的無人船計畫中,目前只有由船舶中心是以可載人的實船搭載感知、決策及控制系統作為研究載台。此次邀集各界學者舉辦科專計畫自駕船相關技術論壇,期能對推動我國自駕船技術及產業發展帶來貢獻。 誠摯邀請您的參與! 一、 日期:2021年10月21日(星期四)下午01時整 二、 活動形式:線上Youtube直播搭配實體 (一) Youtube直播網址:https://youtu.be/M1EAC9H_0RI或直接至youtube輸入”船舶中心” (二) 實體會場:安泰登峰大樓 17樓(新北市淡水區中正東路二段27號17樓,近紅樹林捷運站) 點我報名   指導單位:經濟部技術處 執行單位:財團法人船舶暨海洋產業研發中心 會議聯絡:若有任何疑問歡迎來電洽詢財團法人船舶暨海洋產業研發中心 容小姐 02-28085899# 958 或顏小姐 02-28085899# 959

敬邀參加船舶中心10/21上午10時 海巡艦船-智慧船舶指揮管理暨應用研討會

海上通信始終為跨洋航行所面臨的巨大難題,為克服海上通信環境限制,並落實國艦國造及強化國防自主政策,規劃辦理「海巡艦船-智慧船舶指揮管理暨應用研討會」,盼透過本次研討會深入了解海巡造艦需求及策略,藉由業界先進分享最新技術現況與應用趨勢,透過研討會進行技術交流與媒合,厚植我國船艦產業能量。 誠摯邀請您的參與! 一、 日期:2021年10月21日(四) 上午10:00-12:00 二、 活動形式:實體加線上方式辦理 (一) 實體會場:安泰登峰大樓 17樓(新北市淡水區中正東路二段27號17樓,近紅樹林捷運站) (二) 線上直播網址:https://youtu.be/6qchfKSoAPE或直接至youtube輸入”船舶中心” 點我報名   指導單位:經濟部工業局、海洋委員會海巡署艦隊分署 執行單位:財團法人船舶暨海洋產業研發中心 會議聯絡:若有任何疑問歡迎來電洽詢財團法人船舶暨海洋產業研發中心 張小姐 02-2808-5899#973

為產業提解方!經部精選81項技術 布局疫後關鍵市場

「2021 TIE台灣創新技術博覽會」首次以實體及線上虛擬方式並行策展,實體展將於10月14-16日於台北世貿一館與各界相見,線上虛擬展展期則延長至10/23。經濟部技術處從工研院、金屬中心、資策會等17法人、上百項科技專案中,精選具突破性、創新性,且可為產業帶來升級解方的68項科技專案技術,及13項科專孵育新創共計81項成果,於TIE「解密科技寶藏」線上專館展出。同時,鏈結我國科研動能與東南亞五國,於展覽期間邀請國內外產官學研專家,共同商議以雲端、AIoT、數位工具等新科技,發展韌性新經濟,讓臺灣科研成果被國際看見。 經濟部抓緊未來趨勢,用3D剖析技術特色 經濟部技術處TIE「解密科技寶藏」線上專館,打破過去實體展看展框架,並特別採用3D立體建模,打造360度全視角查探技術特色,可以看到多項近年熱度居高不下的人工智慧創新應用,譬如「AI立體式智慧倉儲服務系統」增強倉儲儲揀效率讓電商在訂單高峰期也能10倍出貨、以「AI感知技術」打造高齡陪伴機器人全方位守護長者身體健康與居家安全;近來熱門的電動車與自駕車創新技術,如以「整合式電動車動力系統」打造電動車的心臟,及能快速安裝至各型車款的「自主駕駛系統與自駕情境模擬技術」;近期最夯的循環永續零碳經濟,例如可延長太陽能電廠壽命的「嚴苛腐蝕環境用太陽能支撐架」、將二氧化碳循環再利用的「二氧化碳合成高值樹脂與應用技術」。從81項精彩技術,一覽科技未來發展大趨勢。 此外,經濟部技術處10/21邀集菲、泰、越、馬、印等東南亞五國科研首長,與國內外產官學研專家,探討各國科技創新政策,藉以構築新南向科技生態系,期能快速回復疫後亞太經濟平穩與再創共榮。同時舉辦線上論壇探討自主智慧行動載體創新應用,開放企業交流。不僅如此,泰國科研機構最高層級的泰國國家科學院(NSTDA)亦於TIE中,線上展出與新創加速有關項目,有意了解新南向科技方針的業者不容錯過!而在展期間為讓各界能更深入了解技術趨勢與創新方式,「TIE解密科技寶藏線上專館」也以近年產業熱門議題規劃智慧機械、無人載具、AI新應用、新藥開發四大科技主題,匯聚此次展出的創新技術團隊,依據不同主題線上直播分享技術趨勢及應用,觀眾亦可與團隊在線即時互動。 經濟部技術處推動的科技專案來自科技人對生活的無限想像,緊抓產業趨勢為各方解決痛點或提出新解方,這幾年更大力促成科專成果走出實驗室,歡迎各界參觀及洽案,還有各種互動、好康活動,共同探尋未來科技樣貌。 經濟部技術處活動及四大科技主題技術應用分享:https://tie.twtm.com.tw/WebPage/index.aspx

超級遊艇科技的發展趨勢將走向何方?

儘管智慧型手機和各種科技產品已經無所不在,遊艇過去在追逐陸上科技發展時卻舉步維艱。不過,這種局面正在發生變化,而且變得很快。我們邀請您跟著Risa Merl 發現超級遊艇設計業界的最新科技趨勢。 若論及科技,我們從來沒有如此進步過。從不斷增加的小配件和裝備,到最新的連線技術,現今的人類文明,比過去任何時代都擁有更多元的選擇和更繁榮的前景,而超級遊艇的世界也是如此:船主們想獲得與陸地上相同或更優異的服務品質,而不少企業正在盡力滿足船隻消費者的需求。然而無論船主能否體會,遊艇在追逐科技的日新月異時,也有本質上的挑戰:在確保可靠快速的網路頻寬方面,海洋是最艱難也最昂貴的地方之一;而訂製遊艇所需的三年打造時間,對最富有遠見的供應商和設計師也是艱鉅挑戰,因為他們必需在遊艇出廠前數年,提前想到並在設計中採用最頂尖的科技。儘管如此,科技公司正在提供大量產品迎接這些挑戰,強化遊艇的娛樂和安全性。 藍色國際人才公司(Blue International Talent)的船上派對 「登上遊艇的客人都會期待獲得自宅般的舒適體驗,因此,供應堅如磐石、安全可靠的 Wi-Fi 是首要任務。」Videoworks公司技術長 Maurizio Minossi 解釋道,「2023年將出現更巨大的網際網路管道,[許人們採用5G 和新一代 VSAT (超小型天線:一種緊湊型雙向衛星天線)。」看來,未來的超高速網路連線正在引領潮流,不過更多其他面向的開發也正如火如荼進行中。 一、 在超級遊艇上的享受串流服務 Netflix 和 Amazon Prime等點播串流服務,讓我們對於滿足慾望的速率有了新的要求:我們預期在下一秒就取得想要擁有的一切,即使是在地球的任何角落也想觀看最新的電影和電視節目。然而,正如漫遊世界中的 45 米Latitude號船主Anil Thadani所回報的那樣,遊艇上的串流媒體無論在可靠連線還是價格方面,運作效率都與陸地望塵莫及。他表示:「我以前使用過的服務很糟糕,連線不穩定,速度也慘不忍睹,而且成本高昂,因為他們只允許有限的流量,也就是每月 30GB,價格大約 7,000 美元 (5,400 英鎊),如果超過這個量,費用還會更高。」   如今,在船上保持暢通連線,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為關鍵 後來,Thadani 為Latitude號找到了一項奇蹟般的新服務:雖然切換到海上超小型天線需要一個新的衛星接收器,並會產生前期成本,但Thadani認為與後續效益比較,最初痛苦終究是值得的。現在,他每月只需支付 5,000 美元的固定費用,就能在印尼偏遠地區播放 Netflix 串流媒體,並在 iPad 上觀看 CNN 直播。雖然這些串流服務品質並非完美無缺,但整體來說,它已經「夠好了」,並且沒有發生任何服務中斷。若再額外支付 5,000 美元,海上超小型天線可以保證完美的串流媒體和無限的流量。與此同時,國際海事衛星組織(Inmarsat),一家總部位於倫敦的衛星通訊公司,計劃在 2023 年之前將七顆新衛星送入軌道,提供跨至北極的「永遠線上」服務,讓策劃極地探險的人士使用。 針對那些不想倚賴流量連線的人,Kaleidescape 還提供新的海上電影服務。此項服務首次發表於摩納哥遊艇展,可以在幾天內透過硬碟傳送大量電影與音樂收藏。一顆硬碟最多可容納 100 部藍光或 50 部 4K品質的電影,客戶(無論是實際操作的業主還是工作人員)可以享受任何一部預先載入的作品。該服務還提供精選的新院線片、經典電影,以及兒童的最愛。 然而,該公司服務的重點並非選擇的廣泛性,而是產品的品質。Kaleidescape 的創辦人兼執行長 […]

自動駕駛船舶:自主航行船的崛起

根據Sam Fortescue 報導,自動駕駛船舶和自主航行技術有了最新發展。其中,自主航行技術正蓄勢待發,準備在天氣監測及航運等眾多領域派上用場。 隨著業界競相開發新一代搭載人工智慧(AI)技術的自駕船,「無人船」勢將獲得重新定義。然而,這對其他水上使用者又會有哪些影響呢? 當今世人都相當熟悉無人載具的概念。而隨著自駕車被視為下一個發展前緣,若干矽谷科技巨擘亦躍躍欲試,急著找出能讓這場美夢化為可能的工具。 鮮為人知的是,這在海洋工業亦有跡可循。從民間發明家到技術大廠勞斯萊斯(Rolls-Royce)等,對於所謂的無人自駕船,又稱海上無人機,無不興致勃勃。 而根據用途的不同,從氣象學、海洋學、貨運、監測到國防所需,自駕船的形狀和大小各有不同。從外觀上來看,有些就像一般的多體帆船。 您可能從來不曉得,總部位於北愛首府貝爾法斯特(Belfast)的Artemis曾推出自動駕駛雙體船(catamaran),最高航速可達 50 節。這家科技公司以2017 年美洲盃(America’s Cup)帆船賽的技術為靈感,設計出一艘全長45公尺的自主航行船舶 (ASV)。 Artemis 科技的自動駕駛船舶,靈感來自2017 年美洲盃帆船賽 這艘雙體船擁有兩支固定式翼帆,由四個水翼撐起,在風速僅20 節的情況下即可全速前進。兩支水翼上的再生制動式螺旋槳可透過船上大型電池組充電,採集能量後可使船速恢復到 30 節。 在較微弱的 8 節風速下,船仍以 20 節的速度航行,電動馬達旋轉螺旋槳則可將速度恢復到最佳的30 節。Artemis 認為,這款產品可作為貨運用的定速商船。 與此同時,一個包括 IBM 在內的財團正在普利茅斯(Plymouth)測試新的「五月花號」(Mayflower)。這是一艘 15公尺長的動力式三體船,上面裝有太陽能板,使該船足以單次獨立運作數月之久。它的電動馬達可透過太陽能電池充電,最高航速可達 10 節。 該船主要用於蒐集海洋資料,例如透過船上感應器蒐集海洋哺乳動物、海洋塑膠、海平面測繪和海上網路安全等相關資訊。 「看到並避撞」某些自動駕駛船體的龐大程度以及 Artemis自主航行船舶的驚人速度,凸顯出安全導航的必要性。此類船舶裝配了大量防撞系統。儘管自動辨識系統(AIS)技術在過去十年間已對避撞技術發揮革命性作用,卻仍未獲漁船或遊艇廣為採用。 儘管近海是海上交通最密集的地方,許多日常用船卻連一具雷達反射器也沒有,成為有待解決的課題。 電腦巨擘 IBM 的自動駕駛船舶「五月花號」全長 15公尺, 預計2021 年 4 月在大西洋展開處女航 在「五月花號」上,電腦巨擘IBM安裝了 PowerAI Vision 技術,由使用一般可見光與紅外線的隨船攝影機提供分析資料。 在開發階段,所謂的「深度學習」(deep learning)有助於電腦察覺航運危害,大自浮標,小至漂浮碎片,一網打盡。 這就彌補了雷達和雷射測距的不足,幫助船上軟體決定最佳迴避策略。「五月花號」自動駕駛船舶專案負責人之一的Brett Phaneuf表示:「這套系統尚在測試中,但它的設計遵照國際海上避碰規則公約(COLREG),因此即使小如划槳船上的人員,系統仍足以察覺並迴避。」。 「這套系統經過編程後,可偵測並辨識出各種海上物體,從形形色色的船隻到浮標和皮筏,盡可掌握。系統了解這些物體的習性,因此能預測它們的動向,並決定船隻如何應對進退。」 原則上,它所能追蹤的數量並沒有限制。但在近海交通量最大的區域,將有一個高頻寬數據連結;必要時可由人員介入,為「五月花號」做出決定。Phaneuf […]

REI NTJES 推出新一代更堅固、更輕量、 更小尺寸模組化 WF 系列船用減速機

世界知名減速機製造商 REI NTJES 基於以下五個關鍵創新因素,為開發新型 WF 系列減速機。 1.新型推進引擎 2.多元化燃料應用 3.新型混合動力推進系統 4.特殊客製化要求 5.縮短交貨期程 WF 370 是目前正在生產的九個減速機系列中的第一個。憑藉先進的設計和製程方法,WF 370 船用減速機重量比其上一代少 33%,並可傳遞更大的扭矩,儘管其尺寸更輕巧,但仍保留 REI NTJES 引以為傲的堅固性。 此外,REI NTJES 並將 WF 系列減速機變更為模組化設計,模組化設計系統可對動力輸出高達 1000 kW 的引擎,快速提供配置系統的解決方案,特別是考慮若有其他新的推進模式。 新的 WF 系列最終將取代現有的 WAF 系列,並可應用於遊艇、拖船、內河貨輪、工作船和拖網 漁船等。這項新發展將可接受更高的引擎轉速,因此 REI NTJES 因應現代高轉速主機多由柴 油( MGO) 、天然氣( LNG) 所驅動趨勢;對於相同的螺旋槳轉速,這些需要在數值上更高的減速 比。對運行速度較慢、效率較高的螺槳設計,進一步推動了這一市場之需求。還有一種混合 動力驅動的趨勢,現在通過雙 PTO( 帶有一個 PTI ),規劃成一種簡單改造的解決方案。在開 發 WF 系列時,REI NTJES 通過靈活配置的程序以滿足這些苛刻的市場要求。   資料來源:REI […]

2021 年貨櫃船訂單創下歷史新高

在亞洲運費與運量皆創下紀錄新高的現狀下,船舶業者紛紛展開急速擴增容量的軍備競賽,使得單年訂購的貨櫃船總容量創下新紀錄。在進入 2021 年的短短八個月內,訂單量與年初相比已經幾乎翻倍,達到13年前創下的訂單量歷史紀錄的四分之三。 現金充裕的船東爭先恐後地訂購新貨櫃船,而在2021年剩餘的四個月中,更大訂單即將來臨的傳聞甚囂塵上,並可能導致更多項記錄被打破。根據一產業貿易公會BIMCO對新造船訂單的分析,2021年共有381艘貨櫃船被訂購,總標稱容量為344萬TEU(標準貨櫃)。BIMCO 表示,在這麼短的時間內達到如此規模的貨櫃容量訂單,是前所未有的現象。 貨櫃船的總訂單量在 2021 年初仍是 250 萬TEU,如今已經增加到 530 萬TEU。雖然還沒達到貨櫃船的訂單容量的歷史最高紀錄,但現在距離 2021 年結束還有四個月。以往同時期訂單量的最高記錄是2008年7月底的680 萬TEU。 「船東正在大舉投資新容量,」BIMCO 首席航運分析師 Peter Sand 表示,「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時代的徵兆:不擴大規模的話,接下來恐怕就無以為繼。人們可以一次下單四艘、五艘或六艘船,或多達 20 艘船,那還可能對僅是對一家造船廠的訂單而已。投入 25 億美元的巨大購買力便是如此驚人。」 雖然航運公司急於添加容量,但他們在投資上亦頗具戰略性。由於船舶必須保持多樣功能,因此容量並非訂單中的唯一決定因素。Sand 指出:「船舶必須隨時準備好適應新興的貿易航線,」他強調船運業者應根據特定市場需求下達量身訂製的訂單,而不是僅僅追求最大容量。 在2021年2、3、4 和 6 月,五位不同的船東總共訂購60艘貨櫃船,每艘貨櫃船的載貨容量為16,000TEU。其中一半是由兩家排名前四的噸位供應商和一家小型公司所訂購,另一半則是由定期船運公司所訂購。 由於船東已經觀察到近年形成且持續進展的新貿易模式,BIMCO 強調與超大型貨櫃船相比,更加「多功能」的 13,000-16,000 TEU船舶受到較多青睞。在2021 年前七個半月的訂單中,只有 22 筆訂單是超大型貨櫃船。2月份共有 14 艘 24,000-24,100 TEU 的船舶訂單,6月份則有 8 艘 23,500-24,000TEU的船舶訂單。 使用成本較低的重硫燃油(HSFO)可將航行成本降至最低,這對大型船舶而言尤其顯著。2021迄今容量至少為 11,800 TEU的 168 艘貨櫃船訂單中,71%(117 艘船)將直接在交船前由造船廠安裝洗滌器;共有 29 艘可安裝洗滌器,但同時也適用液化天然氣;另外 34 艘交付時只會適用於液化天然氣,這意味著它們從第一天就會開始使用天然氣。最後,17 […]

船舶中心研發成果短片競賽投稿影片

船舶中心辦理技術處科專計畫研發成果短片/微電影競賽徵稿,於截止時限內共收到四支投稿影片。 連結如下,歡迎點閱觀看,統計點閱率至9/30中午12:00,依點閱率選出影片人氣王。   1. 船舶無線充電及自動靠泊輔助裝置微電影 2. 電源管理系統自動程序復歸微電影 3. SMS操船模擬系統發展簡介 4. 自駕船發展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