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KT公司使用 AIS 監測功能,降低外部因素引起的海底電纜故障風險
實現我們的能源目標 – 海底電纜對離岸風電場和網際電網的重要性。海底電力電纜是全球再生能源傳輸的關鍵基礎設施。由於對再生電力的需求不斷成長,導致歐洲和全球離岸風電場的數量呈指數型成長。歐盟委員會預測,到了 2030 年,離岸風電裝機容量至少有 60 GW;到 2050 年,該容量可望擴充到 300 GW。反過來說,這種需求的指數型成長意味著海底電力電纜的需求將大幅增加。另一個因素將會放大需求上升,也就是對網際用海底電纜的需求不斷增加,這些電纜係用於經由陸地或海洋而連接跨境電網,以確保提高電網可靠性,並使能源交易活絡。 在再生能源基礎設施安裝這些海底電纜系統後,關鍵目標則是確保電力傳輸維持安全運作。幸好多年來陸續有新技術問世,現在高壓海底電纜的故障已經很少見了。然而,高昂的維修成本與停電招致的損失卻不容忽視。修復一條海底電纜可能需要長達 90 天,甚至更久,取決於各種因素,例如是否有熟練的人員、電纜接合設備、適合的維修船、氣候條件等等。根據離岸風電專案委員會 (OWPB) 的 2017 年出口電纜可靠性報告指出,平均維修成本為 1250 萬英鎊,其中不包括傳輸損失的成本。這不禁要問:我們是否盡了一切努力,預防海底電纜故障? 一、 絕大部分電纜故障的外部促因 大多數監測技術的新式創新技術,都聚焦於偵測電纜內部發生什麼事;然而,大多數對電纜健康的可預防性威脅卻是由其他地方產生,也就是電纜的環境。電纜故障可能是各種因素的結果,不論是人為錯誤或自然錯誤。研究發現,在深度大於 1000 公尺的地方,故障可能是由自然事件引起,例如海底地震活動、海底崩坍和洋流磨耗。在小於 200公尺的深度,故障幾乎總是由捕魚和拋錨等人為活動引起。電力電纜故障最常被提出的原因之一就是釣魚。 根據 KIS-ORCA(翠鳥資訊服務 – 海上再生能源與電纜意識),所有電纜故障的 70% 是由捕魚和拋錨活動引起,而大約 14% 則是自然災害的結果,例如洋流磨耗或地震。因此,人為活動顯然是海底電纜故障的主要原因之一,必須盡量減少此類代價昂貴的錯誤。 二、 使用 AIS 技術,監測電纜資產周圍的船舶活動 顯然有必要監測電力電纜附近的海洋活動。AIS(自動識別系統)監測技術是這方面的理想選擇。船舶裝有AIS轉發器,可定期發送AIS訊息。這些訊息包含了大量資料,例如位置、類型、船舶名稱、導航資料、狀態、航向、速度和 MMSI 編號。可利用來自多個資料提供者的衛星和/或 VHF 天線來接收信號,提供待監測區域的全面覆蓋。可將所有這些資料輸入到 AIS 監測軟體系統,以生成即時畫面,在地圖顯示海上交通的即時移動。 三、 定義保護區和規則,降低損壞風險 本系統還可將需要保護的資產載入該軟體中,並在其周圍設定保護區。根據詳細的桌上研究和風險分析,設定這些保護區,涵蓋諸如漁業、航運和運輸活動、電纜埋設評估、現有海底基礎設施、測深、海床沉積物和底棲生態(魚類、貝類等)等參數。對自訂規則進行定義,以便監測保護區內的船舶行為(例如捕魚和拋錨),並在違反規則時觸發警報,以便警告使用者。 詳細分析這些警報,有助於準確描繪何處風險最大,並為將來制定出更有效的緩解計劃。資料分析提供使用者以下功能: 重新定義規則和保護區,以便更有效保護資產。 針對不同的產業分類或風險因素,建立資料庫的子群組,以便更有效瞄準特定利益相關者群體。 為船舶活動建立熱圖,利用它們完善這項維修準備計劃。 存取歷史資料,當作電纜損壞事件的證據(收回維修成本)。 四、 NK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