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振造船業雄風,英國著眼綠色航運技術

英國已承諾提供逾2億英鎊的種子資金,支持國內綠色海事技術部門,作為最新國家造船策略的一環。其目的係資助航運減排的研究與開發,並支持新創企業站穩腳步,能夠在由韓、日、中等國所主導的商業造船市場中進行全球性競爭。2億600萬英鎊融資方案反映出英國對高利潤技術的關注,而非重新奪回數十年前所棄守的全球商業造船領先地位。主管海事的交通部次長Robert Courts表示:「儘管船體部分很重要,但這些船舶內部的系統才是關鍵。我們正努力使英國成為綠色航運系統的世界領導者。」許多英國公司已經在這個相對較新的海洋工程領域嶄露頭角,其中包括Silverstream Technologies。這家總部設在倫敦的公司成立於2010年,在空氣潤滑系統有創新表現,光是全球最大貨櫃運輸業者馬士基(Maersk)和MSC,以及荷蘭皇家殼牌(Shell)和公主號郵輪(Princess Cruises)等客戶下單的金額就超過1億美元。這項科技可產生一層氣泡,它們會流過船體,有助於減少5%至10%的燃料消耗和排放。

其他公司則包括位在樸資茅斯(Portsmouth)的Bar Technologies和貝爾法斯特(Belfast)的Artemis Technologies。這兩家都是在過去7年裡美洲杯(America’s Cup)團隊中獨立出來,致力於將遊艇比賽開發的技術應用於商業航運,與一級方程式賽車推動汽車創新同樣道理。

Cargill公司是一家以美國為根據地的農業綜合企業。Bar公司正與 Cargill 公司合作,協助該公司在年底前將其首艘大型風帆輔助散貨船投入營運,並計劃在2年內完成30艘類似的安裝。

與此同時,Artemis正在建造水翼船系統,可將採用電力傳動系統的小型渡輪和工作船從水中抬起,從而減少阻力、增加航程。Silverstream Technologies已從全球最大貨櫃船業者Maersk和MSC獲得價值超過1億美元的訂單,內容是空氣潤滑系統© Silverstream。

該融資配套方案於3月初宣佈,作為修訂後國家策略的一環,目的是支撐起長期處於衰退狀態的英國造船業,幫助船廠克服景氣榮衰循環。但令人失望的是,對於只由英國船廠提供的船舶類型,倫敦當局並未放寬相關定義。該策略估計,英國將在未來30年內採購150艘船。

但預計許多訂單將屬於英國對於軍艦的傳統定義之外,這意味著這些訂單必須根據WTO規則進行國際招標,包括海軍補給船。造船暨工程工會聯合會秘書長Ian Waddell表示,英國若未將海軍補給船指定為軍艦,以確保它們在國內設計、建造和保養,這個問題若未能解決,將使英國淪為局外人。

Waddell認為:「這是更新後的策略明顯不足之處。」他並警告,這些船舶的合約恐流落外人之手。Artemis執行長Iain Percy也呼籲,政府應表明將如何支持海洋綠色技術業者,協助他們將專業知識帶進製造業。這個問題也同樣發生在風電產業。從2022年過去十年中,英國已成為離岸風電領域的世界領導者,但至今仍未建立廣泛的國內製造基地。

Percy 表示,該公司計劃在北愛爾蘭建造水翼船系統,但需要政府承諾更多細節,保證在國內合約上能重新引進貸款擔保,並改善出口融資條款,使英國企業具有國際競爭力。Percy認為,對於總部設在英國的製造業者而言,少了這項支持恐窒礙難行。Bar執行長John Cooper對此表示贊同。儘管他有意在英國建造45mn帆船,但目前仍不得不外包給德、中等國生產。Cooper透露:「我們需要一筆重建補助金。」並直言英國製造商被淘汰的部分原因,是必須要有成本能保障足夠大的碼頭設施和倉庫。反觀Silverstream,儘管他們倚重東南亞和其他地區的造船夥伴,但公司創辦人Noah Silberschmidt卻不是那麼擔心。他表示:「你必須創造真正有助於解決全球問題的東西,而不是擁有一個大型重工業。」英國海事貿易集團(Trade group Maritime UK)估計,政府對綠色航運技術的投資將創造3,100 個高薪職位。在此之前,該產業已提供4萬2,600份就業機會。

資料來源: FT.com T&Cs,03/16/20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