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智慧船聯網產學研討會暨第二屆智慧物聯產學交流研討會

為了解產官學界對船聯網與物聯網領域人才、能力與研發能量需求,蒐集並彙整產學界需求,強化產學研介接合作網絡及實務能力發展,由財團法人船舶暨海洋產業研發中心委託主辦,於111年10月28日周五舉辦【2022智慧船聯網產學研討會】暨【第二屆智慧物聯產學交流研討會】,邀請來自產官學長官與嘉賓,共同商討船聯網與物聯網發展及趨勢應用。本次會議將規劃專題演講、產學交流座談及學術研討會,以實體會議方式進行,分為上午及下午場次,上午場次為產學專題演講及產學交流座談。下午場次為論文發表,每主題領域安排主持人及評論人,每篇論文發表 15 分鐘,評論人評論 5~10 分鐘,最後則為綜合討論,期望帶動船聯網與物聯網領域人才與技術交流。

上午場會議特別邀請經濟部工業局呂正欽副組長及船舶中心周顯光執行長、中山大學南區促進產業發展研究中心林根煌主任進行簡報分享,並由中央大學胡誌麟教授、中山大學南區促進產業發展研究中心林根煌主任、利凌企業許家雄策略長、宇鼐科技林仲宇總經理等一起綜合座談交流,探討物聯網的發展趨勢,更進一步拓展探討船聯網的應用,吸引現場50位物聯網及船舶海事同業專家與先進、老師與學生及線上約122位參與者參加。

台灣擁有很先進,然而如何就此優勢,延伸至船聯網。物聯網的技術,對於商用,航海的安全性以及可靠度是更應該優先考慮的,由於環境的特性,在實踐之前必須先經過嚴苛的環境測試,例如:抗搖、耐震、濕度等因素,而且對於海事這部分更是注重穩定度的需求。

關於船聯網的資安問題也是非常重要的,必須確保資訊沒有被從中擷取,注重安全性、速度、以及全球覆蓋,船舶是會到處移動,移動範圍是全球的規模,因此全球覆蓋是不可忽略的。現在的資安框架是以zero trust以及NIST提出的CSF(Cybersecurity Framework,CSF)網路安全架構,NIST 架構可解決網路安全性風險,能夠快速幫助企業找到方向,並具有靈活彈性、易於實施的特性,為企業在規畫與執行網路安全時,能有一個容易遵循的方式。船聯網的多項核心技術,其中包含感測、影像、定位等等,要達到自主船是不容易的,自主船舶由大量的感知系統、控制系統,以及決策系統所組成。若以感知系統而言,自主船需要具備接受外界變化的感測能力 :

攝影機肩負起觀測海象及環境的工作,視覺攝影機很難精確地判斷出距離的遠近,需透過結合多種角度的視覺圖片,來演算出觀測物的距離遠近及相關物體的空間關係。

GPS定位是不可或缺的一項技術,它主要的功能是提供航行定位的資訊,目前的GPS更新頻率較低,大約10∼20赫茲(Hz)左右,使得船舶在海上航行時較不易獲得精確的即時定位。

對於船聯網,通訊也是不容小覷的部分,隨著現在數據量的增加,但能力不足的情況下,多軌衛星結合軟體定義網路(SDN)或許就是個方法,衛星透過星群合作形成網路作為邊緣計算(edge computing),而海上漂流的船舶視為不同節點去進行跳點溝通,以無人航空載具(UAV)作為中繼的空中基地台進行傳輸。

船聯網的演進有著現代科技發展的輪廓,以及面對未來世界的想像,更關係到將來全球運輸及貿易體制的轉變。藉由此會議與物聯網專家及先進共同交流之機會,整合各方專家及先進之意見及經驗,作為未來物聯網與船聯網的發展趨勢建議。

資料來源:船舶中心,10/28/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