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中心三箭齊發 力推國艦國造、離岸風電及智慧船舶

文 謝易晏

為推動2050年淨零碳排,經濟部規劃2050年電力配比之再生能源占比從最低45%起跳,而離岸風電為我國能源自主與淨零碳排的重要政策,政府正大力推動離岸風電本土化,其中海事工程、船舶研發相關產業及人才投入,扮演台灣在離岸風電發展上不可或缺的角色。

日前由中國造船暨輪機工程師學會、台灣區造船工業同業公會與台灣風能協會共同舉辦之「離岸風電海事工程船舶發展策略研討會」中,經濟部能源局代表黃韋智科長剖析我國離岸風電的遠景與規劃,並特別說明海事工程推動策略,明訂以國內產業能量為優先,以本國籍船舶為主。工業局代表盧文燦副組長指出政府非常重視本土產業的參與,在離岸風場競標的評分與加分機制中,已納入海事工程船舶建造與改造區塊,在競標上將依開發商承諾數量比例與自述核心能量計分。

財團法人船舶暨海洋產業研發中心執行長周顯光博士表示,要建置完成一個離岸風場,起碼需要40-50種類的海事工程船舶投入,單一海事工程船舶造價金額從千萬台幣到上億台幣大船不等。過往台灣造船業界無論在漁船、商船、公務船及遊艇都積累了相當厚實的基礎。而離岸風電要發展,非常需要台灣造船業者一同響應,加上政府海事工程推動策略,明訂以國內產業能量為優先,以本國籍船舶為主,呼籲台灣業者提早投資海事工程船舶、搶得先機。船舶中心則可以扮演銜接台灣造船業者與海外船隻設計公司的橋梁,期將海外先進海事工程船舶研發技術根留台灣,落實國內自主設計建造,全力協助離岸風電發展,此外亦鼓勵船員及海洋相關領域、機電整合專業的技術人員,能夠一同投入到海事工程領域。

聯合船舶設計發展中心在十大建設時代配合大造船廠的計畫於民國65年成立,在民國100年11月更名為「財團法人船舶暨海洋產業研發中心」簡稱「船舶中心」。現階段配合國家政策,積極參與國艦國造的行列,透過國防自主,整合產業能量,帶動國家整體發展。此外亦朝向「運輸與遊憩」和「海洋能源工程」等新興海洋產業技術及智慧船舶,如自駕船等研發領域邁向,力推我國海洋產業發展。

轉錄自工商時報:https://money.udn.com/money/story/5635/3539446
本網頁所刊載之內容,或有提供或建置相關連結至第三人網頁,該等連結所指向之網頁或資料,均為被連結網站所提供,相關權利為該等網站或合法權利人所有,本網頁內容僅供參考,不擔保其正確性、即時性或完整性